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发挑战赛#

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故事、分享不一样的故事瞬间

文|卿本泰妍

编辑|卿本泰妍

就在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释放缓和中美关系的信号之际,美国国会突然祭出一记重拳——不到48小时,就通过了一项禁止向中国出售战略石油储备的涉华法案。这引发了舆论哗然,中国外交部随即予以有力回击。这一幕幕场景宛如一出精心导演的剧目,暴露出美国对华政策的反复无常和居心叵测。

在这出剧目的拉开序幕之时,美方的那些亲善姿态还历历在目。3月1日,伯恩斯在公开场合就中美关系释放缓和信号,再三强调美国不会对华“脱钩”,因为这会严重影响美国数万家庭的“生存”。与此同时,美国商会会长克拉克更是亲自率团访华,与中方领导人会谈。这番动作无疑被解读为美方缓和对华关系的余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好景不长,转场迅速戏骨卸妆。在伯恩斯的话音刚落温暖,距离克拉克访华还不到48小时,美国国会的幕布就猛地拉开,一份涉华法案应声而出,内容居然是禁止向中国出售储备石油。这犹如当头浇下一盆冷水,从温馨走向冰冷的转折着实令人踌躇万分。

究竟是什么让美国如此反复无常?有分析认为,这其中根源在于美国企图将中国永远困于产业链的下游,只做美企产品的“原料供应地”和“倾销市场”。而随着中国在多个领域实力不断增强,甚至在一些高端领域超越美国,这让美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不得不动用“遏制”的手段打压中国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美国屡屡动用“遏华”旗号暗藏杀机。一方面,它们动辄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企业和产业构筑重重壁垒。去年,拜登政府就曾宣称,如果中国汽车大举进入美国,可能被“远程操控熄火”,从而威胁美国安全。何其荒谬!这显然是在为遏制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狡辩。

另一方面,美国频频设置障碍,试图在与中方谈判中占据主动。比如今年1月,美国曾宣布对中国征收高达122.5%的反倾销税,但一个月后又自己取消。这无疑是为与中方的谈判“造筹码”。美方这种对中国使绊子、设重重关卡的做法,无异于在明摆着不愿与中国展开公平竞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美国的无理行为,中国自然不会坐视不理。中国驻美大使谢锋早就用一句老话警告过美国:“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一次,中方果然又祭出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包括出台关键材料出口管制、反制美国政客和企业等。最近,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更是再次呼吁美方:“不要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停止对华打压,否则只会让自己承受更大伤害。”

不难看出,中国的反制虽迟疑,但绝不手软。而引发这轮较量的导火索,实际上就是美国自己的无理做法。尽管美国禁止向中国出售储备石油对华影响微乎其微,但却遭到了包括沙特在内的其他石油生产国的回击。沙特已宣布将石油日产量减少100万桶,持续3个月,如同给了美国一记重重的回旋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出剧情曲折的中美大戏,不仅折射出美方对华政策的反复无常和居心叵测,更彰显了其“遏制”中国的本质动机。从本质上看,美国做法罔顾事实和规则,将经贸问题极端政治化,注定加剧自我伤害。相比之下,中国则一贯坚持理性务实、互利共赢的原则,希望通过对话协商化解分歧,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和全球产业供应链稳定。

不过,今年正值美国大选年,政治考量也将影响美国对华策略的走向。按理说,为了谋求连任,拜登自然更希望缓和对华关系。克拉克此行访华被认为就是为拜登布局,防止特朗普若当选后破坏中美经贸关系。然而,如果拜登的选情一直较为被动,认为自己连任望,他就有可能变本加厉打压中国,顾全大局的顾虑或将荡然无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场中美较量的走向,将影响全球秩序的未来。如果双方能携手并进、和而不同,定能造福世;但若陷入新冷战、对立持续升级,将是一场双输的局面。在这个攸关世界走向的关键时刻,中美两国都须理性审视彼此关系,回归理性、互利双赢的发展道路才是上策。

总之,这出剧情曲折的中美戏码,已经拉开了序幕。中国作为理性的一方,必将坚定地应对美国的无理行径。而美国是否真心希望缓和中美关系、维护国际秩序,还需从它接下来的做做打分。拭目以待,这出戏的发展将在两个大国的角力中接续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