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有十余万中国人被骗去欧洲,美其名曰去欧洲工作,薪水高,条件好。可谁知等这十几万人到了欧洲,才发现自己上当了。这里根本没有什么高薪水、好环境,等待他们的只有几十万欧洲女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

在18世纪以前,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国富民强,天朝上国的画面里。当一场鸦片战争揭开了旧中国的遮羞布,从此列强们再也不正眼看中国,而是将中国当成了软柿子,当成了殖民地。后来清政府倒台,北洋政府成立,也没有改变中国积弱积贫的现状。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互相掐架,其中作为主导的英国、法国还有俄国,将大量的军队派上了战场,但我们都知道,这打仗是需要后勤补给的,青壮年都上了战场,后方工厂就缺人了,没人挖矿,没人造枪,那是会输掉战争的。所以英、法、俄等国就将目光看向了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

当时北洋政府也是加入了协约国阵营的。而中国当时政治战乱,大量百姓为生计问题困扰,这在英法俄等国眼中就是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所以英法俄等国向北洋政府发出通知,希望中国能提供至少10万劳工前往他们的国家。英法俄等国许诺的是高额的报酬,他们承诺中国劳工去欧洲后吃穿住全部免费。法国更是开出了日新5法郎的高价。5法郎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一个成年男子一个月的收入。面对如此优越的条件,许多同胞选择了远渡重洋,但英法俄等国无耻的欺骗了国人同胞,去到欧洲后,说好的条件一条都没有兑现,其中最无耻的是沙皇俄国,俄国每天只给我们的劳工同胞70戈比的报酬,70戈比的购买力仅相当于一毛钱,而且劳工同胞需要每天工作12个小时,干的又是最辛苦的活。

去到英国的同胞日子也很不好过。由于中国劳工又勤奋又能吃苦,导致英国本土工人的工作被中国人抢了去,英国的工人就组织工会进行罢工,并且处处针对中国劳工。相比起来,在法国的劳工同胞们是最幸运的。

法国确实履行了承诺,支付了5法郎的日薪。同时,由于中国工人吃苦耐劳,在法国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重视,法国政府对待中国劳工比较公平,甚至在中国的传统节日,比如中秋、除夕,中国劳工们还能休假。而中国劳工的质朴与勤劳更是被法国女性看在眼里。由于青壮年都上了战场,法国国内有几十万的年轻女性没有结婚。法国政府一方面为了留住中国工人,另一方面为了刺激国内人口恢复,就出台政策给中国劳工发放永久居留权,并且鼓励法国女性找中国男人结婚。所以现在法国有很多人都是中法混血。可以说,留在法国的这一批中国劳工,不管是对法国的战后重建,还是人口恢复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法国政府为了感谢中国劳工的付出,还在巴黎13区建立了一座纪念碑,中国劳工靠着自己的优秀品质赢得了国际上的尊重与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