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社科院发布《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预测2019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4.26万亿元,此后将持续增长,到2027年达到峰值6.99万亿元,然后开始迅速下降,到2035年耗尽累计结余。对此,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文灵在《报告》发布研讨会上指出,针对精算报告显示未来养老金存在支付缺口的情况,无论是现有结余资金规模还是储备基金累计规模,都不够充足,应当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推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加快发展壮大基金储备规模。

距离报告已经过去5年,根据官方公布的信息,2022年、2023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5.1万、近6万亿,与报告预测结果非常接近。目前为止,报告预测结果基本准确。养老问题,就像一头奔袭而来的灰犀牛,身躯庞大,脚步沉重,但一步步越来越近。

一、中国“老龄化”情况

(一)老龄人口规模大

截至2023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1676万人,占15.4%。(注1数据来源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在世界范围内相比,2023年末时,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约占世界老年人口四分之一,相当于全球每4个老年人就有1个中国人。

(二)老龄人口增长速度快

2022年末,全国 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8004万人,占总人口的 19.8%;全国 65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978万人,占总人口的 14.9%。(注2数据来源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际对比看,从7%的老龄化到14%的深度老龄化,法国用了126年、英国46年、德国40年、日本24年、中国只用了21年;从7%的深度老龄化到20%的超级老龄化,法国用了28年、德国用了36年、日本用了11年,预计中国仅用10年左右。

(三)高龄化趋势明显

老年人口分为80岁以下的低龄老人和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前者健康水平较高且大部分可以生活自理,后者健康水平较低且更需要生活照顾。根据现有数据,2023年中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近400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约2.8%,预计2050年左右高龄老人占比超10%。

(四)未富先老、区域差异等问题

从老龄化进度与GDP对比来看,我国未富先老问题远超国际平均水平。2021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14%,当时人均GDP约12618美元,美国、日本、韩国在进入深度老龄化时人均GDP分别为5.5万美元、4万美元、3.3万美元。2023年中国人均GDP约1.3万亿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下限,但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5.4%,高于中高收入经济体12.2%的水平。

从城乡老龄对比来看,我国乡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且差距不断扩大,出现“城乡倒置”老龄化现象。2010—2022年城市、镇和乡村老年人口占比分别由7.7%、8.9%、10.1%增至12.0%、13.3%、19.3%。

从省份区域来看,各省差异较大,东三省率先步入老龄化。2022年我国31个省级及以上行政单位(不含港澳台)中,有20个进入深度老龄化,辽宁、上海、重庆老龄化程度最高,老年人口占比分别为20%、18.7%、18.3%。西藏、新疆和广东是老龄化最轻的省级及以上单位,老年人口占比分别为5.9%、8.4%、9.6%。

二、养老金能够用多久

社科院《报告》预测2019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4.26万亿元,此后将持续增长,到2027年达到峰值6.99万亿元,然后开始迅速下降,到2035年耗尽累计结余。

(一)剔除财政补贴后养老金入不敷出

目前国内的基本养老制度是现收现付制,过去10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收入一直大于支出,但剔除财政补贴后则入不敷出。

以2021年为例,2021年全国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合为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本年收支结余分别为3688亿元、195亿元和1651亿元。表面上看,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基金,都是结余的。但剔除财政补贴,养老保险基金本年收支结余分别为-2925亿元、-5955亿元和-1659亿元。

(二)退休人口增多工作人口下降

前文数据已充分显示,我国老龄人口绝对数不断增多,同时老龄人口占比持续上升,即领取退休金人口增加、但是提供养老金的人口减少。把养老保险基金当作一池子的水,进水的水龙头虽然现在流得很快但是未来流得少,并且出水水龙头流得更快。

三、养老问题怎么解决

事实上,我国已经采取提高养老金缴纳、延长退休等措施应对老龄化和养老金问题了,但是相对于断崖式的老龄化浪潮效用不大。

(一)提高缴纳基数

今年2月,很多深圳市民发现自己的工资收入减少了好几百块。这是因为自2024年1月1日起,深圳市社保缴纳基数由2360元上涨至了3523元。

几乎是全世界老龄化最严重、人口出生率最低的大城市上海就更加可怕了,社保缴费基数是全市平均工资的60%,高达7310元,这个数字是上海市最低工资2690元的270%,意味着如果一个企业招聘了一个拿最低工资的人,按照养老金个人缴纳8%,企业缴纳10%的标准,他每个月要把工资收入的两成多交养老保险,如果加上医保、失业保险,他的社保缴费就要占去收入的接近三成。企业的负担更沉重了,给他缴纳的社保就超过了他的工资,相当于企业招聘了两个人。

(二)延迟退休

中国目前法定退休年龄为女工人50岁,女干部55岁,男职工60岁。从全球来看,中国现行退休年龄已处于几乎最低水平,整体上发达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普遍在65岁以上。比如美国目前的退休年龄就介于66到67岁之间。同时实行弹性退休制,若选择延迟退休,每延迟一年,养老金可增加8%。同时为保证老年人不被社会就业环境“挤出”,各国纷纷出台配套措施。全世界老龄化最严重的日本就规定企业必须采取提高退休年龄、废除退休制度、或引进返聘制度这三种方案中的任意一种,以确保员工能工作到65岁。

但延迟退休却难产至今,主要是“考虑到社会阻力和条件尚不具备”,无法公布执行。所谓“社会阻力”,当前最主要的恐怕还是年轻人就业的压力,特别是人人艳羡的公务员、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企之类香饽饽,老人一下子都能多干个五年十年,那就少了好多坑给刚毕业的青年人。在中国全面陷入就业内卷困境的当下,这一决策在短期内确实会压力山大。和发达老龄化国家普遍的劳动力紧缺不同,未富先老的中国,还得认真面对同时存在的严重的就业问题。

四、结语

问题重重,而且似乎每个问题都很严重又接近无解的中国养老体系,其实也不算是中国一家独有的问题。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养老金系统都被专家预言了一个不算很远的“崩溃时间”,只不过这个问题在东亚地区显得特别严重,因为这里有全世界最低的出生率和最严重的老龄化问题。

北欧、日本、韩国的老龄化进程比中国要更快,但是目前来看这些国家对老龄化问题处理得很好,表现在社会稳定、人口总体平缓变动、就业稳定,他们是如何应对老龄化?这是我们未来可参考和借鉴的示例。

另外,如果把时间拉得更长一些,老龄化问题并非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该现象其实在人类历史中曾多次上演和轮回,只不过在文明社会之前,老龄问题通过战争、自然灾害、饥荒、迁徙等残酷的途径得以解决。

现代文明进程中,中国要尽快找到解决途径,因为中国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更多、更紧迫,最低的人均收入、最不平等的分配体系,可能让更多的人口等不到养老金耗竭,就要面临老无所依的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