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共有16位皇帝,但真正以嫡子身份继承皇位的仅有建文帝、明成祖朱棣(生母存在质疑,我们按照正史将其认为马皇后所生)、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七位皇帝,其余的明朝皇帝则都是庶子出生,生母是皇帝的妃嫔而非皇后,因皇后无子,所以便“无嫡立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在新帝登基时,便会出现两宫皇太后并尊的情况。

一位是新帝的嫡母,一位是新帝的生母,虽并尊皇太后,但实际上新帝嫡母的地位要更高一些;不过并非所有以庶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都出现了两宫皇太后并尊的情况,因为新帝的生母在儿子登基之前便已经去世了,比如:

明光宗朱常洛的生母孝靖皇后,万历三十九年去世,被囚禁景阳宫10年而死

明孝宗朱佑樘的生母孝穆纪皇后,成化十一年病逝,年仅26岁,世人怀疑是万贵妃所害

明穆宗朱载坖的生母孝恪杜皇后,嘉靖三十三年病逝,年仅39岁,不得嘉靖帝宠爱

明熹宗朱由校的生母孝和王皇太后,万历四十七年病逝,时为皇太子朱常洛的东宫才人

明思宗朱由检的生母孝纯刘皇后,万历四十二年病逝,年仅23岁,时为太子朱常洛东宫淑女

真正顺位继承皇位的皇帝,出现两宫皇太后并尊的仅有两对:

明英宗的发妻孝庄睿皇后钱氏,在明宪宗继位后,同明宪宗的生母孝肃周皇后(英宗在时为皇贵妃)并尊皇太后之位4年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穆宗的继后孝安皇后陈氏,在明神宗继位后,同明神宗的生母李贵妃并尊皇太后24年之久

除了这两对皇太后并尊外,明朝还有两对皇太后并尊:

明英宗朱祁镇的生母孝恭章皇后孙氏,同明代宗朱祁钰的生母吴贤妃并尊皇太后8年;

明世宗朱厚熜的生母慈孝蒋皇后,同明武宗朱厚照的生母孝康敬皇后并尊皇太后17年之久。

这四对并尊皇太后,却仅有一对能和睦相处,这一对便是明穆宗的继后孝安陈皇后同明神宗的生母孝定皇后李氏(穆宗在时最高位份为贵妃)。嘉靖三十七年孝安陈皇后被选为裕王朱载坖继妃,在朱载坖继位后,陈氏便被封为皇后。陈皇后虽然年轻貌美,但是并不得得宠,所以并未为穆宗生下皇子;

甚至因为敢于直言进谏而得罪穆宗,被穆宗迁居别宫,李氏得宠于明穆宗,先后生下两子三女。其中长子便是后来的明神宗朱翊钧。李氏虽得宠但从不觊觎皇后之位,其长子朱翊钧不仅孝顺生母,而且对待失宠的嫡母也很孝顺。朱翊钧继位后,将嫡母陈皇后尊为仁圣皇太后,生母李贵妃尊为慈圣皇太后

两宫皇太后一直和睦相处,明神宗朱翊钧对待嫡母如同生母一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另外三对并尊皇太后为何不和?究竟为何而争呢?

明宣宗朱瞻基继后孙氏同明代宗朱祁钰生母吴氏

了解明史的应该知道孙氏得宠于明宣宗朱瞻基,在朱瞻基还是皇太孙的时候,孙氏便由皇太子妃张氏亲自教养,二人日久生情,也算得上是真正的青梅竹马。

孙氏之所以能入宫也是因为皇太子妃张氏(诚孝昭皇后,朱瞻基的生母)生母彭城伯夫人的推荐,一开始便是将孙氏当成皇太孙妃来培养;然而朱棣宠爱皇太孙,亲自为其挑选皇太孙妃的人选,最终选中了颇有贤名的胡善祥。就这样胡善祥被封为皇太孙妃,孙氏则只是封为太孙嫔。

虽然胡善祥为朱瞻基正妻,但朱瞻基并不喜欢胡善祥,胡善祥嫁给朱瞻基后为其生下两个女儿,并未生下儿子;孙氏一开始也只是生下一个女儿,朱瞻基登基后,将胡善祥封为皇后,孙氏封为贵妃;但因为宠爱孙氏,所以便在得到皇太后同意后,授予孙氏金册与金宝(同皇后一样的待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在孙氏生下长子朱祁镇后,朱瞻基便逼着胡善祥自请退位,将孙氏封为继后。

其实即便孙氏不被封为继后,儿子登基后也会被尊为皇太后,只是地位要低于胡善祥而已。而朱瞻基却早早将胡善祥的后位废掉,让孙氏做皇后,朱祁镇便从庶子的身份转变为了嫡子,名正言顺以嫡长子的身份继承皇位。

朱祁镇继承皇位后,孙氏作为新帝生母,则被尊为独一无二的皇太后

而胡善祥虽然在新帝登基后又活了7年,但因是废后,并无皇太后之尊。

原本只要朱祁镇在皇位上,孙氏便可独居皇太后之位一直到去世。然而正统十四年朱祁镇御驾亲征瓦剌,被瓦剌人活捉。一国之君成为敌军的俘虏,消息传回京城,朝野上下无不忧心,甚至很多朝臣以及富商将自己的儿女送去了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大明王朝,孙氏不得将先帝(朱瞻基)吴贤妃所生的儿子——郕王朱祁钰推上皇位,以瓦解瓦剌人阴谋利用英宗(朱祁镇)夺取更多利益的打算,保卫北京城。

就这样新帝朱祁钰登基,史称明代宗,年号景泰。

吴贤妃在朱瞻基还在世时,一直同儿子生活在宫外;一直到朱瞻基病重才承认吴贤妃同儿子朱祁钰的存在,将吴氏母子托付给了生母张太后照顾。朱祁镇登基后,便将唯一的弟弟朱祁钰封为郕王,让其生母吴贤妃一起居住郕王府。

在朱祁镇御驾亲征时,便是郕王监国。

但让朱祁钰怎么都没想到,兄长还在,自己却坐到了皇位上。

而吴贤妃则是母凭子贵,被尊为皇太后,同孙氏并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开始朱祁钰确实不想坐到皇位上,但是慢慢地被皇权所吸引,不忍再拱手让人。哪怕是兄长朱祁镇好不容易回到京城,朱祁钰也丝毫没有退位的意思,反而将其囚禁于南宫不得自由。就这样朱祁镇从景泰元年到景泰八年,同自己的妃嫔们一起生活在南宫。

甚至因为明代宗的故意为难,生活用品都很拮据。

孙氏作为皇太后虽然地位高于吴氏,但是自己的儿子被囚禁不得自由,孙氏也只能是忍辱负重,尽最大的能力让儿子以及儿媳们能安稳活下来。

史料中虽没有记载孙氏同吴氏并尊皇太后时关系如何,但明代宗朱祁钰如此忌惮兄长,吴氏作为朱祁钰生母,又怎么会不站在儿子这一边呢?

哪怕孙氏同吴氏不是剑拔弩张,关系也不会和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在景泰八年,大将石亨等人在得到孙太后同意后,发动南宫之变,将朱祁镇从南宫接了出来,重新坐到了皇位上。而已经卧病在床的朱祁钰则是被朱祁镇囚禁在了西苑,很快便去世了。就这样,吴氏被重新降为先帝贤妃,而孙氏历经8年后重新独尊皇太后之位。

明英宗朱祁镇的发妻孝庄睿皇后钱氏,同明宪宗朱见深的生母孝肃周皇后

明英宗朱祁镇的发妻孝庄睿皇后钱氏,是英宗的祖母张太皇太后亲自挑选的孙媳。钱氏靖难功臣之家出身,十分端庄大度,英宗对其很是宠爱,只是钱氏的肚子迟迟没有动静。反而是后宫其他的妃嫔们接连怀孕生下皇子公主。

而第一个为英宗生下皇子的便是周氏,周氏出身平民,为英宗先后生下两子一女。

虽然正统十一年周氏已经生下皇长子朱见深,但是英宗迟迟不肯册封皇太子,毕竟此时的钱氏尚且在育龄,英宗想要等钱氏生下嫡子。然而一直到正统十四年英宗被瓦剌人活捉,钱氏还未怀孕,而且因为为夫君奔波劳碌、伤心着急,日夜祈福流泪,而伤了一条腿、一只眼睛,更加不可能再怀孕。

在孙太后将郕王朱祁钰扶上皇位的同时,将周氏所生的长子朱见深封为皇太子(景泰三年被朱祁钰所废,改封自己亲子朱见济为太子)。

在英宗重新回到京城后,钱氏等人便同英宗一同居住在南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南宫七八年的时间,其他的妃嫔仍旧接连怀孕生下皇子公主,钱氏仍旧不见动静。

景泰八年,英宗复位,在钱氏无所出的情况下,只好恢复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而周氏则是母凭子贵被封为皇贵妃。至于钱氏,英宗仍旧对其十分尊重,让其尊皇后之位。

然而复位后的英宗仅仅活了8年的时间,年仅38岁便病逝了。

按照祖制,英宗病逝后,会有妃嫔殉葬。

钱氏虽然贵为皇后,但是无所出,英宗担心自己死后,发妻会被逼殉葬,所以立下遗诏:

废黜妃嫔殉葬制度

钱皇后多年后,同自己合葬帝陵

即便是留下遗诏,英宗仍旧不放心,抓住托孤大臣李贤的手叮嘱:一定要让皇后同自己合葬。英宗之所以如此不放心,是因为他很了解周皇贵妃的脾性。很可能会仗着儿子是皇帝,百般为难钱皇后。

果然,英宗去世后,周皇贵妃同钱皇后之间的矛盾便开始了,而且哪怕是钱氏病逝后周氏仍旧不放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见深登基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将生母与嫡母尊为皇太后。然而周氏却突然下懿旨,要独尊皇太后之位,将钱氏的皇后之位废掉。幸好有先帝的遗诏在,大学士李贤等人的百般维护,宪宗此时也对嫡母尊重有加,才保住了钱氏的皇太后之位。

然而因为宪宗要废后一事(宪宗宠爱万贞儿,决定废掉发妻吴氏的后位),钱氏不太赞同而得罪了宪宗;而周氏则故意与钱氏作对,赞同儿子废后,哪怕是吴皇后被冤。

从此时开始,宪宗也更加倾向于生母,而非嫡母钱氏,钱氏在后宫的日子便更加艰难。

成化四年,钱氏便病逝了。

钱氏病逝后按照祖制理应同英宗合葬,然而周氏不同意,因为周氏想要同英宗合葬帝陵,享受作为嫡后的待遇。在宪宗、周氏同群臣的争斗中,最终群臣胜出,宪宗不得不答应嫡母同英宗合葬帝陵,但是群臣也做出了让步:让周氏也同英宗合葬,在帝陵再挖两个墓穴。

自此以后,明朝皇帝的生母也可以同先帝合葬帝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周氏还是做了手脚,让人将钱氏墓穴通往英宗墓穴的通道故意挖错了,如此一来,钱氏的墓穴便不能同英宗的墓穴相通,便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合葬。而且,周氏还不同意将钱氏的神牌供奉在英宗神牌的旁边。

如此,钱氏虽为嫡后,但死后并未真正享受到作为英宗嫡后的待遇。

一直到明孝宗朱佑樘(宪宗第三子)继位,周氏才被打回原形,只是被尊为太皇太后,神牌供奉于奉恩殿,而非太庙。周氏争了大半辈子,就是想要享受作为嫡后的待遇,但是被自己的孙儿直接恢复如初。不过周氏还是得以同英宗合葬,毕竟这是早就已经定好的事情。

一直到周氏的曾孙嘉靖帝,周氏才正式被追封为孝肃皇后。

但为了同嫡后区别,并不系帝谥,而且神牌也不能供奉在太庙。钱氏作为英宗嫡后,自然神牌要陪伴英宗左右。只是唯一的遗憾是,钱氏的墓穴通道一直并未打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世宗朱厚熜的生母慈孝蒋皇后,同明武宗朱厚照的生母孝康敬皇后张氏

了解明史的应该知道明孝宗朱佑樘实行一夫一妻制,18岁登基,在位18年的时间,整个后宫只有孝康敬皇后张氏一位妃嫔。而且孝宗同张皇后一起起居,就像是寻常的夫妻一样。

甚至为了张皇后,对待外戚格外的宽容,哪怕是张皇后的娘家人多行不法之事,孝宗也是不予惩罚。张皇后先后为孝宗生下两位皇子一位公主,但真正长大成人的只有嫡长子朱厚照;虽然孝宗子嗣单薄,但总归有一位皇子长大成人,能继承皇位。

但正因为孝宗此举,很快便让明朝出现了皇位继承人断档的情况。

明武宗朱厚照生性顽劣,不仅无视朝政,而且荒淫无道,在位16年之久并未生下一位皇子。

张氏作为武宗的生母,而且还是孝宗的嫡后,自然是当之无愧的皇太后,而且还是唯一的皇太后。然而正德十六年,武宗无后而终,张氏便不得不从宗室近支中挑选一位继承皇位。最终兴献王朱祐杬与王妃蒋氏生的嫡次子朱厚熜(嫡长子夭折)被选中,接到京城继位,史称明世宗,年号嘉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世宗登基的时候,其父朱祐杬已经病逝;生母蒋氏还身体康健,被儿子接到京城,尊为皇太后。其实蒋氏在踏入紫禁城之前,便已经开始了同张氏的斗争。

张氏作为皇太后,同朝臣商议按照兴王妃的规格迎接蒋氏入紫禁城,让世宗称呼蒋氏为叔母;但蒋氏不从:“我的儿子怎么能做她人的儿子呢”?

世宗则是在张氏面前哭诉,愿意放弃帝位,同生母回封地。

此时世宗已经登基三个月,又如何能轻易更换皇帝呢?

张氏便下懿旨,将世宗的父亲与母亲尊为兴献帝与兴国后,以皇太后之尊迎入紫禁城,而且还是从大明门进入。就这样蒋氏入紫禁城,正式开始自己作为皇太后的生活。

世宗将伯母张氏尊为“昭圣慈寿皇太后”,不过因为张氏与蒋氏不和,世宗对张氏并不礼遇。在嘉靖三年时,世宗将生母蒋氏尊为圣母章圣皇太后,而张氏并没有得到任何尊号。甚至世宗慢慢地将张氏称之为伯母,而非皇太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张氏母家弟弟犯错时,世宗也没有因为张氏的求情而原谅。

嘉靖十七年,蒋氏病逝;

嘉靖二十四年,张氏病逝。

二人并尊皇太后之位长达17年的时间,但张氏即便是地位高于蒋氏,但因为寄人篱下,在后宫中凄凉24年之久,死后同孝宗合葬。张氏病逝后,她的弟弟也被世宗处死。

而蒋氏,儿子虽然是“兄终弟及”,自己也从未做过一天的皇后,在死后但却享受到了作为嫡后的待遇;不仅同兴献帝合葬皇陵,而且其神牌还同夫君一起供奉在太庙,位置在武宗朱厚照之前。

而这一切,都是世宗的功劳。

结语

按照礼法,新帝继位后,若是出现两宫皇太后并尊的情况,嫡母的地位要比生母的地位要高,毕竟嫡母是先帝嫡后或者是继后,也就是妻;而生母只是先帝的妃嫔,也就是妾;然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新帝自然跟生母的感情更加深厚,若是新帝生母通情达理、尊重先帝皇后的话,自然相安无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明神宗朱翊钧的生母李彩凤,十分尊重孝安陈皇后,神宗也很尊重嫡母;自然两宫皇太后能够和睦相处。

然而大部分情况下,两宫皇太后在利益面前,很难做到真正的和睦。

比如明宪宗朱见深的生母孝肃周皇后,英宗在时便想要取代孝庄睿皇后钱氏的地位,奈何钱氏有英宗护着,周氏未能实现自己为皇后的目标。英宗一死,钱氏便无依无靠,而宪宗对生母周氏十分孝顺,几乎是言听计从的地步,钱氏虽地位高于周氏,但在后宫的日子很不好过

再比如明英宗朱祁镇的生母孝恭章皇后孙氏,原本独尊皇太后之位;但随着明代宗朱祁钰登上皇位,吴贤妃被尊为皇太后,孙氏在儿子朱祁镇不得自由时,只能想尽各种办法护其周全,并无法帮其获得自由。

所以说,虽然两宫皇太后并尊时,看上去嫡母的地位高于生母;但实际上权力比较大的往往是皇帝的生母,毕竟皇帝嫡母过得是寄人篱下的日子。

参考资料: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二百九十九》
《明史·卷一百十四·列传第二》
《明史·列传第一·后妃》
《胜朝彤史拾遗记》
献皇后蒋氏
《明史·孝康皇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