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校史故事专栏】

白云山高,卓立农科黉门;珠江水长,位列一流学林。回首相望,从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及附设农业讲习所到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一代代华农人微光成炬、聚力一流,为立德树人、强农兴农贡献力量。

在华南农业大学迎来115年华诞之际,让我们重新撷取校史长河中的璀璨星辰,在仰望星空的同时,汲取脚踏实地、继续前行的力量。今天,带你走近著名教育家、农业化学家、华南农业大学创校先驱——利寅先生。

他是把名利看得平淡如水

愿为科研与教育做园丁的教育家

他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学术研究

为学校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更是怀抱家国情怀、忠诚爱国的典范

他留下的精神财富

指引着代代华农人砥砺前行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利寅

了解他为振兴祖国农业奋斗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利寅(1870-1954)

弃政从教 为教育毕尽全力

1870年

利寅出生于广州花县

自幼在乡塾学习八股直至20岁的他

深感清末动荡、八股大势已去

作为一名有志向、有远见之士

他毅然放弃秀才身份和考取举人的机会

改习算术、英文

考入公办广雅西学堂

专攻西学,勤学敏思

1904年

利寅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

远赴英国伦敦大学深造

专攻化学与农业化学

他也是广东最早

到国外学习化学的留学生

1907年

利寅与俞同奎等7位留学生

在法国巴黎创立了中国化学会欧洲支会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化学学术组织

可谓是我国化学界一代先驱

对中国化学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908年

利寅从伦敦大学毕业回粤

被任命为广东实业厅厅长

但上任几天后便主动丢弃“乌纱帽”

选择到广东实业公司做技术服务工作

后来,受与他同期归国的

留美博士唐有恒的邀请,共同筹办了

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及附设农业讲习所

1910年

农业讲习所正式开学,开设有

农业总论、农艺学等13门课程

利寅在校任教

同时任农事试验场化学技师

并创办了广东化学支会

和《广东化学会实业报》

普及化学知识、 推广化学应用技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农林化学馆

1911年

广东独立后,因都督胡汉民任命

利寅再次当职实业部副部长

到任后,他却深感

“无一实业能够举办,

正是尸位素餐,问心有愧”

于是再次辞去职务

回到农林教员讲习所任教

利寅在1913年至1914年初

担任高等农林讲习所所长之职

为适应农业教育和农业生产发展需要

草拟了将高等农林讲习所

改办为农业专门学校的筹建计划

1917年

高等农林讲习所成功改建为

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

利寅担任农业化学系首任系主任

继续为培养农业专业人才贡献力量

1923年

为培养高等农业专门人才

学校师生倡议

改农业专门学校为广东农科大学

利寅等人被公推为

筹备委员和筹款委员

1924年

孙中山创立国立广东大学

利寅与农科的张天才、黄枯桐等教授

组成农科委员会

正式立校后,农科学院分为三系

利寅任农艺化学系主任

他还曾参与过

国立广东大学农科学院

第二农场的开辟工作

是中山大学石牌校园选址拓荒骨干

从1908年参与农业讲习所筹建开始

利寅在校40余年

40多年的风风雨雨,并没有浇灭

他对教学和科研的一片赤诚之心

退休后

农学院改聘利寅为不分系教授

继续为学生讲授化学课程

为农业教育事业奉献终身

硕果累累,饮誉业界

作为科研的先锋

利寅不仅是业界的拓荒者

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清末时

化学界对化合物的命名采用

音译、意译和造字等法

没有统一的命名规则

为使更多国人了解化学

1908年

利寅与俞同奎等7位留学生

中国化学会欧洲支会

在伦敦召开化合物命名学术会议

奠立化合物中文命名方法

订立一系列有机化学中文名词

其中,他还对有机化学中

最基本的化合物进行命名

提出了醇、醛、酮等一套名系

醇醛酮、无机酸、有机酸、糖类等

化合物的名称和命名方法沿用至今

并在全国范围内使用

了解到广东农业的落后

连民用火柴都是外商进口

利寅立志用专业知识

为民谋利,解决困境

通过对火柴发火和可燃材料

进行化学分析和研制

掌握了火柴头配方

与胞兄利耀峰等人在

1919年成功创办“东山火柴厂”

打破了外国火柴在中国的垄断地位

1921年

他发明的桐油榨炼新法

因经济效益巨大

获江苏省实业厅嘉奖

利寅任教期间

专门研究的15个课题中

有不少都取得了成功

还发表了近10本著作

他呕心沥血

哪怕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肯放弃科研

至1953年底

利寅教授病倒之前

仍有诸多未能出版的论著

世代忠贞 满腔爱国热情

经历过清朝、国民党的黑暗统治

亲历过日本侵略、国难当头的岁月

利寅更加明白,家国情怀

是对每一位中国人的深切呼唤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

国难当头 ,利寅没有选择逃避

反而更加坚定待在实验室

研究白胶纱绸制造

以抵制日货,维护中华丝业

抗日战争时期

中山大学农学院迁到湖南栗源堡

当时生活艰苦、物质缺乏

利寅便带领师生们

自制酱油、腐乳, 共渡难关

身处乱世

饱受民族危难

使得利寅的报国家风代代传承

融入后人血脉之中

新中国成立后

利寅动员一子两女参军

他的儿子和两位女儿在他的鼓励下

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女儿利淑芬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参军

随军解放海南岛

儿子利国真、女儿利淑英

都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

1952年

利寅年仅16岁的女儿利淑英

在广东省兴宁因抢救伤员翻车牺牲

是广东花县(现花都)

花果山烈士陵园中 最年轻的烈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图后右一和右图为利淑英烈士

他的儿子利国真(参军后改名利志超)

高中毕业后正逢解放军的军政大学招生

利国真征求父亲的意见

利寅极力鼓励他报考

1950年

利志超在随军往广西剿匪中

不幸遭匪伏击,英勇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利志超烈士

一儿一女为国捐躯

利寅既是军属,也是烈属

他万分悲痛,却说:

“儿女死得其所,是光荣的!”

悲痛之余

他将民政部门发的抚恤金

全部捐献给国家,支援抗美援朝

其子利国威

于中山医学院

(后改名为中山医科大学)

肿瘤防治中心

研究抗癌、抗放射反应植物成分

并于1989年,获

“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曾任第九届中国民主同盟

中山医科大学支部副主委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利寅全家福

表彰与嘉奖

在中山大学农科学院任教期间

利寅数任院务委员

参与农学院院务工作

1933年

时任中山大学校长邹鲁

为利寅从事教育事业25周年

专门召开庆祝大会

广东军、政、学界政要名流及学者

以及中山大学师生两千多人参加盛会

1936年

农学院为他专门修建了教授楼

题名“敬献居”

由时任校长邹鲁亲笔石刻

由前任校长戴季陶捐资3000大洋

赠送利寅一栋住宅楼

以贺其任职28年

利寅也成为是民国时期广东省唯一

受校长赠予住宅的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利寅住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农校内的利寅像,旁边即为利寅住宅,现名“利寅楼”

为表彰他对农业教育所做的杰出贡献

1948年

农学院邓植仪、丁颖等11位教授

联名呈词中山大学

转请教育部给予利寅褒奖

为鼓励学子求学,利寅将所得奖金

转赠农学院作为奖学金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温山鸿老师为表敬意

特赋诗《利寅住宅感怀》一首:

教授芳居何处寻?五羊城外木森森。

栽来粉竹虚心节,引得鸣禽快意音。

海外携回兴国计,园中送去利农心。

慈言尽刻平生苦,忍泪无弹护旧襟。

征途正未有穷期

不待扬鞭自奋蹄

华农人将始终铭记

创校先驱利寅教授的事迹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华农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这个广州地标,即将为华农亮灯!

▲ 饮酸奶庆“粽”冠军4.7万份,全校免费送!

▲ 最后一天!这里是:高↗考↘加↗油↘站↗

来源 | 《璀璨华农·人物传(第1辑)》(编写:陈源 曾卓凡 武璀璀 许馨尹)

微信编辑 | 新禾融媒体工作室 黄雪儿 张悦

责任编辑 | 费思迎 曾子焉

初审 | 陈芃辰

复审 | 王 敏

终审 | 钟耿涛

点赞⬇️ 在看⬇️

深情缅怀利寅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