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上午,在广东佛山南海区,举行了热闹的“起龙仪式”,把一条有着592年历史的龙舟从淤泥中起出,为即将到来的端午龙舟巡游做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条龙舟被埋在佛山市南海区盐步社区的河里,当地人称它为盐步老龙。每年端午节前夕,当地人会把沉睡在河底的盐步老龙挖出,并在端午节举行游船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今天时值端午,我们借龙舟泡水保存这个案例,聊聊中国对木制品的防护话题,先看看方法,再分析原因,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

优选基材

不论做任何防护操作,木制品的基材决定了它的寿命最短板,事实证明,越好的木材(基材)在后期经过防护处理之后,保存的时间越长。

通常来讲,木制品的木材选择防虫性能强、防腐性能强的硬木,使用寿命就比较长,比如各种红木、柚木、金丝楠木等都有这样的基础性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紫檀就有流行于中国宫庭和民间,用来做象征权威的宝座、屏风以及日用家具等。这些紫檀木制家具可传承数以百年计,说是被当作传家之宝也不为过。

金丝楠木、柚木等若干木材也同样原因被用于大梁、立柱、家具等,这大多数是看中了他们的天然属性。

这些木材还有个特性就是成长较慢,并不像速生材那样几年十几年就能成材,缓慢的成长让它们的密度更高,性能更优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淤泥掩埋

文首的近600岁的龙舟就是靠这种方式进行保存的,因为很多木材它可能具备较好的防虫、防腐、防潮性能,但它面对太阳暴晒或者高温就会变形、开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湖北云梦县发现的睡虎地秦简也是此间案例,该竹简深埋地下数千年,经考古人员修复,让今人再次看到《秦律》在内的相当多古籍,进而了解那些数千年前的中华文明。

同样的情况在相当多的考古现场被发现,先民们把棺椁存放进一些潮湿的环境下,甚至沼泽中,几千年之后,这些木制品经过修复仍能重现当年盛况。

当然,有些并不是人们主动放进去的潮湿环境,是由地质原因而变化成的沼泽或淤泥,但最终的结果就是这些木制品及其盛载的物品保留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们在为河道清淤过程中,常常会发现河底埋藏的各种巨木,这些巨木经过数千年的深埋,有的已经失去了木材的性能彻底石化,有的还保存了部分木材的性能,这些木材被人们称为阴沉木或乌木。

阴沉木在被发掘之后,古人常用于做棺椁、家具等也是一种传世的木材。由于其具备的稀有性,今天的木材市场上,阴沉木的价格也是较为昂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雷击防护

在大自然环境中还有存在经过雷击而保存下来的木材、木制品,研究发现雷击并不会使木材有更长久的防护力,但经过雷击后的木材常常会没有虫蛀而提升防虫性能。

话说到雷击,对于木材尚有伤害,古代木结构的房屋,人们怎么进行防护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山西应县木塔为例,古代的木结构房屋为了防雷击会设置“避雷针”对策,通过塔顶的金属件与铁索等搭配,让雷电被引导至大地,起到保护作用。

此外,其它的宫殿类、民居类木结构建筑都有不同成本的避雷措施,都在防木制品被雷击而引发火灾、开裂等做出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焚烧

同样是在大自然里,人们发现有些木材表面被焚烧后,仍然可以用来做家具或其它木器,其性能还比未被焚烧过的更好。

于是人们通过这个特性,专门研发了焚烧木材表面而进行的木材防护工艺,这种工艺产生的木材又被称为:碳化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木材的防腐、防虫、防潮性能大幅提升,在户外家具、地面材料上被广泛应用。

在古代该种方式也有被用于木材防护,主要是焦炙表皮或者端头,属于轻度碳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涂装

涂装是木制品最常见的防护方式,中国先民最早使用大漆即是对木制品防护之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只来自7000多年前的木胎漆碗就见证了大漆涂装后的木制品防护。除了大漆涂装外,还有桐油涂装也能起到相似的防护作用,“油漆”也因此而得名。

到今天,木器漆涂装、木蜡油涂装木制品仍是木制品防护的重要方式。只不过木器漆从传统的大漆已演变出多种配方的、不同形态的种类,甚至它们对于木制品的防护已从简单的表层处理到更深层次的木材改性等功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法防护

前面提到的古代防护手法,我们看到古人对于木材本身的防腐处理,创造了药剂法、浸渍法、涂刷和油漆法、烟熏和焦灸表皮法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①药剂法:明周履在《群物奇制》中提出“活湿松木段柱顶上凿一窝洞,以桐油注入,搁起一夜则水自下流,干又不生白蚁”。此法现代科学已得证实。

②浸渍法:公元四世纪(晋)葛洪所著的《抱朴子》中有“铜青涂木,入水不腐”的记载,现代科学证明把材料泡在铜青(醋酸铜)溶液中处理,确有良好的防腐效果。南方一-些地区还有采用石灰水、海水、盐水、明矾水来浸渍防腐要求高的木材,这些实质上都是灭菌处理。

③涂刷和油漆法:在殷商时期就有采用矿物颜料涂饰木材表面和使用漆器了,其中矿物颜料有一定的覆盖力和杀菌性,而油漆则有一定的隔绝空气和水分的性能。

④烟熏和焦灸表皮法:烟熏房间客观上即起控制木材表面菌虫繁殖生长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学依据

最后,聊一下这些防护的基本原理,根据不同的需防护方向,原理有所不同。

木制品的防护通常会基于几个方面来,一是防虫,二是防腐,三是防裂。

一般来讲,只要做到这三样,木制品的保存时间就会较长,目前能在博物馆内看到的木制品最长的可达数千年之久,依赖的大多数是这几个方面的防护到位。

防虫原理

木材具备可食用的营养价值时,虫子才会喜欢。去掉可食用价值甚至有毒素的话,虫子自然不会食用,又或者咬不动、难咬的木材也不会受到虫子喜欢,进而实现防虫目的。

防腐原理

腐烂的根本原因包括但不限于微生物、氧化等,这是与木材里所含有的元素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的,所以防腐的核心技术在于让木材隔离氧气。

不论是底涂、涂装还是淤泥深埋等很多工艺都是围绕着这个原因而产生的,隔绝能降低氧气与木材的元素产生化学反应机会,起到防护作用。

防开裂/变形原理

开裂变形主要是木材里的含水率发生了变化,特别是与木制品所处的环境里有关,含水率过低、过高都有可能开裂/变形。

在业内也有“家具不过江”的说法就是这样产生的,解决开裂/变形的工艺包括前面提到的碳化外,还有就是通过比对不同地区的木材含水率指标进行控制。

总结

从木材防护到木制品防护是一个专业而有深度的课题,本文仅浅析了其中很少的部分方式。这些防护措施提升了木材利用率,为木制品的耐用性提供支持。

在木质基材上通过贴皮、装饰膜、装饰纸等饰面也是属于防护工艺,它们为木制品提供了丰富的外观、造型,改善木制品应用品质。

加个好友,一起探索行业

请注明公司/品牌、职位、真实姓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