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与语言的多维构建

——评《青鸟诗选》

诗歌,是一个艺术的多维空间;诗心,是通往诗歌多维空间的林间小径。清风徐来,走在林间小径上,追寻着青鸟的诗心,渐渐地走进她的诗歌世界,幽静、温暖,如若这季节里自然的馈赠。

在《青鸟诗选》的“诗界之境”中,情感与语言,是我们邂逅的青山秀水。

在诗人青鸟笔下,情感与语言多维度构建出其诗歌独特的魅力。于语言层面而言,其诗歌语言展现着柔软性、纯净性、凝练性,于情感层面而言,其诗歌情感具有着穿透性、传递性、饱满性。这六个特性下的语言与情感共同形成了有血有肉、温暖感心、余意绵长的青鸟整体诗歌特色。

诗人捕捉大自然的一花一叶、一草一木来赋予一片诗心,以诗之语言来与有灵的万物进行对话,这便是第一辑《微风吹过紫藤花》的诗缘。“微风吹过紫藤花/不言不语却又温柔万千/树莓、青枣、无花果在枝头生长/成熟的果子跌落在草地上/我本是自然的孩子/阳光之下/每一寸皮肤都变得透明”(《午后》),这几句不仅仅是诗句(艺术的句子),笔者以为这更是自然与心灵最初的样子,在青鸟笔下,自然的不言不语胜过一切的直言直语,诗人以视觉、触觉这种第三视角的牵引来代替第一视角的直述,这种牵引让读者走入诗歌的多维空间之内,更能深入其境、深触其情。无论是《星夜》里的“月光如树枝向天空伸展/星星,仿佛是点点果实”,还是《倾听》里的“倾听,给自然以诗/一朵花开,另一朵花谢/四季里不同的风”,这样来自大自然的诗句显得那样的柔软、纯净。这是自然的声音,“有阳光的时候/长出一树/干净的句子”(摘自《成为一棵树》)。诗人青鸟这种热爱自然的本心,便是诗中所提到的阳光。

捕捉大自然最初的样子,捕捉大自然的物声物语,这一切的自然之态都是诗人诗句的坯底,为其诗歌语言的柔软、纯净提供了原生态的元素。

情感,是超凌于一切手法之上的艺术,是诗歌作品的灵魂。茫茫人海,心动处,于彼此之间的爱,这是第二辑《当我爱你的时候》,第三辑《一切是流动的光》的诗因。在《路程》一诗中,“我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你的心里”,就这样如此简单、平凡的一句,让情感瞬间在时间与空间里被压缩;伴随着“穿越十亿光年、万千劫数/只为见你一眼”,这一句句的告白,诗歌的情感密度越来越大,终于在“愈是深爱,就愈是沉寂”处爆发。诗至最后一句,虽然语言尽,而情感却从语言的内壳里在此瞬间爆发,以强烈的穿透性直抵心灵深处。“当我说爱你/你拥我入怀/那一刻/是记忆中/永恒的幸福” (摘自《吾爱之悟》),这里的幸福来自彼此的爱;“乡间的夜色宁静/我不想说话/只想你”(摘自《乡间的夜色宁静》),这里是诗人纯真的爱;“亲爱的/满天的星星/而我只能看见你”(摘自《星星》),这里是诗人思念着的爱;“我愿你将一只手/放在我的手上/从此日复一日/地久天长”(摘自《光之梦》),这里是诗人憧憬着的爱;“我以漫长的岁月来守候/你温柔的一个回眸”(摘自《浅浅诉说》),这里是诗人守候的爱。诗人对爱的表达如此简单,简单的如一阵风亲吻长发,如一片云装点裙裳,如一缕月光陪伴入梦;简洁的诗句,平凡的话语,深沉的爱正体现着诗歌情感层面的饱满性;诗人让情感超脱语言,从个体之情传递为读诗之人的共感。青鸟关于爱的每一句诗,都是一把情感的星火,遇之,定燎心原。

万物有灵,万物成诗,只因诗人有一颗如诗的心。于诗歌之爱时的感动,这便是第四辑《把自己藏在诗中》的诗魂。一心一诗境,一诗一世界。对于青鸟而言,诗歌是她人生的知己。“一首诗/它不像具体的/某一朵花/而是一朵花折射的/整个世界”(摘自《关于诗的想象》),这是诗人关于诗歌的领悟;“自从有了诗/有时孤单/但不孤独”(摘自《我的句子》),这是诗人因诗相伴的欣慰;“诗歌是我的另一种生活/在其间我是自由的/就像星空一样恒久”(摘自《另一种生活》),这是诗人的诗境、心境。如诗一般,青鸟一直在修行。

第五辑《水波一般的温柔》偏重于对(他/她/它)者的诗语,第六辑《心流划过的片刻》偏重于对在时空之下生命之中的禅思。相比前四辑关于自然、关于爱、关于诗的特写,第五辑、第六辑更有融合性。当然,无论是特写还是融合,辑与辑之间,都是相对的,是交融的而并非独立的,诗人创作诗歌的历程是动态的、发展的、螺旋式的多维构建过程。

在《青鸟诗选》最后的小辑中,有一首诗歌,我不得不提,“我不想家/也不想你/只是有一朵云彩经过/正好打湿了我的眼睛”(《云之过》)。短短26个字,承载着沉重的思念之情,前两句是情感的“虚隐”,后两句是情感的“穿透”,“虚隐”手法,使读者的心灵放松了对情感的提防;而到“穿透”这一步(目的代替了艺术手法)直刺心灵。这首诗像一首小令,言短意浓,融语言的“柔软性、纯净性、凝练性”与情感的“穿透性、传递性、饱满性”于一身,不失为一首佳作。

擅于捕捉大自然最初的样子,捕捉大自然的物声物语,让青鸟的诗歌语言有了柔软性、纯净性;对语言的艺术雕刻,让语言更加凝练;从情感“虚隐”到情感“穿透”,将它物赋予生命,以它物之态渐渐移情于彼此之心,让诗歌情感超脱了诗歌语言本身,让个体之情传递为读诗之人的共感,这一切,使得诗歌情感具有了穿透性、传递性、饱满性的特色。

语言的柔软性、纯净性、凝练性使得诗歌如蝉翼般薄而有力,承载着蝉体向天而飞;情感的穿透性、传递性、饱满性如四季阳光般穿林洒地,将爱之温暖洒落林间小径。

以情感与语言来构建诗歌的多维空间,是青鸟的诗境,也是其心境。

2023年10月6日

于羊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简介

张振兴,笔名江南易客,广州市荔湾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杂志评刊员。写诗兼评论,作品散见《星星》《作品》《广州日报》《老人报》等刊物。获得第五届广州青年文学奖·评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