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沈仕春、张正忠、杨宇、张树金

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澜沧江西岸、临沧市东北部的云县,素有“沧江明珠、古道重镇、云酒之乡”之美誉,云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境内居住着以彝族、布朗族、回族、傣族等为主的23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9.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各类民族民间文化经若干年的陶冶净化,已如一个个抛光的珍珠,炫耀夺目,并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演绎着民族发展的历史、过程与未来,用不同形式展示着民族不断进步,勇于向前的不屈精神。

民间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史诗,更是民族进步的缩影画卷。一直以来,云县认真贯彻执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坚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针,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培训、宣传、展演等工作。其中,云州唢呐乐是非遗的典型代表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云州唢呐乐”是以“小号”(唢呐)为主奏,辅以大筒、长号等吹奏乐器形成合奏形式,每逄节庆歌舞、婚丧嫁娶吹吹打打,即成礼乐、祭乐、歌舞乐等鼓吹乐,该项目于2017年4月公布为云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云县非遗项目中比较有代表性。

云州唢呐乐(鼓吹班)分布在云县各个地方,尤其在彝族土里人、香堂人、俐侎人聚居地,布朗族,拉祜族聚居地以及部分边远山区汉族聚居地较为集中。“鼓吹班”每个班少则三、五人,多则几十人上百人,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是茂兰镇哨街村一带和后箐乡各个村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农村农户新房建成入住搬迁,或是城镇各种节庆、喜事,有条件的人家都少不了要聘请彝族山寨古吹艺人前来助阵吹奏,增加热闹气氛。他们用鼓吹这一形式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又用鼓吹的形式传承着彝族(土俚人)历史、宗教、文化,多层面、多形式演说着人们的信仰、愿望与寄托,诸如喜事就吹《蜜蜂过江》、姑娘出嫁吹《隔娘调》、丧事吹《阴歌》、《解阴喉》等,或增喜气或解忧愁或增斗志。为人们在当时的场景中,为鼓士气、增信心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云县多次组织鼓吹队参加展销会和重大文化节庆活动,在近年来市、县组织的文化活动中独具特色,有效地宣传了临沧,展示了沧民族民间文化,推介了沧热情好客的新形象。

据云县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介绍,云县历来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后出台了《云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方案》《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实施意见》《云县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通过调查、挖掘、收集整理、逐级申报,目前云县共有省级保护项目《打歌》《彝族关龙调》《云州唢呐乐》《彝族朝山会》《米线烹制技艺》《云县手撕鸡制作技艺》等6个;市级保护项目《布朗族瓦房帽制作工艺》《云县款张三故事》《茶房烘笼茶制作技艺》等13项,县级项目《云县打陀螺》《云县花灯》《勐麻土司贡茶制作技艺》等 69项,共有省级传承6人,市级传承人4人,县级传承人12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