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不仅天气炎热,也是2022年各省份养老金调整方案集中出炉时间。目前,7月份已过去了接近三分之一的时间,11省份养老金调整方案也已经从本月初陆续出炉,分别是江苏、陕西、山西、湖南、河南、辽宁、吉林、宁夏、广西、河北、天津。按照这个进度,在7月20日之前,全国31个省市的养老金调整方案有望全部亮相。

按照调整计划,今年各省份的养老金调整的上限为4%,在7月底前补发到位。目前已经有包括陕西省退休人员在内的部分老人收到了补发的养老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2005年以来,我国的养老金经历了18连涨,经过了大涨,也经历了小涨,更经历了最长期限的中涨。从上涨趋势看,前期是大涨,中期是中涨,后期是小涨。

2005年到2007年是大涨阶段,调整时间从7月开始执行,养老金的调整幅度是按照上年度在岗职工工资增长情况来决定。比如,2005年按照工资增长水平的60%来决定,2006年是100%,2007年是70%,每年都不一样,2006年最高。

2008年到2015年属于中涨阶段,比前期涨幅低,但仍然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长。调整水平保持在上年度人均养老金水平的10%左右,调整时间从每年的1月份开始计算。

2016年至今属于小涨阶段,调整的总体水平比之前有了明显下降。2016年为6.5%,2017年为5.5%,2018年到2020年为5%,2021年为4.5%,2022年为4%。

每个阶段的调整方案都有各自的调整特色,总体趋于稳定,但每年的调整方案都会根据以前的调整效果进行调整方法的优化,以达到最佳的社会效果。最近几年,养老金的调整方案采用的是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倾斜调整的方法,今年的养老金调整方案与去年相比,虽然方法没有本质变化,但有3个明显变化,给参保人员提了个醒,下面就来具体了解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变化一、定额调整水平下降了

定额调整是雨露均沾、人人有份,有点吃大锅饭的意味,无论退休人员工龄多长,养老金有多少,均按照相同的标准增加相同的养老金,体现了公平合理原则,定额调整的标准越高,各参保人员调整的金额就越接近,目的是让所有参保人员都有机会享受国家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红利。

不过,从今年已经公布的11省份养老金调整方案来看,定额调整的标准下降明显。比如,河北省的定额标准由去年的49元下降了46元,辽宁的定额标准由去年的54元下降到今年的40元,河南的定额标准由去年的50元下降到今年的40元。不过也有例外,宁夏的定额标准没有发生变化,均为6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变化二、工龄挂钩弱化了

养老金的挂钩调整是养老金调整的主角,包括工龄挂钩和养老金挂钩,工龄越长,增加的养老金就越多,个人基本养老金越高,补发的养老金就会越多。

由于工龄对于养老金的影响已经主要体现在退休时养老金的核算上了,因此,在今年的养老金调整方案中,各省市弱化了工龄对于养老金调整的影响。比如,在河南省的养老金调整方案中,工龄挂钩从去年的每满1年增加1.5元下降到今年的1.3元。其他省市也都有类似的变化。不过,也有例外,辽宁的工龄挂钩没有发生变化。

其实,工龄被弱化,在去年上海市的养老金调整方案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干脆直接取消了工龄挂钩。但上海的这种做法或许不够成熟,在今年的人社部养老金调整通知中,明确要求挂钩调整应包括工龄挂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变化三、基本养老金挂钩水平上涨了

由于人社部明确要求要提高挂钩调整的比重,在工龄挂钩水平下降的情况下,基本养老金挂钩得到了明显加强。比如,吉林的养老金挂钩,从去年的1%提高到今年的1.33%,河南省的从去年的0.88%提高到今年的1%。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宁夏的工龄挂钩水平下降了,但养老金挂钩水平与去年相比没有发生变化,均为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给参保人员提了个醒

任何事情的变化,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养老金的调整也是这样,细节的变化,就是为了让养老金的调整更加公平合理,让所有参保人员享受到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不过,养老金的调整也要避免过多地吃“大锅饭”,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多劳多得”,杜绝“不劳而获”,提倡参保人员多缴费、长缴费。

调整方案的三个变化,无疑给参保人员提了个醒:想提高养老金待遇,关键在于自己,不要太过依赖“外力”,定额调整虽好,但毕竟是“大锅饭”,早缴费、长缴费、提高缴费水平,才是提高养老待遇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养老金的调整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养老金调整方案的三个主要变化,包括定额调整水平的下降、工龄挂钩被弱化、养老金挂钩被加强,都在向参保人员传递一个清晰的信号,给广大参保人员提了个醒。只有重视个人缴费的主导作用,才能在今后的养老金调整中占得先机。

关于今年各省份养老金调整方案的变化,你的看法是什么?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