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又是一年高考季,感慨万千,相距自己参加高考的那年,已有13个年头!

时隔已久,记忆犹新,高考仿佛昨日,历历在目。对于农村出身的我来说,它几乎是人生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作为河南考生,从百万大军冲出重围,考进211院校,那是了不起的事情。

而我,却不是一举成功,而是在第一次高考失利后,通过卧薪尝胆般的复读才拿到这张录取通知书。

回顾当年,说是卧薪尝胆,倒也没那么惨,没那么苦,用自我救赎更为贴切!

毕竟高一高二的基础确实没打扎实,高三也是被赶鸭子式的复读节奏逼得喘不过气,所以高考失败是“一份付出一份回报”的结果。

在复读的一年,是我学习生涯最自我的时光,我不用再向父母“报喜不报忧”,不用再被亲戚朋友追问学习成绩,一切Follow my own heart!

这一年,我没有头悬梁、锥刺股,疯狂的挑灯夜战,只是认真听完每一节45分钟的课,不落下每一张留下的试卷,不躲避每一次考试做错的考题。

我承认自己不是天赋异禀,没有过目不忘,一点就通的本领,只是认真做好学生的本分就够了。

高考失利,让我在人生路上第一次摔跟头,可终究原因是自己造成的,所以不必灰心丧气,更不必让自己陷入痛苦无法自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你接受失败,一切都将是好的开始,而复读,貌似把我的学生气去掉一大半,做事不急不躁,懂得延时满足的道理,先苦后甜落实到当下每个行动上。

应对高考,每个考生难免会发怵和紧张,毕竟分数的多少,决定你未来走向哪里?在这里,我总结了一个技巧,希望能帮助到考生们从容应对考试。

在考试中不要因为一道题做不出来,脑海里就浮现自己丢了多少分的想法,这样的“失分心态”会加剧个人的紧张程度,极容易混淆自己的思维,导致本该做对的题做错,这就是很多人考场失利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要做的是,把失分心态调整为得分心态。

高考总分750分,60%(450分)是基础,20%(150分)是中等,20%(150分)是困难。

无论高考试题每年再怎么变化,反反复复都是课本的知识点,基础题是单一知识点,中等题是两到三个知识点的串联,困难是多个知识点的混合。

因此,有600分的试题是我们每一个考生靠正常努力就能拿到的分数,而剩下的150分考验的是知识掌握全面的综合能力,我们不必要求自己拿到全部的分数,只要把自己知道的写出来,得到三分之一的分数即可。

我参加高考时,自己始终保持“得分心态”的愉悦感完成了考试,因为我在全力掌握自己能把控的试题,并试着在不可控的试题多拿点分。

总之,把高考当成检验自己能力的一场考试,一份付出一份回报嘛,不要试图临场任督二脉打开的超常发挥,能发挥自己100%的水平就问心无愧了。

最后,祝所有的考生放下心理包袱,从容应战,我们能到哪里,就去哪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