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上午,加注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生物航煤的国产大飞机C919经过约一个多小时的飞行后,平稳降落在山东东营机场。同日,中国自主研发的ARJ21飞机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完成了生物航煤试飞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石化首席专家曹东学表示,试飞所使用的航空燃料主要是餐饮废油,也就是由我们通常说的“地沟油”提炼而成,并以40%的比例与普通航空燃料调和。这次成功试飞,不仅验证了国产生物航空燃料与国产商用飞机的兼容性、安全性,也为以后生物航空燃料进行商业化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

生物航空燃油是一种以可再生资源为基础的航空燃油,原料主要包括椰子油、棕榈油、麻风子油、亚麻油等植物性油脂,以及微藻油、餐饮废油、动物脂肪等。与普通航空燃油相比,全生命周期可降低85%的碳排放量,是全球航空碳减排的主要方向。

用“地沟油”作为原料生产生物航煤,最大的难点在于地沟油含有大量的脂肪酸类化合物,其含氧量高,氧分子直接影响炼化装置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为此,中国石化自主开发了专用催化剂和工艺,在镇海炼化建成我国首套生物航煤工业装置,实现规模化生产。该装置年加工能力为10万吨,在满负荷运行情况下,每年“地沟油”的消耗量相当于一座千万人口城市的回收量。

此前,中国石化生产的生物航煤已应用于波音和空客部分机型。中国商飞公司于2022年起开始筹划可持续航空燃料适航机型技术攻关、装机验证工作,于2024年成功获得适航批准,本次试飞填补了国产生物航煤在国产机型上的空白。

全球碳排放中,航空业占比约2%,生物航空燃油全产业链的构建对于航空业减排至关重要。当前,包括空客、波音等在内的全球主要航空产业链企业都在积极推动绿色转型。

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统计,2008年至2023年底,全球已有超过45家航空公司37万架次航班使用了生物航煤。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航空燃油年消费量约3000万吨,若全部以生物航空燃油替代,一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50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5亿棵,或者超过3000万辆轿车停开一年。

来源:中石化、澎湃新闻、央视新闻

看到这了,感谢您对内容的认可,内容制作不易,您的转发和点赞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大会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中国动力工程学会、中国航空学会及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的GTF2024第十一届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聚焦大会暨展览会,将于7月11日至12日在四川·中国(成都)西部国际博览城隆重召开。
今年主题为“产学研用合作创新数字化产业链新生态”,基于中国乃至全球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行业发展动态与最新趋势,以“会议+展览”的形式汇聚产业头部企业和高层次人才,共同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资源整合,打造“政-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行业年度盛会,助力培育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GTF2024同期举办2024航空发动机聚焦大会、2024燃气轮机聚焦大会、2024气电创新发展聚焦大会及2024首届空天动力学术论坛(大会主席:陶智院士),将汇聚“两机”领域相关政府部门领导、两院院士、国央企领导、跨国企业高层、知名专家学者、行业协(学)会等200位演讲嘉宾,150家核心参展商,参会人数达5,000人次,总展出面积10,000平米,以期为业界同仁打造一个权威、适时的学习、交流与合作的高端、专业平台。组委会联络:17317123771(吴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