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国拉开差距后,美国这次是真的慌了。中国造船业多项数据世界第一,美国造船业却一片萧条,急于改变的美国,找日韩帮忙,能如愿以偿吗?拜登政府重新推动美国造船业,有着哪些目的?

为确保能够在与中国进行的“大国竞争”时胜出,美国正在全面审视自身在制造业领域的“欠账”。其中,最令美国政府感到头疼和焦虑的,莫过于美国造船业的系统性衰败。为了凝聚共识,美国各路媒体和智库此前大肆宣扬中美在造船领域的巨大差距,试图以此来刺激国会,为日后的重振美国造船业铺路。而心急如焚的美国海军已经按捺不住,率先前往日韩寻找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拜登

据观察者网援引日媒本月4号发布的报道称,美国海军部长托罗近日连续造访了多家日韩大型船厂,并且在每一次访问的过程中,反复强调想要让这些日韩船厂投资美国,以便美国能够尽快激活国内闲置的船厂资产。

据日媒披露,托罗在会见日韩船厂高层时,极力游说对方投资美国的军民两用船厂。除此之外,美国驻日大使伊曼纽尔还公开主张日资参与到美国海军、海岸警卫队的舰艇建造,伊曼纽尔称这一构想兼顾了战略和工业的双重考量,避免战舰因为回到本土进行维修而浪费时间,同时还能让美国船厂有足够的时间去建造新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驻日大使伊曼纽尔

可以看出,拜登政府对于重振本土造船业有着极为迫切的需求。一方面固然是出于对“大国竞争”的考虑,毕竟中国造船业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根据公开数据显示,中国造船业在2023年的完工量比同期增长12%,光这一项数字就超过了除中国以外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总和,而在新增订单方面比同期直接上升了56%。

不过真正让美国感到不安的,除了中国造船业的庞大规模之外,当属中国已经成为了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有能力生产出十八种主要船型的国家,而在这十八种船型当中,中国有十四种船型的订单量为世界第一。相比之前,美国的造船业已经萎缩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即便是同一阵营的欧洲造船业,也仅占全球产量的5%。可以说,全球造船业集中在中日韩之间,余者都不过是“重在参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造船业

另一方面,拜登政府打算在总统大选正式开始之前,尽可能创造出更多工作岗位,以彰显本届政府并非只关注国际议题,忽略了本国民生,从而为自己争取更多选民支持。但无论出于何种目的,拜登政府想要重振本土造船业,只能从日韩身上吸血才能实现。表面上,美国是希望引入所谓的“国际资本”,但是拜登政府在半导体战略上的表现证明了,所谓的“吸引”,本质上就是过河拆桥。

美国的如意算盘是,让日韩将大部分投资流向美国本土,用于生产新战舰或者商船,而日韩国内则承担着维修、保养等工作,如此一来利润中的大部分就可以留在美国本土,同时可以创造大量就业岗位,这些都将成为拜登竞选时炫耀的政绩。因此,美国的重振造船业计划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对日韩敲骨吸髓的手段有多么狠辣。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造船业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往日的荣光,并且在海军建设上得到充分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造船厂

倘若美国的重振造船业战略只是着眼于军工订单,面临的压力还不算太大,毕竟军工订单的多少,完全取决于五角大楼拿到的预算开支。可是一旦涉及商用订单,就意味着美国必须参与到市场竞争,早已经习惯了从军工订单上拿到高溢价的美国船厂,很难重新去过竞相杀价的“苦日子”。退一步讲,美国海军庞大的规模,在其鼎盛时期无疑是笔巨大的财富。

可是现在,这些“财富”正在转变成为美国的财政负担,仅仅是日常维修就已经占用了大量时间,若是大规模迭代换新,对今天的美国而言,其难度仅次于从零开始建设海军。更让美国焦虑的是,无论是美国海军还是海军陆战队,都在进行大规模改革,以在未来海上或濒海作战中建立优势。但中美造船能力已经拉开差距,美军的战略调整很有可能最后会成纸上谈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海军编队

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只需要依照既定节奏,按部就班地提升造船能力,我们在造船领域取得的领先优势,就不会被美国靠巧取豪夺才能得到的资源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