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22位原国民党起义将领,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高级军官,他们是:董其武、曾泽生、曾甦元、张世珍、卫景林、冯梓、王建业、张惠源、樊折桂、高云山、潘瑞征、李佐、王家善、刘儒林、萧健、马万钟、焦达然。另有几位起义将领已经进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但未能入朝作战,他们是白肇学、陇耀、任孝宗、葛晏春、宋清濂。

因为后来其中8人参加民革组织成为民革党员,本文就把他们分为两类分别介绍,一类是未参加民革的志愿军高官,一类是民革党员。参加民革的是曾甦元、刘儒林、张惠源、潘瑞征、高云山、白肇学、任孝宗、宋清濂。

一、未参加民革组织的志愿军高官中的14位原国民党起义将领

在电视剧《跨过鸭绿江》中,彭德怀得知志愿军第50军人员伤亡十分严重,勃然大怒,他抓住50军军长曾泽生的衣领,说:“(50军伤亡严重的情况)你为什么不告诉我?!”曾泽生答非所问地回答说:“彭总,汉江一战,我们50军终于能在兄弟部队面前抬起头了!”彭德怀拉着曾泽生的手动情地说:“我没想到在你心里还有这么一个结,我彭德怀也是从旧军队里走出来的。”然后彭德怀又怒吼道:“我这个司令员,可是从来没有把你们当后娘养的,明白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泽生是志愿军一线指挥员中唯一担任军长职务、承担了最重要作战任务的原国民党军起义将领。

曾泽生(1902-1973,云南永善人),1948年10月率国民党军第60军举行长春起义,所部改编后任人民解放军第50军军长,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率部参加了第一、二、三、四次战役。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两次受到毛泽东单独接见。1955年4月毛泽东接见他时,他向毛泽东提出入党申请,毛泽东说:你不需要我来批准,就可以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你以党外人士的身份,可以更好地为祖国统一做工作,你暂时不入党作用更大。因此曾泽生一直是无党派的党外人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泽生中将

志愿军第50军高官中除了曾泽生,还有5位起义将领,他们是李佐、王家善、白肇学、陇耀、任孝宗(前文已经提到,其中白肇学、陇耀、任孝宗并未入朝作战)。第50军序列中军长曾泽生,李佐任军副参谋长,白肇学任第148师(辖第442、443、444团)师长,陇耀任第149师(辖第445、446、447团)师长,任孝宗任149师副师长,王家善任第150师(辖第448、449、450团)师长。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中给了第50军副参谋长李佐一个镜头。李佐(1913-2009,云南大理人),参加长春起义时任国民党军第60军52师师长。抗美援朝中他参加了第一、二、三、四次战役,参与指挥了朝鲜北部西海岸的攻岛作战和抗登陆防御工作,回国后任解放军第50军副军长、成都军区后勤部副部长等职,195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陇耀(1908-1977)彝族,彝姓马海,又名绍德,字光宗,四川金阳人。早年到昆明当了龙云的随从侍卫,1937年9月调任第60军(军长卢汉)特务队上尉队长,随部队开赴抗日前线,参加台儿庄战役。1945年10月升任暂编第21师(师长邱秉常)上校副师长,抗战胜利后赴越南接受日军投降,1946年3月升任暂编第21师(辖三团)少将师长,开赴东北,参加内战。1948年10月13日草拟了起义宣言,10月17日率部参加曾泽生领导的起义,1949年1月所部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第50军第149师),仍任师长,南下参加解放重庆之战。1951年任重庆第2步兵学校物资部副部长,四川省乐山专署副专员,四川省政协委员。1952年8月调任第二步兵学校(校长胡正平)物资部副部长,1955年5月转业后派任四川省乐山专署副专员,1959年9月当选政协四川省(主席李井泉)委员。1977年8月在四川乐山病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陇耀将军

王家善(1903-1979),字释之,黑龙江巴彦县康庄乡大板房屯人。1918年考入齐齐哈尔省立第一中学,后考入日本东京铁道教习所,1928年转考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军事科目两年,毕业回国后,先后担任辽宁省陆军讲武堂教官、东北司令长官公署上尉副官、东北讲武堂少校队长、东北保安司令部营长。伪满洲国成立后,王家善担任伪军职,1942年7月任第7军管区司令部少将参谋长等职。1945年日本投降后,王家善被国民党任命为松江地区挺进军总司令,不久被苏联红军逮捕,关押在佳木斯集中营,逃出后被国民党东北行辕主任杜聿明委派为东北行辕少将高参、第13保安区副司令。1947年7月,部队整编为国民党52军第58师,王家善任师长。经过共产党地下人员策反,1948年2月25日,王家善率部在营口起义,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辽宁军区独立5师,第四野战军51军167师、105师师长。1949年率部参加解放大西南的战斗,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任志愿军第50军150师师长。回国后任东北军区黑龙江军事部副部长,热河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转入地方,任热河省体委主任,辽宁省体委副主任、政协副主席等职,是辽宁省第二、第三届人民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参阅李殿儒:《回忆我的岳父王家善》,内部资料《营口春秋》,2020-03-3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家善将军

志愿军指挥员中最高级别的原国民党军起义将领是董其武。

董其武(1899-1989,山西河津人),1947年他在国民党军中晋升为上将,1955年被授予解放军上将(他是起义将领中获授予解放军上将的三人之一,另二人是陈明仁、陶峙岳,他们没有参加抗美援朝)。董其武于1949年9月19日在绥远省率9万官兵起义,创造了解放战争中的“绥远方式”。部队改编后任人民解放军第23兵团司令员,1951年9月率部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兵团司令员,组织部队完成了机场修建等军事工程任务,为抗美援朝胜利作出了贡献。1980年1月24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11月至1988年3月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董其武上将,从国民党上将到解放军上将

在董其武的部下中也有几位起义将领未曾参加民革,即张世珍、王建业、卫景林、冯梓、樊折桂、温汉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世珍将军

张世珍(1905-1956),原名张卓吾,以字行,山西闻喜人。北方陆军军官学校第2期步兵科毕业,1932年3月出任第73师(兼师长傅作义)第210旅(旅长叶启杰)第420团(团长薄鑫)第1营第4连上尉连长。1947年11月调升第7师(辖三团)少将师长,1949年9月19日率部参加董其武领导的起义,12月9日出任人民解放军第37军(辖第109师、第110师、第111师)军长。1951年9月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兼任第23兵团(司令员董其武)修建委员会(兼主委董其武)第二分会主任。1952年12月23日第37军裁编,降任第69军(军长董其武)第二副军长。1955年9月授予共和国少将军衔,获颁二级解放勋章。1956年12月26日在北京病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建业(1910-2001),字子成,号伯洪,山西五台人。北方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毕业。1934年11月出任第73师(兼师长傅作义)第218旅(旅长曾延毅)第436团(团长董其武)第3营第7连上尉连长。1936年5月升任独立第218旅(旅长董其武)第436团(团长李作栋)第2营少校营长。1937年12月所部改称第第101师(师长董其武)第213旅(旅长 阎应禧)第425团(团长李作栋)第2营,仍任少校营长。1938年5月升任第425团中校团附、代理团长。10月所部改称第101师第425团,升任上校团长。1939年6月所部改称第101师第301团,仍任上校团长。1942年9月调升新编第31师(师长安春山)少将副师长。1945年3月9日叙任陆军步兵上校。1946年7月11日获颁 忠勤勋章。10月10日获颁胜利勋章。11月21日获颁四等 云麾勋章。1947年5月10日升任新编第31师(辖三团)少将师长。1948年1月1日获颁四等宝鼎勋章。9月22日晋任陆军少将。同月新31师改称第250师(辖三团),仍任少将师长。1949年1月1日晋颁三等云麾勋章。同月31日在 北平接受人民解放军和平改编。2月22日第250师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独立第71师(辖三团),仍任师长。3月16日所部裁撤后派往绥远,出任国防部驻绥部队指挥所(主任董其武)少将高级参谋。9月19日在绥远归绥随部起义。12月9日出任人民解放军第36军(军长刘万春)第一副军长。1950年11月代理第36军军长。1951年9月赴朝作战,兼任志愿军第23兵团修建委员会第一分会主任。1952年2月调任第37军(辖建筑工程第1师、建筑工程第2师)代理军长。1953年1月转业后派任建筑工程部(部长陈正人)机械施工管理总局副局长、劳动工资司司长、国家建设委员会建筑工程总局顾问。1978年3月当选全国政协委员。2001年8月25日在北京病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卫景林(1906-1990),字石樵,山西洪洞人。1925年考入北方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炮兵科,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1932年3月任第73师(兼师长傅作义)第218旅(旅长曾延毅)第436团(团长董其武)第3营第11连上尉连长,参加抗日战争。1936年5月升任独立第218旅(旅长董其武)少校参谋。9月22日叙任陆军炮兵上尉。1937年10月调任独218旅第420团(团长李思温)第2营少校营长。12月所部改称第101师(师长董其武)第218旅(旅长姚骊祥)第435团(团长李思温)第2营,仍任少校营长。1938年10月升任第101师第425团(团长王建业)中校团附。1939年6月所部改称第101师第301团(团长王建业),改任中校副团长。1940年1月调任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部(绥远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兼团长傅作义)学生第2队中校队长。1942年9月调升第101师(师长郭景云)第301团上校团长。1943年4月28日晋任陆军炮兵少校。1945年3月9日晋任陆军炮兵中校。抗日战争中屡建战功。1946年2月兼任第35军(军长鲁英麐)机动兵团少将司令。11月调升整编骑兵第5旅(辖两团)少将旅长。1948年3月16日晋任陆军少将(直晋),1949年1月1日获颁四等宝鼎勋章。1月22日在北平随部接受人民解放军和平改编。3月出任国防部驻绥指挥所(主任董其武)督训处少将处长。9月19日在绥远归绥随部起义。同月26日兼任归绥市纠察总队总督导。12月9日出任人民解放军第37军(军长张世珍)第一副军长。1951年9月入朝作战,兼任第23兵团修建委员会第二分会(主任张世珍)副主任。1952年2月调任第37军(代军长王建业)副军长。1953年1月转业后派任建筑工程部(部长陈正人)机械施工管理总局副局长、建筑机械管理局第一副局长、顾问。后加入农工民主党,1981年任农工民主党北京市委联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1983年6月当选全国政协常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冯梓(1909-1989),山西平定人。北方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炮兵科毕业,1931年参加了傅作义指挥的军队,至1948年间,历任35军军部见习军官、40团山炮营排长,新编31师93团中校团长、野战补充团中校团长,101师302团上校团长、少将副师长、少将师长。参加抗日战争时积极与八路军合作,先后参加了绥远战役、平型关战役、忻口会战、包头战役等。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跟随傅作义、董其武,接受中共以和平方式解放绥远的主张,积极帮助傅作义将军策动起义。接受和平改编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任志愿军第37军副军长,回国后任69军107师师长,69军副军长等职。1979年加入中共。

樊折桂(1905-2006),字秋河,山西洪洞人。北方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等教育班第五期、陆军大学特别班第六期毕业。1931年6月出任第70师(师长王靖国)第205旅(旅长田绣章)第409团(团长侯振清)第2营第1连上尉连长。1932年3月升任第2营少校营长。1935年7月5日叙任陆军步兵少校。1936年5月调升晋绥军补充第1团(团长刘效曾)中校团附。8月带职入中央军校高教班第五期学习。1937年7月高教班毕业后回任原职。8月所部改称第66师(师长杜春沂)第206旅(旅长孙福麟)第431团(团长刘效曾),仍任中校团附。1939年3月调升第2战区天才军官学校(兼校长阎锡山)上校教育长。1941年12月考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六期深造。1943年12月陆大毕业后派任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部(副司令长官傅作义)少将高级参谋。1945年6月15日晋任陆军步兵上校(直晋)。8月改任第12战区司令长官部(司令长官傅作义)少将高级参谋。1946年7月调任暂编第3军(军长安春山)少将参谋长。1947年7月7日获颁胜利勋章。1948年9月所部改称第104军(军长安春山),仍任少将参谋长。11月调任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傅作义)少将高级参谋兼工事处处长。1949年1月调任第111军(军长刘万春)少将参谋长。9月19日在绥远归绥参加起义。12月9日第111军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第36军(军长刘万春),仍任参谋长。1951年随部加入志愿军序列,任36军参谋长。1952年2月调任萨县军分区(司令员罗成章)副司令员。11月所部并入集宁军分区(司令员罗成章),仍任副司令员。1954年4月转业后派任内蒙古煤矿设计院副院长。1962年10月调任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管理局(局长石生荣)副局长。1965年5月当选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2006年4月13日在北京病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温汉民将军

温汉民(1909-1957),河北完县人。绥远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毕业。1939年6月出任新编第32师(师长袁庆荣)第95团(团长张世珍)第2营第5连上尉连长。1948年5月升任暂编第26师(辖三团)少将师长,12月22日在察哈尔怀来与人民解放军作战时兵败被俘,1949年3月获释后前往绥远,出任国防部驻绥部队指挥所(主任董其武)少将督训官,9月19日在绥远归绥随董其武起义,12月9日出任人民解放军第109师(辖三团)师长。后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1952年2月第109师改编为建筑工程第2师(辖三团),仍任师长。1954年3月转业后分配在建筑工程部第8工程局工作,1955年5月调任包头工程总公司副经理,当选政协包头市(主席高锦明)常务委员。1957年11月14日内蒙古包头在病逝。

焦达然,生卒岁月不详,山西人。曾任国民党35军少校军官,绥远国民兵团成立后奉傅作义命令出任政训室主任。后任察哈尔省保安司令部少将参谋长,在解放战争中的张家口战役中被俘,后来被释放去了绥远,跟着董其武起义。部队改编后担任37军111师副参谋长,部队整建制参加抗美援朝,但其所在志愿军第37军111师并未入朝。

另外还有3位原国民党军起义将领参加了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即葛晏春、萧健、马万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葛晏春(1902-1956),辽宁省辽阳县人。1918年参加东北军。后考入东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被张学良送往日本学习军事,回国后任东北陆军讲武堂教官。1930年在张学良卫队任营长,1936年西安事变期间,拥护中共抗日主张,参加解决城内反动军队。1937年东北军被改编后,任国民党军第49军109师327旅旅长,率部参加抗日战争。日本投降后,任国民党军热河省保安副司令,为国民党军中将。1949年1月,随傅作义起义,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副司令员。参加了太原战役、兰州战役、宁夏战役。1951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留守处主任,未曾进入朝鲜。1952年先后在解放军第1、第2高级步兵学校从事教学工作。1955年转业后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1956年8月于兰州病逝。

萧健(1909-1954),别号芝邻,湖南衡阳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陆军大学特别班第5期毕业。1943年,34岁任第1战区的少将高参兼参谋处长,1946年,他成为军务处长,被胡宗南视为绝对亲信。此后不久,萧健就升任为国民党第3军的中将参谋长,随军驻守在石家庄。1949年12月,萧健败退到了成都,在这里,他见到了陆军大学的同班同学,在安徽被解放军俘虏的前川军第50军军长郭勋祺,他正在奉命到四川策动国军党高级将领起义。在萧健联络下,国民党第8兵团司令长官李振与郭勋祺见面,决定了起义时间。1949年12月25日,萧健率部参加起义,部队改编后进入二野3兵团12军。1951年,萧健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1953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教官,编撰军事论著10余册,据说得到了院长刘伯承元帅的首肯,部分著述列为全国军事院校教材。1954年在南京病逝。

马万钟将军

马万钟(1908-1998),辽宁营口人。东北陆军讲武堂第7期毕业。曾任北平卫队营长、河南105师313团团长、热河省平原县县长,热河承德保安司令部少将参谋处长。1949年在北京随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任中国人民解放军63军副参谋长,后任志愿军63军副参谋长,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教授会副主任,转业后任山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感谢民革党员学者石智文提供了马万钟、葛晏春、焦达然等人的有关资料)

二、从朝鲜回国后参加民革组织的原国民党起义将领

志愿军中还有7位担任高级军官的原起义将领,他们是:志愿军第9兵团参谋长曾甦元;第20兵团第67军副军长刘儒林;第23兵团第36军副军长张惠源;第23兵团后勤部副部长兼志愿军修建委员会材料运输部部长潘瑞征;第23兵团司令部秘书高云山。他们回国后因为统战工作需要加入了民革组织,曾甦元在民革江苏省委会,刘儒林在民革安徽省委会,张惠源、潘瑞征、高云山在民革山西省委会,白肇学、任孝宗在民革云南省委会。

曾甦元为什么是解放军第9兵团副参谋长

曾甦元(1896-1960,字起戎,四川广汉人),曾经长期在川军田颂尧部任职,起义时部队也在四川,为什么会在驻守江苏的解放军第9兵团中任职呢?这还得从他参与领导什邡起义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甦元将军

1949年12月16日,国民党军第16兵团司令长官董宋珩、副司令长官曾甦元、41军军长张宣武、47军军长严翊、79军军长龚传文率6万官兵宣布起义。董宋珩起义后曾任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逝世。41军军长张宣武后参加民革,任民革山东省委会主委,1977年逝世。79军军长龚传文后参加民革,曾任云南省政府参事、政协委员,1988年逝世。

国民党军第16兵团为什么会起义呢?16兵团由抗日战争时期的第22集团军演变而来,那时候孙震任总司令,董宋珩任副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将41、47军合并为16兵团,孙震保荐他的侄子孙元良任兵团司令,把合作多年的董宋珩排挤在一边,董宋珩辞职,曾甦元担任了兵团副司令。淮海战役中16兵团溃不成军,余部退至四川,国民党成立川鄂边区绥靖公署,孙震任主任,董宋珩任副主任。这时候受共产党统战工作的感召,董宋珩准备起义。而曾甦元担任16兵团副司令以后一直受到孙元良的轻视和排挤,他只干了3个月就请假回家。董宋珩是曾甦元的老上级,他多次到部队中看望董宋珩,准备起义时,两个人一拍即合,也得到了41军军长张宣武、47军军长严翊的支持(当时龚传文部驻守另一地,宣布起义比什邡起义稍晚一些)。董宋珩曾动员孙震也参加起义,但孙震借故离开,后去了台湾。张宣武则逼走了孙元良,起义成功。起义后严翊部125师师长裴元俊带一小部分官兵发动叛乱,虽然很快被镇压,但47军军长严翊因此受到牵连被关押,直到1963年才被释放出狱,稍后因病去世。针对四川刚刚解放局势复杂的情况,中央军委决定将16兵团4万余人调到华东军区,归陈毅司令员指挥。可能考虑陈毅司令员也是四川人,领导主要由四川人组成的16兵团更方便一些。于是,1950年5月,曾甦元任人民解放军第9兵团副参谋长。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后,曾兼任朝鲜东海岸防御指挥所副参谋长。

回国后,曾甦元曾任华东军区高级参议、南京军事学院军事主任教员。转业后任江苏省林业厅厅长、农林厅副厅长、江苏省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1956年参加民革后任民革江苏省筹备委员会常委、民革江苏省委会常委。

刘儒林在20兵团司令员杨成武回忆文章中占了不小篇幅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杨成武在其回忆文章《兵团出师》(发表于1990年第6期《党史研究与教学》第45-50页)一文中,用了不少篇幅讲刘儒林的事情。杨成武写道:

在此值得记叙一笔的是该军副军长刘儒林,他原是傅作义的“华北剿总”所属的第92军副军长,在我军发起平津战役时曾代理军长之职。北平宣布和平解放后,傅作义将军所属部队接受我方改编,刘儒林将军被任命为我67军副军长。他虽然与我军交战多年,但那是当时的历史原因造成的。他出身贫寒,爱国爱民,军事上又很有一套,特别是对炮兵指挥很精通。编入我军后,思想、工作作风和人品都表现很好。当中央军委在抗美援朝中确定“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方针之后,第20兵团准备入朝的命令一经下达,兵团党委即决定对部队干部作一些必要的调整。像刘儒林这样的指挥员是留守还是入朝?第67军政委旷伏兆在电话里请示我。我说,过几天再告诉你们。旷伏兆有些急了,他不理解地问:怎么,还得再研究?我说:“对于这件事需要全面考虑。第一,得开诚布公地征求他本人意见,尊重他本人意愿。第二,入朝作战很艰苦,刘儒林同志有风湿病,身体能否吃得消,也得考虑。”旷伏兆告诉说,这两条都不成问题。刘副军长主动向他提出了要求,他俩坦诚地交谈过。刘儒林的风湿病经治疗后,已经好了。刘儒林自己还特地花钱做了一件皮袄,以便入朝后穿,预防犯病。刘儒林副军长可贵的求战心意,旷伏兆政委豁达的政治工作作风,使我感到由衷的欣慰。我当即表示赞成刘副军长入朝指挥作战,重点分管炮兵指挥。就这样,刘儒林这位前国民党军的将军,我军的高级指挥员,为了祖国的荣誉、自由和独立以及邻邦的安宁,义无返顾地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行列。

从杨成武的描述看,他对刘儒林是十分器重的。

刘儒林(1902-1980),山东成武县人,黄埔军校第4期毕业,是林彪的同学。北伐战争中,曾任北伐军总司令部军事特派员,师政治部主任、参谋长等职,1929年任国民党河南省政府秘书、新野县县长。1942年任成武县县长兼保安团团长,后任第92军21师副师长,1947年任第92军142师少将师长。1949年1月,他随傅作义将军在北平接受和平改编,任人民解放军67军副军长等职。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后,他参加了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1952年巩固阵地作战、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和金城战役,荣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1955年1月,刘儒林转业到安徽,先后任安徽省交通厅副厅长、省参事室副主任,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三、五届安徽省人大代表,第三届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第四届省政协副主席、第三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1955年,刘儒林参加民革,在民革安徽省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省委会7名常委之一,民革中央领导张治中、朱蕴山出席这次会议。在安徽省委会第三、四届代表大会上,刘儒林均当选为常委。1977年11月成立民革安徽省临时领导小组,刘儒林任组长。1979年10月22日,在民革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刘儒林当选为民革中央委员。至今刘儒林尚有后人在民革安徽省委会机关工作。

回国后安排最好的是潘瑞征

在军事科学院学者刘志青撰写的《战斗精神: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灵魂》一文(载《湘潮》杂志2020年第9期48-52页)指出:由原国民党起义部队改编的新部队,在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中接受战场考验,交出了合格的答卷,不仅曾泽生任军长的50军,36、37军也表现出色。文章说: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6军、第37军均由原国民党绥远起义部队改编,原国民党军第111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6军,原国民党军新编独立第7师等部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7军。1951年,两军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第36军代军长王建业、政治委员康健民、副军长张惠源、参谋长樊折桂、政治部主任李远,下辖第106师、第107师。第37军军长张世珍,政治委员帅荣,副军长卫景林、冯梓,政治部主任张逊之,下辖第109师、第110师。9月7日,第36军、第37军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担负修建清川江以北泰川、院里、南市机场的任务。”

三位山西籍的起义将领在志愿军中都是23兵团的。1951年9月1日,毛泽东签发中央军委命令:命令23兵团于 9月3日,由景县驻地出发入朝,担任泰川、院里、南市三机场的修建任务与后方警戒任务。到达指定地点以后,兵团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成立了修建委员会,董其武任修建委员会主任,高克林任政治委员,姚喆、杨尚儒和朝鲜检阅相金元凤任副主任。9月16日,修建委员会在泰川郡山城里召开了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讨论了志愿军总司令部修建机场的指示及要求,并确定成立各机场修建委员会分会。院里机场为第一工区,设修建委员会第一分会,王建业任一分会主任,张惠源任副主任,康健民任政委。各分会设指挥部、政治部、工程部、材料运输部,分别贯彻执行上级施工计划、指示、保证施工质量和物资材料的供应。在董其武、高克林、边章伍等人的坚强组织领导下,经广大指战员的艰苦奋斗,南市机场于10月20日、泰川机场于10月29日、院里机场于11月4日先后完工,两军圆满完成机场修建任务。彭德怀总司令员原拟23兵团在完成机场修建任务后,调赴东海岸前线作战,并派人到东海岸的40军和47军参观学习。后中央军委根据朝鲜战场局势的变化,于11月底令23兵团回国整训。但绝大多数人不愿回国,许多官兵写血书要求留在朝鲜参加战斗。经过反复做工作,才打通了他们的思想。11月30日至12月1日,全兵团先后于泰川、龟城及院里出发,分两路出发步行回国。兵直、36军从新义州过江到安东,37军从清城镇过江到长甸河。12月5日,全兵团到达安东、长甸河后乘车,于12月11日回到河北保定地区定县。后来23兵团缩编为69军,董其武任军长。(参阅盛星辉:《董其武率二十三兵团赴朝鲜参战前后》,《文史月刊》2003年第6期第40-46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惠源将军

张惠源(1909-1963),字恩泽,山西翼城人。1929年毕业于太原北方军官学校,曾任傅作义部连长、营长、团长、少将师长,1949年参加北平和平改编,任解放军36军副军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6军副军长,参加出国作战。回国后张惠源于1952年5月转业,任山西省政府参事室参事,1954年6月参加民革,任第一届民革山西省委会委员,第二、三届常委。1953年4月任山西省政府交通局副局长,1954年1月任山西省政府交通厅副厅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潘瑞征将军

潘瑞征回国后曾任山西省副省长,回国后的安排他是最好的。本文介绍的5位曾任志愿军高级军官的起义将领,刘儒林是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其他3人是副厅长,曾甦元短期担任正厅长。

潘瑞征(1914-1991),山西省临猗人。毕业于山西大学,历任国民党第12战区副官主任、军需主任、兵站总监部经理处处长、华北“剿总”经理委员会少将主任。抗日战争时期,曾随傅作义参加长城抗战和百灵庙战役。1949年1月随傅作义参加北平和平解放,改编后任人民解放军第23兵团后勤部副部长。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任志愿军第23兵团后勤部副部长,后兼任志愿军修建委员会材料运输部部长。回国后任山西省军区后勤部副部长,1955年转业到地方,任山西省粮食厅副厅长。1956年1月参加民革,曾任第五、六、七届民革中央委员,1978年1月任民革山西省临时领导小组副组长,为民革山西省委会机关恢复活动和组织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后任第四、五、六届民革山西省委会主委。1979年12月任山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1983年任山西省政协副主席,1988年任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1年在太原逝世。著有《傅作义将军重视军队的经理工作》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云山将军

高云山原来在国民党军中是傅作义的秘书,在志愿军中任第23兵团司令部秘书,实际上是董其武的秘书。

高云山(1913-1966),山西盂县人。1935年以第一名成绩取得北京燕京大学毕业文凭,被绥远省主席兼35军军长傅作义聘为机要秘书。后相继任绥远省萨拉齐县县长、西北通讯社社长、蒙绥第3处处长、包头市市长、驻绥部队指挥所办公厅军简二阶副主任(同少将衔)等职。抗日战争开始后,他参加了绥远抗战和平(北平)绥(绥远)路东战役、平型关战役、晋西北战役,并代表傅作义到山西岚县与八路军联系,受到八路军120师贺龙、关向应等人的热情接待。1937年任国民党包头市长期间,与中共绥东政府主席杨植林,人民解放军驻集宁部队政委姚喆、鲁志浩等取得联系。1949年9月19日参加绥远起义,被任命为绥远省主席办公厅主任、绥远省资料研究室主任。后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任志愿军第23兵团司令部秘书。1953年他回国转业到山西,任第三届山西省政协委员,先后担任过山西省政府参事室秘书、主任参事,从1956年到1966年担任山西省民政厅副厅长。任职期间他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短短几年几乎走遍了山西省民政系统的各个基层单位。五十年代太原东山一带人畜用水十分困难,他千方百计地筹集款项、请专家,经过几个月的奔波终于解决了这一问题。太原火化场的兴建、聋哑工厂的创立、荣军疗养院的开设等,他都曾苦心操劳。

高云山酷爱写作,写过通讯、论文、杂文、传记、诗歌等等,六十年代初期每逢春节或重大节日,他常应山西日报和其它刊物之约写诗作文。1956年2月参加民革。1966年8月被迫害致死,1978年平反昭雪,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其武曾亲笔致信哀悼。著有《红楼梦研究》《光绪三年年景录》《董其武传》等。(参阅李顺铭、高海义:《高云山传略》,山西文史资料.1994年第12期)

宋清濂(1918-1990),山西潞安县人。曾任国民党军晋军71师418团排、连、营长,第1战区长官部中校参谋、第10战区长官部上校参谋长、国民党军35军上校课长,258师少将参谋长。1949年9月参加绥远起义,接受改编后任解放军36军108师副师长。1951年4月到1954年4月在长沙高级工兵学校任教员。1956年4月任山西省政府参事室参事,1957年6月参加民革。

宋清濂将军

在志愿军老战士盛星辉撰写的《山西籍志愿军师以上干部简介》(发表于《山西文史资料》1996年第8期)一文介绍原国民党军起义将领宋清濂起义后任人民解放军23兵团第108师副师长,认为他也参加了抗美援朝。为此笔者专门请民革山西省委会驻会副主委王静女士查阅宋清濂本人档案资料,他本人的档案中没有提到他参加过抗美援朝出国作战。本文前述所引刘志青《战斗精神: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灵魂》一文(载《湘潮》杂志2020年第9期48-52页)中说:1951年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的第36军下辖第106师、第107师;第37军下辖第109师、第110师。没有提到108师(也没有提到前文所说的焦达然所在的111师,显然他们均未入朝参战),和宋清濂本人档案记载一致。可见,从盛星辉《山西籍志愿军师以上干部简介》的记载来看,宋清渭的情况是,他的名字进入了志愿军序列,而其本人实际上未能入朝作战。

但即使未能入朝作战,名列志愿军高官名单也是值得骄傲的。不仅宋清濂是这样的民革党员,还有民革云南省委会的白肇学、任孝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肇学将军

白肇学(1903-1971),原名钟禄,云南榕峰人。1923年12月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17期步科学习,1924年12月毕业,入滇军任见习、排长等职。1926年1月后赴广州任黄埔军校第5期入伍生第1团第1营第2连连长,第6期校本部副官处副官。后返回云南供职,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0月任陆军第60军第183师第540旅司令部参谋主任,参加台儿庄战役。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0月获颁忠勤勋章,1946年5月获颁胜利勋章。1946年任第60军(军长曾泽生)第182师师长,在东北参加内战。当时中共中央对滇军策反工作高度重视,1946年4月26日,先是朱德,随后毛泽东、刘少奇接见正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的刘浩和妻子禄时英,亲自安排他们到东北做滇军策反工作。禄时英是滇军将领禄国蕃的女儿,她家与龙云、卢汉两家同是彝族且是亲戚的关系。他们带着朱德写给滇军将领的亲笔信,准备去做卢浚泉、曾泽生、陇耀的争取工作。1948年9月22日至10月12日,曾泽生先后7次与陇耀、白肇学密商,准备起义。1948年10月17日上午,解放军代表刘浩进入长春与曾泽生见面,根据毛泽东以中央名义作出的“要六十军对新七军表示态度这一点,不要超过他们所能做的限度”的指示,要求曾泽生率部撤出长春准备接受改编,曾泽生非常高兴,即正式通电率3万余人起义。1949年1月2日,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50军,曾泽生任军长,白肇学任第50军148师师长(参阅叶介甫:《刘浩:策反国民党60军起义》,《党史纵横》2012年第6期)。南下作战后,50军参加了鄂西、成都等战役。1950年初,50军先是在湖北参加农业生产,随后奉命开赴东北参加抗美援朝,但白肇学并未随军前往。不久白肇学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后任云南省工业厅副厅长、云南省交通厅副厅长、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云南省政协常委。后参加民革,任民革云南省第三届省委会常委(主委张天放)。著有《丢掉包袱,走向光明》,载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2月《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起义投诚-辽吉黑热地区》第374页。(参阅陈予欢:《云南讲武堂将帅录》第50页,广州出版社2011年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任孝宗将军

任孝宗(1910-1988),云南马关人。云南讲武学校毕业,曾任滇黔绥靖公署第3旅第1团排、连长。1938年4月参加台儿庄战役,任第183师第1081团1营营长。1948年任60军21师副师长。长春起义前,曾泽生派任孝宗和128师副师长李佐作为代表,于1948年10月15日夜出城与解放军联系起义事宜,当天夜里解放军政治部主任唐天际接见任孝宗二人时,已经在海城起义的潘朔端也在场,夜里睡觉时与潘朔端睡在同一张炕上。18日防务交给解放军,起义部队撤出城外,出城后天已大亮,蒋介石派飞机轰炸60军防区,更加激起了60军官兵反蒋情绪,有的把青天白日帽徽摘下扔掉,有的把军帽也扔了(参阅任孝宗:《第60军长春起义点滴》,《辽沈战役亲历记(原国民党将领的回忆)》,中国文史出版社1985年版)。起义后任解放军第50军149师副师长,参加解放鄂西、四川等地,部队入朝作战时任孝宗未能随军前往。1952年转业后任云南省政府参事室参事。1959年5月后,任民革云南第二、三届省委会委员,第四、五届省委会常委。1977年12月当选为云南省革命委员会组成人员,1979年12月后担任第五届、六届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配图来自网络,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