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在他的《洛阳桥》一诗中写到“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东西塔对望究竟多少年,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十多年间,我也两次走过洛阳桥,有幸细细感受这座有着“海内第一桥”之誉的跨海梁式大石桥。

中国有很多被誉为“四大”的古迹,内容还往往会有些争议,但这个“四大古桥”却出奇地一致,广东潮州的广济桥(湘子桥)、福建泉州的洛阳桥、北京的卢沟桥和河北赵县的赵州桥,在中国的古桥界,有着难以逾越的高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大古桥”中,泉州洛阳桥是最长的一座,是唯一跨海的一座,也是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洛阳桥虽然不是福建最长的古桥,但全长也有834米,45座桥墩,一眼望不到头,桥南是泉州市洛江区,桥北是泉州市台商投资区(原属惠安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泉州城区过来,一般都是先到洛江区这一侧,会途经主持修建洛阳桥的蔡襄祠,蔡襄时任泉州太守,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主持洛阳桥建桥工程;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历时六年之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蔡襄不仅是“苏、黄、米、蔡”中的四大书法家之一,还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茶学家,更是一位务实的官员,在各地为官均有建树,而在泉州最名留青史的当属主持修建洛阳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洛阳桥附属文物很多,桥南桥北各有古塔和武士石像、中亭还有亭子和祠庙,此外还有20多方历代碑刻,相比其他古桥,可谓看点颇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洛阳桥靠近中间位置有中亭,中亭有一块空地,有几棵大树,树下历代碑刻林立,还有“万古安澜”等历代摩崖石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洛阳桥的国保碑和省保碑也都在桥的中亭,这里是打卡留念的绝佳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桥北的宋代石塔上刻有“月光菩萨 己亥岁造”等字样,这座月光菩萨塔是洛阳桥最上镜的古塔,很多洛阳桥的照片都是这个角度拍摄,但效果最好还是洒满夕阳的余晖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桥北还有主持修建洛阳桥的泉州太守蔡襄雕塑,蔡襄的伟大不仅在于在近千年前完成了这么一项巨大工程,还开创性地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是创造了“筏形基础”法。往江底沿着桥梁中线抛填大石块,形成一条横跨江底的矮石堤作为桥墩基础,再在桥基上立桥墩,这一构造极大地提高了古桥基础的稳定性。桥墩部分被建造为船尖造型,这有利于缓解水流对桥身的冲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是创造了“养蛎固基”法。利用牡蛎可以在岩礁间密集繁生的特性,在桥基上人工养殖牡蛎,牡蛎的附着起到了加固桥基的作用,增强了桥整体的稳定性。这种把生物学与桥梁建筑学相结合的固桥技术,在历史上也是首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千百年过去了,洛阳桥周边虽然已经高楼林立,但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生态,红树林和栖居于此的生物们依然在等待着潮起潮落,洛阳桥也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潮涨潮落中保持着原来的样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余光中曾深情地述说“桥上的七亭九塔,桥下的石墩,墩上累累的牡蛎,怎认得我呢,一个浪子,少小离家,回首已耄耆,刺桐花开了多少个四月,东西塔依旧矗立不倒,江水东流,海波倒灌,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

洛阳桥落成时,蔡襄设宴庆功,并亲撰《万安桥记》勒石碑立于桥头,短短153个字,把建造时间、规划、耗资、作用及主建人员都扼要记明,他把参加建桥者的姓名刻于碑上,却把自己的作用轻描淡写地以“合乐”二字,一笔带过。

茅以升高度地称赞“洛阳桥为福建桥梁的状元”,也曾说过“洛阳桥这样艰巨工程的成功,最根本的还是由于不少桥工巨匠的贡献,不能把它只归功于蔡襄……参加工程的劳动人民,胼手胝足,倾沥血汗,虽然《桥记》不载其名,但其功德巍巍,与桥共存,这是任何人都不能抹杀的”。洛阳桥堪称是中国最伟大的古桥之一,也感谢泉州,一直对公众免费开放洛阳桥,洛阳桥也是“中国四大古桥”中唯一免费的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