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2年,伴随新中国的成立,我国国内的各项事业百废待兴,而陈赓大将则被主席亲自点将,让他去负责开办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军工学校,也就是后来赫赫有名,为共和国输送了无数人才的哈军工。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哈军工都是我国的栋梁柱石,也让新中国在军工方面终于一定程度地摆脱了对苏联的依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陈赓在创办哈军工前,并没有任何办学的经验,领兵打仗陈赓在行,但创办学校他可是闻所未闻。

那么主席为何还会指定让陈赓去做这件事呢?陈赓走马上任后,为何又要放出一名死刑犯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军中万金油

陈赓大将一向被称为“党内万金油”,这是因为陈赓大将幽默风趣,办事能力极强,只要到了他手中,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因此在创办军工学校这件事,中央军委第一个就想到了陈赓。

当时,陈赓正在朝鲜战场,替回国治病的彭总坐镇,而主席则直接点名让陈赓回来,让他负责哈军工的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因为,当年新中国在朝鲜战争吃了不少亏,美国极为先进的补给和军工,不仅能让美国大兵天天吃上牛肉罐头,甚至午餐肉都用来擦鞋,还供给香烟等对于我们来说是奢侈品的东西。

而且在基建方面,我们志愿军几次炸掉水门桥,人家老美直接带着桥从天而降,也着实是给我们上了一课。

更别提是开战必轰炸,轰炸必饱和的富裕仗。

在那个年代,美军就完全可以做到重火力覆盖,军队只做占领,这种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

如果中国也有这些东西,老美怎么可能远渡重洋,跑到鸭绿江和台湾海峡来欺负我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论战术和战斗素质,以及单兵作战能力,我们的志愿军比美国大兵强得不是一点半点。

但论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我们完全是叫花子和龙王比宝。

在志愿军啃着冻土豆的时候,人家美军想吃什么吃什么。

所以,军工强国是我们必须走的路,也是要优先重视的产业。

军队是立国之本,军工则是军队的立足之本。

所以,陈赓大将身上的是千斤重担。

陈赓临危受命后,迅速选中了军工学校的办学地址,那就是哈尔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哈尔滨和苏联直接接壤,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苏联的帮助,并且相比于辽宁和吉林,这里更远离中朝边境,不会受到朝鲜战争的影响。

再加上东三省是新中国的重工业基地,所以选址在哈尔滨的确是明智之选。

很快,哈军工就破土动工,并且迅速完成了建设。

当时,我们国家虽然穷,但在军队和军工的问题上,我们就是挨饿也要全力支持。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中国能屹立于世界的保证。

钱的问题勒紧裤腰带可以解决,但人才的问题可难倒了陈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成立之初,所有地方都急缺人才,但哈军工又不能没有人才。

所以,陈赓只好厚着脸皮,每天去找周总理要人。

那段时间,经常能看到陈赓手上拿着拟好的名单,在周总理办公室门口等着,总理不批他更是直接追到厕所,在厕所门口等着总理。

“总理,你今天不批,那你就别走了。”

周总理被陈赓堵在厕所里哭笑不得,也只能同意陈赓的请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哈军工虽然还是人才短缺,但也算是蒸蒸日上,一切都在往好的地方发展。

而陈老总等人也非常爽快,只要是陈赓要人,他们一定第一时间就会批复。

不过,哈军工创办初期,还是有很多问题,就是苏联专家在学校中的话语权太大,并且还组织我方的研究员接触核心技术。

为此,陈赓没少操心,但依旧补不上人才缺口。

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很快陈赓大将就找到了一名人才,但这名人才当时却是一名死刑犯,这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弹道专家

1953年,陈赓大将在创办哈军工的时候,发现了一名非常难得的人才,那就是弹道专家沈毅。

要知道,在当时那个年代,能生产弹道导弹的国家,绝对算得上首屈一指的强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中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弹道导弹和长程导弹,那中国的国防力量将会直接提升一个档次,而不是看着老美的飞机望洋兴叹。

说句不好听的,当年的老美就算是真的越过鸭绿江,用战斗力轰炸东三省,我们也一点还手之力都没有。

因为新中国的战斗机就那几十架,还都是苏联淘汰的产品,更多的只是象征意义,想投入实战都难,更别提是和老美打。

但如果拥有了弹道导弹,中国的国防力量和对空力量都会得到巨大的提升,对于我国当时的武器装备来说,弹道导弹绝对是最便宜,提升战斗力最明显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问题来了,这名弹道导弹的专家,人此时正在监狱中。

此人名叫沈毅,出生在1894年,自幼家境殷实,曾经在法国里昂大学学习弹道学。

在回国后,沈毅在国民党中供职,并且累积了不少战功,军衔也到了中校。

但一个科学家去军队,本来就是屈才,而且还是在一线战斗部队,多少是有点倒反天罡了。

而且在国民党供职多年,沈毅也见惯了什么吃空饷之类的黑幕,所以在一次偶然结识周总理后,沈毅在解放战争中率部起义,并且最终加入了共产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沈毅是难得的人才,因此新中国成立后,沈毅担任了我国的民航局副局长以及财务处长。

这两个职位既是要职,也是所谓的“肥差”。

沈毅看着自己手上进进出出的真金白银,最终还是心动了。

他开始贪污公款,大肆享乐,全然忘了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也忘了当时国民党贪污给国家带来的阴霾。

不过,很快国家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在1952年的肃反运动中以及三反五反中,沈毅被举报,并且遭到了国家的调查。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沈毅就足足贪了几个亿,放在今天就是贪污上百亿的大老虎,简直是让人触目惊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出意外,沈毅因为贪污数额巨大,对社会影响巨大,最终被判处了死刑。

在监狱中等死的时候,沈毅却不知道,此时的陈赓大将已经在费尽心思为他周转。

陈赓找到了董必武,和他说了哈军工对稀缺人才的渴望,希望董必武能破格放出沈毅,让他来哈军工将功折罪。

但沈毅贪污的数额实在是太过巨大,董必武不敢做主,最终找到了毛主席。

毛主席听说过这件事后也犯了难,不杀沈毅的话,党纪和廉政的风气何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那些已经被处死刑,贪污的还没有沈毅多的人怎么交代?

但如果杀了沈毅,新中国正是缺少人才的时候,未免有些太过可惜。

思来想去,毛主席还是让陈赓去问周总理,看看总理如何定夺。

周总理匆匆赶来现场,几人商量了一番后,最终决定还是将沈毅的死刑改为死缓,并且于监外执行,让他在哈军工戴罪立功。

就这样,沈毅被带到了陈赓大将这里,听说了是陈赓力保他,并且主席总理特批的时候,沈毅非常感动,并且表示自己绝对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毅开始兢兢业业地为哈军工工作,最终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到了1959年,沈毅终于得到了党中央的特赦令,他也从一个罪犯完成了自我救赎,成为新中国堂堂正正的一名科学家。

也正是因为沈毅等人,我国的弹道导弹起步较快,再加上之后的钱学森弹道,彻底让我国的导弹技术如虎添翼。

时至今日,中国的弹道导弹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档的,这都要归功于哈军工以及传奇般的“钱学森弹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的导弹事业

1955年,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陈赓大将则亲自去接了钱学森,并且带他来到了哈军工参观。

看着哈军工近乎寒酸的研究条件,钱学森也是感慨万千,他在美国留学多年,用的都是全世界最好的设备。

看着新中国如此落后,科学家还都这么有干劲,钱学森是打心眼里佩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钱学森在参观的过程中,还是指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的科学家,在研究中的话语权太少,核心技术还是在苏联人手中。

陈赓也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的是时间和人才。

钱学森深以为然,刚刚回国的他就迅速加入了弹道导弹的研究工作中,并且成功将“钱学森弹道”实现。

这是我国在导弹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也是我国导弹技术领先全球的标志。

钱学森弹道,厉害就厉害在,它是统一了材料学、弹道学和流体力学的综合科学,它的究极目的,是让导弹变成“乘波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程导弹上都是有推进器的,一般导弹在结束第一阶段的推进后,都会关闭发动机,以此来避免被检测到热源。

可是关闭发动机后,导弹的轨迹无外乎就那几种,之前国际常用的桑格尔弹道,采用的是“打水漂”的方式,在大气层中进进出出。

但桑格尔弹道看似多变,其实轨迹是可以预测的,末端的加速位置同样可以预测,并且实施拦截。

而钱学森弹道,在导弹关闭发动机后,让弹体完全变为乘波体,使导弹的轨迹以及打击点完全不可预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只知道哪出来的,往哪打,弹道则没有任何人知道,这就是钱学森导弹的厉害之处。

有了钱学森弹道,洲际导弹的拦截率可以无限接近于零。

也正是我们掌握了钱学森弹道,中国的弹道导弹在全世界范围才能是独一档的存在。

钱学森弹道对于弹头的形状,以及弹体的材料都有着非常苛刻的要求,直到今天,全世界也就只有中国能掌握这种技术。

仔细看阅兵时候我们拿出的东风弹道导弹,就能看出它的弹头极为特殊,造型怪异,这正是为钱学森弹道设计的形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也正是因为,当年哈军工无数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以及陈赓大将的付出。

在当年钱学森参观哈军工时,陈赓大将曾经问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中国有自己造导弹的能力吗?”

钱学森答:“外国人能造的,我们中国人一样能”

“有了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此,陈赓大将一刻都没闲过,即便是心绞痛日复一日地加重,他还是坚持参加每次试车,力求亲力亲为,他不懂技术,但所有的工作中,都有陈赓大将忙碌的影子。

在中央的鼎力支持下,哈军工迅速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1961年3月,陈赓大将在上海因心脏病去世,年仅58岁。

这正应了他自己曾经说过自己“活不过六十”的那句话。

或许陈赓大将早就知道吗,自己的身体已经残破不堪,但他依旧吊着一口气,为新中国贡献了最后的余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党内开心果,军中万金油”,无比阳光乐观的陈赓大将,最终还是英年早逝,实在是令人唏嘘。

如果没有陈赓大将的努力,沈毅等人才就没有用武之地,哈军工也不会创办得如此有声有色, 新中国的军工更不能飞速发展。

我们今天回看陈赓大将的这段历史,也不禁会感叹道:“悠悠苍天,何薄于他?”

老一辈军工人用一生的奋斗,成功让新中国挺起了脊梁,让中国人民彻底站了起来,枪杆子硬了,腰杆子才能硬,这是恒久不变的道理。

如今祖国的繁荣富强,军工产业之昌盛,也同样离不开他们的奋斗。

陈赓大将鞠躬尽瘁的精神,也应当是吾辈楷模。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