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1969年10月,地点湖南长沙,时任湖南省革委会主任的黎原少将正在火车站台上等待“下放”人员的到来,只是与世人想象的态度不同,他非但没有横眉立目、严肃对待,反倒是一脸的急切,就好似来得不是犯了错误之人,而是他的榜样、偶像一般。

见此情形,或是出于担忧,又或是害怕牵连到自己,一旁的秘书赶忙凑了过去,并“好言相劝”了几句,大体意思很简单,那就是希望黎原能够表现的冷淡一点,否则的话若是让外人知道了,很有可能会对他的仕途不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得不说,按照动乱时期的情况,秘书的意见不无道理,但令人感到诧异的是,一听这话,黎原少将竟瞬间暴怒,先是一把推开了对方,随后更是当众大喊道:

“你个忘恩负义的东西!管别人怎么说?没有他能有你我的今天吗!”

此话一出,秘书顿时惭愧的低下了头,旁边的干部群众亦是十分诧异,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名“下放”人员到底是谁,他与黎原之间又有着怎样的交情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珍宝岛事件

先说答案,这名被下放湖南的干部不是旁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开国元帅叶剑英!他与黎原也算得上是老相识了,而这也正是黎原少将知恩图报的原因所在,当然了,至于叶帅为何被下放,以及他与黎原之间的交情,此事说来话长,若想理清那咱们还是需要从著名的珍宝岛事件开始说起。

让我们将时间线推回叶帅被“下放”的数月之前,也就是1969年3月,彼时在我国东北边境曾经发生过一件大事,那就是中苏两军于珍宝岛地区的对峙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所周知,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原本亲如一家的中苏关系便趋于破裂,后续,伴随着中方愈发强硬,以及拒不愿妥协的态度,苏联更是加大了对我们的制裁、打压,只不过,碍于国际影响和美西方的压力,他们的威胁也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已,基本上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手段。

然而,珍宝岛事件的爆发却改变了这一切,为了守护国家固有领土,我国的边防战士被迫与苏军大打出手,虽说靠着顽强的意志我们以弱胜强,击溃了对方先头入侵的部队,可中苏边境的事态却也瞬间紧张了起来,大批苏联军队涌入边境地区,一部分与我军展开对峙,另一部分甚至还悍然入侵我方领土,打算进行侦查任务。

面对这般挑衅的举动,党中央和毛主席本着不想扩大事态的原则是一忍再忍,可谁知,一味地忍让非但没有缓和局面,反倒是让敌人得寸进尺,经过勘察发现中国军队缺少机械化力量的苏方当即下令,将一个满载坦克、自行火炮的机械化步兵团派到了前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这支部队的综合实力确实要远远高于我军,按照纸面数据一旦打起来也应该是我国边防部队瞬间溃败才对,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在战士们的奋勇抵抗之下,我们竟然硬生生的扛住了敌人的攻势,虽说珍宝岛先后八次易主,可最终插在上面的却依旧是五星红旗!

能够赢下这场战役,足以见得我中国陆军地表最强的美誉所言非虚,按理来说,此时的苏军也该知难而退才对,不过情况却大大出乎了我军的预料,在边防总队长被击毙、机械化部队损失惨重的情况下,苏军竟依旧不愿放弃,仅在第三日他们便再度出兵,又是用火炮狂轰滥炸,又是派出“敢死队”潜伏作战,那架势就好像有什么机密落在了中方手里一样。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后续经过勘察我军这才发现了一切的根源,原来苏军之所以迟迟不愿撤退并不是为了面子,而是为了一辆失去履带的坦克,即,彼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T-6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难怪苏军这么拼命,毕竟世人皆知中方的“学习能力”,这等好东西一旦落到我们手中,仿制出来必然只是时间问题,而最终的结果也的确如此,即便T-62已经沉入冰层,在军工专家的清理与探索之下,还是让我国在自研坦克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并快速跃居世界一流水平!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彼时在听说中方已经将T-62的残骸打捞带回了抚顺之际,苏联方面瞬间急了眼,再加上珍宝岛的惨败让他们折了面子,为了报复,苏联高层便暗中研究起了对华施行核打击的计划!

为此,苏联甚至已经偷偷知会了美国,大体意思就是说他们要对中国动用核武器,希望美国不要多管闲事,其实,对此中方本来是不知情也不可能知情的,可让苏联方面万万没想到的是,作为中国的死敌,美国方面竟然将自己的计划全盘透露给了中国,这才让我们有了准备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听说苏联想要将战争扩大化,并随时打算动用核武器之际,党中央和毛主席瞬间做出了反应,他们的应对手段有很多,一来是大名鼎鼎的“换家计划”,即,一旦苏联对华施行核打击,那中国人民就将全面进入苏联境内,二来是在全国范围内大量修建防空洞,用以抵御第一波核打击,三来就是关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分散撤离问题了,而这也正是叶剑英元帅来到湖南的关键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分散撤离

1969年3月,珍宝岛事件爆发,为此,恼羞成怒的苏联高层当即推出了对华施行核打击的作战计划,所幸在美国的知会下,我国提前得知了此事并作出了准备,而这也正是叶剑英元帅来到湖南的原因之一。

话接上文,为了避免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们在核打击下被一网打尽,毛主席当即做出了重要指示,将包括自己、周总理、叶剑英、“101”、朱老总、刘伯承在内的诸多高级干部转移到了全国各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毛主席去武汉、周总理留在北京、“101”去往苏州,朱老总去往广州,而叶剑英便被安排到了湖南长沙坐镇。

如此行事足以见得当时的情况之危急,当然了,既然事关重大,具体的内情自然是不方便大肆透露的,因此,当得知叶剑英元帅来到湖南之际,一时间世人这才众说纷纭,其中最主流的猜想便是他受到了“动乱”的影响惨遭下放,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在当时已经有不少高级将领、干部被迫离开了北京,像叶帅这样性格耿直、心直口快之人得罪了“某人”亦在情理之中。

就这样,在以讹传讹之下,叶剑英元帅的到来便被湖南当局定性为了“下放”,不仅是基层干部,就连黎原这样的省内高层也是这样觉得,所以,为了避免受到牵连,当叶帅的火车即将抵达之际,这才鲜有人敢去迎接,就连他当年的老战友都是如此,更何况是其他人了。

例如黎原少将的那名秘书就是如此,或是出于畏惧,或是真心担忧,他这才对黎原说出了开头时的那些话,希望黎原能够注意影响,不要表现的那么殷切,免得被某些小人抓住“鞭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话着实是好意,不过黎原本人却不这么想,他不但无条件的相信叶帅,更是时刻铭记叶帅曾经对自己的恩情,俗话说得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怎么可以因为害怕受到牵连就冷落了自己的老首长、自己的大恩人呢?

故而,黎原这才当众训斥起了秘书,又是将前程与影响视若无物,又是大骂对方忘恩负义,不仅如此,在这之后他亦是做到了言行合一,在叶剑英元帅抵达站台之后,黎原第一时间就将对方接到了省接待宾馆居住,后续又亲手协调,帮着叶帅搬到了蓉园。

在之后的日子里,黎原对叶帅亦是无微不至,先是派遣专人保护其安全,随即又经常前来看望,并自掏腰包为叶帅改善伙食,这般的照顾一直持续了将近一年,还是直到1970年8月,中苏之间的危机暂时度过,中央也对叶帅有了新的安排,双方这才告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林总总,足以见得这位将军乃是一名忠肝义胆之辈,当然,这也只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就和他与叶帅曾经的过往有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革命友谊

1969年10月,叶剑英元帅因为种种原因从北京来到了湖南长沙,本以为自己将会受到白眼,岂料黎原少将的到来却让他有了家的感觉,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只两点,其一是因为黎原本就是忠肝义胆之辈,自然不会与那些见风使舵的小人同流合污,其二便和曾经二人的革命友谊有关了。

1917年,黎原出生于河南省息县的一户农民家庭,作为祖祖辈辈都在地里刨食的家庭,黎家与彼时大部分的农村百姓一样,都是食不果腹,连温饱都是难题,按理来说他的人生也该和父辈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可幸运的是,一场学制改革却给到了他改变命运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新式学堂纷纷成立后,孩子上学的成本亦是大大降低,不少农村家庭都能拿得起学费,黎家也是一样,为了让孩子今后能有出息,父母二人便将他送去了县城读书,而黎原也果真没有辜负这份期望,在多年的学习生涯中他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先后考上了县立初中、高中不说,更是在中学毕业后考上了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一举步入了仕途。

对于一个农村娃娃来说,这般成就已经算是祖坟冒青烟了,家里人对黎原也没有太多的要求,只希望今后的他能够当上一名小军官,并利用职务之便多赚点钱罢了,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黎原虽然人穷志却不穷,自打进入军校后,他一边学习现代的军事理论知识,一边学习进步思想,脑子里根本没有什么蝇营狗苟,有得只有一颗炽热的报国之心。

当然,黎原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当抗日战争爆发后,刚刚毕业的他便加入了军队之中,并火速投身到了淞沪战场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战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人尽皆知,国军的伤亡自然亦是惨重,不过即便如此,作为一名新兵的黎原还是打出了不错的战绩,并最终活着撤离了战场,在这之后,黎原又相继参加了多场中日之间的大会战,期间他的表现也堪称英勇,只可惜,像他这样的热血青年毕竟还是少数,部队之中始终充斥着派系争斗,为了一己私利不顾大局的行径更是时有发生。

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国民党军这才会节节败退,而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的黎原亦是渐渐心灰意冷,于是,为了寻找救国之道,1938年4月,在董必武等我党元老的介绍下,他终于下定决心脱离了国民党,并来到了延安抗大学习。

学习完成后,黎原也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在这之后他亦是成为了八路军三五九旅的一名营长,并在吴堡防御战与南泥湾的生产建设之中为党为人民作出了突出贡献。

也正是在这期间,黎原结识了叶剑英,对于这位首长,他的心里是充满了敬佩,而对这位年轻有为的同志,叶剑英同样十分看好,以至于在抗日战争期间,他没少教导黎原,也没少对其进行提拔,这不,在抗战胜利后,黎原便在叶帅的举荐下去到了东北进行考察,在获得了学习机会的同时,更是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在长春战役中表现出色,身为公安总队教导员的黎原火线提干,当上了47军418团团长,手中有了部队,也终于到了他建功立业的时候,为了报答组织上的知遇之恩,在辽沈战役与平津战役中,他悍不畏死始终冲在最前线,为解放北方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朝鲜战争中,率军参加第五次战役的他以弱胜强,在火力仅有美军十分之一的情况下与敌人血战九十天没有退后半步,最终创造出了我军阵地防御战的成功范例。

有功就要赏,在黎原回国后,他多年的功勋也总算得到了肯定,先是当上了四十七军军长,随即更是被组织上任命为了湖南省革委会主任,成为了掌握“生杀大权”的高级领导。

不过与其他革委会主任不同的是,黎原向来不滥杀无辜、不乱扣帽子,无论是对待叶剑英元帅还是其他人都是一样,当然了,也正因如此,到了后来大规模平反之际,黎原亦是得到了福报,在叶剑英等人的证明下,他不但没有受到清算,反倒是安详的度过了晚年,这真可谓是好人有好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