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字的母亲在城里生活如坐牢,在屋里流泪,我只好把她送回乡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叫小敏,从小在城里长大,对乡下的了解并不多。但我的母亲,秀芹,却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她勤劳、朴实,却也是个文盲,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父亲早年因病离世,母亲一人把我拉扯大,供我上大学。我记得小时候,每次我因为学习成绩不佳而垂头丧气时,母亲总会用她那满是老茧的手轻轻拍我的头,用不标准的普通话安慰我:“敏儿,不怕,咱们慢慢来。”

大学毕业后,我在城里找了份好工作,也嫁了个好人家。我想着,是时候让辛苦了一辈子的母亲来城里享享福了。于是,我把母亲从乡下接到了城里,和我们同住。

起初,母亲对城里的一切都感到新奇,她看着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然而,这种兴奋并没有持续太久。

母亲在城里生活得并不开心。她不识字,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甚至连电视遥控器上的按钮都分不清。每次出门,她都会迷失在高楼林立的街道上,即便是我带她走过好几次的路,她也会忘得一干二净。

在小区里,母亲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长椅上,看着其他老人聊天、打牌。她插不上话,也玩不了那些需要识字和计算的游戏。我偶尔会发现她眼里闪烁着羡慕和落寞。

有一次,我提前下班回家,看到母亲一个人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父亲生前的照片,眼里含着泪水。我问她怎么了,她只是摇摇头,说:“没事,就是想你爸了。”但我知道,她不只是想念父亲,更是对城里的生活感到孤独和无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开始意识到,把母亲接到城里来,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她在这里没有朋友,没有亲人,甚至连最基本的交流都成问题。她每天除了做家务,就是看电视,生活单调而乏味。

终于有一天,母亲忍不住对我说:“敏儿,我想回乡下去。”她的声音有些颤抖,仿佛下了很大的决心。我问她为什么,她只是说:“我在这里像个傻子一样,什么都不会,连买个菜都要问路。我还是回乡下去吧,那里有我的老朋友,有我熟悉的土地。”

我听了心里五味杂陈,我知道母亲在城里生活得并不开心,但我总以为只要我多陪陪她,多教她一些东西,她就会慢慢适应这里的生活。然而,我错了。母亲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与这个城市格格不入,她在这里就像是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鸟,失去了自由和快乐。

无奈之下,我只好送母亲回乡下去。那天,我把她送到了车站,看着她瘦小的身影消失在车厢里,我心里充满了愧疚和无奈。我不知道我这样做是对是错,但我知道,让母亲在城里生活,对她来说是一种折磨。

回到乡下后,母亲给我打来了电话,她的声音里充满了喜悦和轻松:“敏儿,我回来了。这里还是老样子,空气都比城里好闻多了。你不用担心我,我在这里过得很好。”

听着母亲的话语,我心里五味杂陈。也许,对于母亲来说,乡下的生活才是她真正想要的。那里有她的根,有她的回忆,也有她能够自在生活的土壤。

从那以后,我时常会回乡下看望母亲,也会带她来城里小住几天。但每次住不了多久,她就会吵着要回去。我知道,她已经习惯了乡下的生活,那里才是她的家。

有时候,我会想,是不是我们总是以自己的意愿去安排别人的生活,却忽略了他们真正的感受和需求?也许,让母亲在乡下过着简单而自在的生活,才是对她最好的安排。每当我看到她在乡下与邻居聊天、在地里劳作时脸上露出的笑容,我就知道,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也开始慢慢接受母亲在乡下的生活。尽管我心里还是有些不舍和担忧,但我知道,这是母亲自己的选择,也是她最想要的生活方式。我会尊重她的选择,也会一直陪伴在她身边,无论她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