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大授衔前夕,中央军委曾经拟定了上将名单,并且将其交到了毛主席手里审阅。毛主席看到上将名单上赫然写着王建安的名字,于是拿起笔圈住王建安的名字,然后在旁边批注道,此人骄傲自满,授中将为宜。也正因为毛主席的这一举动,王建安1955年连个少将都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

(毛主席)

说王建安骄傲自满是有原因的。在一次山东野战军的作战会议上,陈老总做完战役安排,但王健安不同意,于是就因为这事儿跟陈老总吵了起来,还一气之下拍桌子走人。这件事情最终传到了毛主席的耳朵里,于是就有了王建安骄傲自满的看法。还有一种说法,说王建安受了黎玉案的影响,黎玉案最终是平反了的。当年饶漱石与康生二人批判黎玉在山东搞富农路线,黎玉为了顾全大局,委曲求全,做了检讨,而王建安与黎玉是搭班子的,也受了牵连。不得不说,黎玉跟康生整人还是很有一套的。但对于王建安的种种看法,在大授衔之前,罗荣桓元帅就明确表态,说王建安的事情。不宜仓促下定论,而应该等一等再看看。所以,王建安是1956年补授的开国上将,这也是中央军委对王建安战功的肯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

说起王建安,就不得不提他跟许世友的事情。红军时期,张国焘企图封建中央,许世友作为张国焘的部下受到牵连,这件事情让执性子许世友无法接受。许世友密谋带着部队出走,事情被王建安得知了,王建安赶忙给上级打了报告,于是许世友被抓关了起来。其实王建安这样做是挽救了许世友,但对于粗枝大叶的许世友来说,这是赤裸裸的背叛。所以从此之后,许世友跟王建安分道扬一,直到后来解放战争打济南,两人才唱了一将相和。

新中国成立后,王建安多次担任要职,但每一次都是副职,而且任劳任怨,叶剑英对他非常佩服。1980年7月25日,为新中国奉献一生的王建安去世。去世前,王建安留下遗嘱,不开追悼会,不送花圈,不组织遗体告别,不通知生前好友,不请同志护送遗体火化。王建安真正当得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评价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