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谈谈第二次中东战争,也叫苏伊士运河事件。

1954年2月25日埃及纳赛尔上校发动政变,推翻法鲁克王朝,建立埃及共和国。1956年7月26日,纳赛尔公开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这一举动激怒了修建并长期控制运河的英法两国。两国召集多次国际会议,并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但都被否决。于是联合以色列,决定采取军事行动,教训埃及。10月29日,以色列军队进攻西奈半岛,英法要求派兵进入运河以“保护运河航运”,遭拒后,随即派出航母编队,对埃及城市港口军事基地进行轰炸,两天后,英法海军陆战队登陆塞得港。

埃及遭受重大军事失利后,向苏联求援,苏联反应迅速,向以色列、英法两国发出核威慑,“如果拥有各种现代化毁灭性武器的更强大的国家向英国和法国进攻的话,两国会处于何种境地?”。美国一面警告苏联不要轻举妄动,一面要求英法,立即停火,并抛售英国国债导致英镑汇率急剧贬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停止向英国贷款。在苏美的压力下,英法11月7日停火,11月22日撤军。英法不仅失去了苏伊士运河,更标志着从此必须认清自己的国际地位,哪怕在自己的传统地盘,也说了不算,美苏争霸才是新的世界格局。

纳赛尔总统在阿拉伯世界获得了巨大的声望,从此埃及成了整个阿拉伯世界的领袖,直到今天,综合来看,仍然是阿拉伯世界最有实力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纳赛尔与赫鲁晓夫

以色列在美国斡旋下跟埃及谈判,得到同意解除蒂朗海峡的封锁后,从西奈半岛撤出,但是获得了红海的出海航行自由。

时间回到1947年,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席卷全球,犹太复国主义浪潮也在加速,与英国殖民当局的冲突日趋激化,英国越来越想甩掉巴勒斯坦这块对于老大帝国来说的负资产了。当时苏联在中东显然没有什么影响力,因为这里基本传统上都是英国势力范围,如埃及的法鲁克王朝,伊拉克和约旦的哈希姆王朝,这些政权都与英国有着历史上较深的联系。显然对于斯大林来说,支持犹太人建国,可以把自己的影响扩大到中东,以色列亲苏最好,不亲苏,则反对以色列建国的阿拉伯人就必然会亲苏,作为域外大国,自己可以通过经济外交武器支援等方式控制当地局势(后面局势证实了这个推断)。美国的犹太资本在多年的经营后,二战后已经有了雄厚的实力,也是犹太人数量最多的国家。把英国逐出巴勒斯坦,削弱英国在中东地区的势力,同时笼络本国犹太资本,白宫支持犹太人建国也就必然了。

于是苏联和美国都决定了,支持犹太人建国。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181号决议通过,以巴分别独立建国。美苏法赞成,英国弃权。(当时中国的代表投了弃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联合国通过181号决议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国家成立。犹太人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在美苏两大强权清理旧秩序建立新秩序的缝隙,尤其是苏联对自己的支持,实现了建立自己民族国家的千年夙愿。

1948年5月15日,阿拉伯世界反对联合国分治方案,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不赘述。结果早已注定,在联合国刚成立不久,战后国际秩序正在建立的时候,挑战美苏两大强权的权威,在当时美苏两家有平推全球其他国家的军事实力的背景下,能改变什么结果呢?后面运河事件英法也算老牌强国,还不是在现实面前低头。就像今天有国家敢于挑战中美都支持的决议,结局不言而喻。

回顾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历史,结合当前局势,愚以为对于全球强权以外的国家来说,国际政治是冰冷无情的的,审时度势小心利用强权之间的矛盾,抓住历史的间隙机会,实现自己的目标才是正确的对策。一切的煽情和冲动,要么空洞无力,要么就是别有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