边坡是山区公路或高速公路建设中的重要工程,但由于地形、地质等原因,边坡往往存在较高的塌方、滑坡、泥石流等风险。因此,边坡监测成为了十分必要的工作。本文将介绍边坡监测规范,希望能对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边坡监测的目的与职责

(一)边坡监测的目的:

1、了解边坡变形状况,及时发现监测点位的变化趋势和异常情况;

2、分析变形机理,掌握边坡的稳定状态,为边坡的设计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3、及时掌握边坡的变化趋势,以及可能发生的灾害情况,及时采取预防性措施,确保公路的安全畅通。

(二)边坡监测的职责:

1、制定边坡监测方案,明确监测点位、监测参数、监测频次和方法等;

2、组建边坡监测小组,负责边坡监测设备的安装、数据采集和处理、监测结果汇报等工作;

3、及时分析监测数据,发现异常情况和趋势变化,做出相应的处理和预警措施;

4、收集监测数据和资料,编制监测报告,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汇报;

5、按照规定,配备专职监测人员,定期进行检验、校准、养护和更新监测设备。

二、边坡监测的方法与技术

目前,国内边坡监测主要采用的方法是传感器监测。即现场安装边坡监测仪器,通过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来掌握边坡变形状况。常用的边坡监测仪器有:

1、测斜仪:测量边坡的倾斜状况;

2、位移计:测量边坡的变形和位移情况;

3、水准仪:测量边坡顶部和底部的高程状况;

4、应变计:测量边坡的应变变化;

5、钢筋计:测量边坡结构中钢筋的应变变化;

6、裂缝计:测量边坡中出现裂缝的情况。

三、边坡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一)测斜数据的处理:

1、消除仪器误差和环境干扰,得到真实的倾斜度数据;

2、进行趋势分析,找出倾斜度变化的规律和趋势,判断边坡的变形状态;

3、进行频率分析,筛选出显著的振动和异常信号;

4、将监测数据与已有历史数据进行对比,找出变形机理和变形速率。

(二)裂缝数据的处理:

1、收集和整理裂缝数据,编制裂缝图和档案;

2、进行裂缝形态、分布和变化趋势等分析;

3、结合边坡的地质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得出变形机理和风险评价。

(三)应变数据的处理:

1、消除环境干扰,得到真实的应变数据;

2、将应变数据与环境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应变变化的可能原因;

3、根据应变数据和地质条件,进行边坡稳定性评价。

四、边坡监测数据分析的要点

(一)数据的实时性:

边坡监测数据的实时性非常重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预警措施,是保障边坡稳定的关键。

(二)数据的准确性:

边坡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是保证监测成果正确、可靠的前提。要注重监测设备的维护和校准,对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三)数据的连续性:

边坡监测数据的连续性是进行趋势分析、预测分析的基础,对于研究边坡变形机理意义重大。

五、边坡监测的标准和规范

为保证边坡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需要制定边坡监测的标准和规范,包括监测方案编制规范、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规范、监测报告编制规范等方面。

当前,国内已经制定了一系列边坡监测标准和规范,如《公路边坡监测技术标准》、《岩土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等,监测工作者应该注重对标准和规范的深入了解和贯彻。

边坡监测是山区公路和高速公路建设中非常必要的工作,需要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案、先进可靠的监测技术、严格规范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规范的标准和方案,才能真正保障公路的安全畅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