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脑海中,一些机密数据或者是文件等东西,都是被保管的非常好的,而且都是我们接触不到。

然而我们的外交官,却只用花费了2美元买了一个玩具,却直接买到了美国核潜艇的“机密”。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不用,不能没有的核潜艇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这句话,是毛主席曾经说过的。

在现如今的世界上,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没有几个,而我国,就是其中的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核潜艇是一个国家海陆空三体中最具有打击能力的武器,在当代军事中,核潜艇算是战争中的最后一个王牌。

我们可以不用,但是不能没有,因为它最大的作用,其实也是拿来威胁敌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4年的时候,美国率先研究出来了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

这也就意味着,在美国的武库中,又增加了一种强有力的武器,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其实都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几年之后,苏联也研究出来了属于他们的核潜艇。

为了打破美苏对核潜艇技术的垄断,1958年的时候,我国中央批准了研制导弹核潜艇的这一项目。

要知道,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核潜艇这种级别的武器,除了美国苏联一些重要人物能够见到之外,他们是不可能公开展示给其他国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当时的我国来说,没有任何一个人见到过核潜艇的样子,也没有任何的实物参照图,大家只能依靠着自己的想象来进行打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1959年赫鲁晓夫访华的时候,我国政府提出了想要他们对我国核潜艇技术提供一些支持。

然而得到的答案却是否定的,甚至还“冷嘲热讽”的表示我们根本搞不出来。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这句话,也是毛主席在听到对方的话之后说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一研究,就是几十年的时间。

黄旭华,是我国核潜艇研究中的一位重要成员,在接到这个任务之后,他便开始从相关资料上搜寻各种关于核潜艇的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时期,研究人员根本没有任何的参考资料的,甚至连最基本的研制条件都不具备。

可是他们,就这样开始了“没有期限”的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研究核潜艇期间,因为机密性和危险性,他们是不能够和外界的人接触的。

为了保证实验的“高度保密和安全”,当时黄旭华和队员把研究地址放在了一个荒凉的小岛上,而且是在地图上根本查不到的那种小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玩具带来的灵感

要知道,核潜艇作为当时最先进的海战装备之一,任何国家都是得不到完整的外形条件和一丝一毫的数据的。

当时花了非常多的精力,仅仅只找到了两张十分模糊的核潜艇的照片,基本上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信息,也提供不了多大的帮助,就连外形都看不清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这个时期的黄旭华和团队,只能依靠一些零星半点的信息来分析核潜艇的大概模型以及内部的构造。

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落后,在整个核潜艇研究项目中,每一步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核潜艇这种威力极大的武器,所有的数据都是非常精确的,容不得出任何一点差池,而那个时候,没有电脑、没有计算机,有的仅仅只是算盘和计算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一个数据算错的话,那么整个过程都是会被推翻的。

为了保证计算结果,黄旭华和同事们分为三组,算同一组数据,一旦出现数据有差别的话,他们就会立刻进行重算,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而也正是这一把算盘,算出了我们的“核潜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在最终方案敲定的时候,还是被核潜艇的形状给难住了,这也使得整个研究陷入了停滞状态。

就在这个时候,黄旭华的同事想起来,自己的父亲有一位外交官朋友,他从美国带回来了两个名为“华盛顿”号的核潜艇儿童玩具。

就是这个2美元的核潜艇玩具,为一筹莫展的研究人员带来了“曙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看到这个玩具的第一眼,研究人员对于核潜艇的大概外形就有了非常准确的认知,而且打开玩具核潜艇之后,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堆“零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对比、计算以及各种研究之后发现,黄旭华和同事们仅仅凭借着拼凑出来的资料,以及自己脑补出来的核潜艇样子,竟然和这个模型大差不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所谓的核潜艇,其实也就是这个样子的啊。

对于黄旭华和他的同事们来说,这个模型其实给了他们非常大的信心,虽然自己对它一无所知,但是不管是思路还是绘图,方向都是没有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之后的研究中,其实黄旭华和同事们经历了非常多的挫折,但是都没有磨灭他们的“信心”,反而是迎难直上,为的就是打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核潜艇。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70年的时候,中国的第一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正式下水。

而在1974年的时候,“长征一号”核潜艇正是被列入了海军战斗序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说,我们核潜艇的发展,是从这个美国模型开始的。

可事实上,在这之前,我们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核潜艇“模型”,而美国的出现,其实是更加确定了我们收集到的资料的正确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4年,黄老被评为了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在一穷二白的年代,他的坚持,成为了国家最大的财富。

而黄旭华,用自己几十年的时间,实现了毛主席“就算一万年,也要把核潜艇搞出来”的伟大誓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核潜艇的出现,是黄老和其他默默无闻的工作者们的无私奉献,是他们努力的结晶,更是我们民族自豪的象征。

网上曾有一张让人看了就忍不住落泪的照片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我国的航母技术十分落后,看到美国的航母之后,64岁的刘华清将军想要看的更清楚一些,只能踮起脚,目光十分集中,双手恨不得趴上去看的更仔细一些。

而现在,我们的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这样的现象也进行了反转。

韩国车企前来参观国产新能源车的时候,围着我们的车辆探头仔细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的他为中国踮起脚尖,而今天全世界仰望中国。

我们国家能有现在这么强大的国际地位,这些牺牲自我的研究人员更是功不可没,他们才是我们的骄傲。

信息来源:

人民日报《中国核潜艇之父34岁被密召进京,此后30年再没回家》2019-09-22 北京日报 《他三十年未与父母团聚,为国“深潜”造出大国重器!》2023-09-02 澎湃新闻 《黄旭华研制核潜艇时见到的"美国玩具",这剧还真找着了》2021-10-09 中工网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儿童玩具给他带来研究灵感》 2017-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