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医学杂志》数据显示我国处于糖尿病前期(IGR)的患病率已经达到了约35%,患病年龄也已经不在局限于中老年群体,许多年轻人也正在被这种“富贵病”所包围,这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来说都是及其危险的存在。那在血糖水平升高后身体会有哪些异常表现吗?我们又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保持血糖的平稳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血糖水平升高后,多半会出现4个异常表现!

异常一:常感觉精神压力大、疲惫不堪

日常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会感到精神压力大、疲惫不堪,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就是工作负荷重,没休息好等原因造成的,其实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糖尿病(DM)早期身体发出的异常表现信号,有可能你的血糖此时已经升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DA研究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约有五分之三新确诊的Ⅱ型DM患者存在疲劳症状

这种疲劳感可能与慢性压力有关,由于长期的慢性精神压力会触发身体的应激反应,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使GLU水平出现异常波动;还会导致各种不良生活习惯的出现(如暴饮暴食、过多摄入高糖高脂肪食物、懒得运动等),两者叠加共同增加了DM的发生及发展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研究还发现一些高血糖负荷食物(GL≥20)的饮食可以让体内GLU水平快速飙升,同样会让人出现疲劳、昏昏欲睡的情绪,这种疲劳感不是休息一会就可以缓解的,即使是睡眠充足的情况下也可能发生。

特别是中老年群体餐后由于食物中的糖分在消化过程中释放,血糖的波动会更加明显,更容易出现这种疲劳感。而且许多Ⅱ型DM患者还或多或少的伴有一些睡眠问题,如睡眠呼吸暂停、打呼噜等,晚上休息不好也会导致白天疲劳和嗜睡。

长时间的力不从心还会诱发各类心理疾病(如抑郁症(MDD)、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等),而且多项研究发现这些心理疾病与DM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EASD公布的INTERPRET-DD数据中显示,在我国Ⅱ型DM中MDD的患者数约占十分之一。在日本一项患DM的万人跟踪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在65岁以上的参与者中约有十分之三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MDD症状;而MDD患病程度越高的人群出现神经障碍、视力下降等DM并发症的越多。

而在美国开展的一项长达十年的随访研究同样证实了此观点,研究发现使用胰岛素治疗DM的患者比没有使用的患者抑郁风险增加了近一半。

所以当你自我感觉经常疲惫、力不从心甚至有厌世感的时候,不妨去医院测一下空腹血糖或是糖化血红蛋白,以排除患DM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异常二:食欲、食量变大但体重却下降

当GLU水平异常升高的时候,最为直观的异常表现就是特别容易饿,管不住自己的嘴,总想不停的吃东西,不知不觉就吃了很多,但体重却不增反降,甚至下降速度和幅度都很大,这个时候就要警惕有可能是DM的前期异常信号了。

就拿我们最常见的主食白米饭来说吧,BMJ上曾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研究人员以一碗米饭(约三两)为一个单位,发现亚洲人群每天平均要吃至少3个单位,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进食量Ⅱ型DM的患病风险就会增加约十分之一;与不爱吃白米饭的人相比,每天进食量最大单位的人群Ⅱ型DM的患病风险增加了近一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我们进食的时候,消化系统会将食物分解成葡萄糖以供身体作为能量使用。

但对于GLU水平异常上升的患者来说,通常都是出现了胰岛素抵抗或受损问题,本来胰岛素可以有效的对GLU进行调控,使之趋于稳定状态,更好的为身体起到供应能量的作用,还可将多于的能量转化为脂肪储存在肝脏和肠道,以便身体利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便失去了这些作用,一旦细胞失去了能量供应,就只能代偿性的去消耗身体中的脂肪和蛋白质,长此以往便会出现即使刚刚吃完东西,过一小会又会特别的饿,每天都吃很多体重却没有太多的变化,反而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

而且DM患者还有很大一部分存在肠胃紊乱的毛病(如胃酸减少、肠蠕动慢等),也会影响人体对营养成分的吸收与利用,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异常三:口渴、喝水次数多且小便很频繁

上面我们有说升高的血糖不能转化成能量供人体利用,那他们去哪里了呢?

其实当GLU水平异常升高的时候,这些无法被转化的糖类只能经过肾脏过滤后随尿液排出体外,这就给肾脏带去了很大的压力。

当GLU≥10mmol/L时肾小球过滤出的葡萄糖无法被肾小管完全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内的葡萄糖含量就会升高,这会吸引更多的水分进入小管液,降低了水被重吸收回体内的机会,也就出现了尿量和排尿次数增加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另一边人体水分减少为达到平衡所需,就需要大量补充水分进来,我们会感觉到口渴,并增加饮水量和饮水次数。

高浓度的糖类物质在血液中堆积还会刺激周围神经引起相应的病变,如刺激口腔周围神经使人体产生频繁口干舌燥的感觉,继而增加饮水次数;刺激膀胱神经,使膀胱控制能力出现紊乱难以完全排空,加重尿频症状的出现。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果出现频繁口渴,饮水量及饮水次数增加依然无法缓解,且小便变得越来越频繁(日间超过八次,夜间超过两次)、尿量还大的情况,一定不要掉以轻心,这可能就是DM早期向你发出的异常信号,应及时就医检查GLU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异常四:手脚时常感觉麻木、刺痛

日常生活中,如果感觉手脚时常出现麻木、且有像烧灼、电击一样的疼痛或刺痛的人群,一定要提高警惕,这同样是DM早期异常信号。

当GLU水平异常升高的时候神经会对身体的调节功能会受到影响,它会使外周神经变得特别敏感出现过度反应和疼痛;胰岛功能受损会阻止神经的正常生长造成神经细胞死亡,还会出现血液供应不足,使神经和其他细胞受到损伤。

这些都会让大脑和身体之间的信息传递变得混乱,手脚等部位就会出现发凉、麻木或刺痛的情况;随着GLU水平不断上升,神经受损就会越来越严重,会带来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研究显示,在DM患者的确诊病例中就已经有大约一半以上的人面临周围变的威胁,随着病情的发展,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会遭受疼痛性折磨,在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尤为常见。

神经病

其实在生活中由于神经受损导致的此类症状比较常见,比如颈椎病、腰椎病等,但它们多为单侧性的上下肢异常感觉,而DM所引起的麻木主要为身体的两侧(如左右手或左右脚)出现相同的疼痛、麻木感,先从手末端或脚末端开始逐渐蔓延到整个手或脚,而且具有长期依赖性,往往在晚上睡觉的时候症状最为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对于频繁出现此类症状的人群来说一定要提高警惕,尽快就医检查,稳定GLU水平。

此外,像性勃起功能障碍,性欲减退;伤口不易愈合;免疫力变差,常出现阴道炎、尿路感染等泌尿系统炎症;视力下降,双眼模糊;皮肤干燥,皴裂,发痒等一些异常情况,在服用相应药物得不到症状改善,或是频繁复发的,都需要高度注意,这些有可能都与DM有关。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留意这些早期异常信号进行积极的治疗,采取有效的方式使GLU水平保持平稳,才能避免DM对我们身体造成的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应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保持血糖平稳?

据英国一项关于DM与饮食的相关研究显示,当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每降低百分之一,DM的死亡率就会相应的降低约五分之一,可明显的降低DM并发症的比率。

所以控制GLU水平的平稳对于Ⅱ型糖尿病,特别是糖尿病前期来说就变得尤为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要避开DM或是使其进展缓慢定期检测就很关键,很多DM患者早期异常表现并不是很明显,或是容易被疏忽,出现了GLU水平还不自知,往往给健康带来了严重的隐患。

尤其是中老年群体,一定要定期检查血糖,了解自己的血糖是否稳定,如果有GLU水平波动现象应通过良好习惯的养成进行调节,比如我们常说的“管住嘴、迈开腿”,这样才能够防止GLU水平持续升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里我们要着重说一下关于主食的控制,不管是大米饭还是馒头、包子,这些常见的精细粮主食对于DM的控制来说都不是很友好。

主食的选择上最好还是做到谷类均衡的原则,比如每天半斤、八两的谷薯类食物,要包含全谷物和杂豆类。

相关研究显示,与大米饭相比,进食等量的糙米饭可以有效降低血糖反应,使空腹GLU水平下降约一半;用等量的红豆、芸豆代替三分之一的大米饭,同样可有效降低Ⅱ型DM餐后GLU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主要还是因为相对于精细粮的快吸收,它们在肠胃内停留的时间更长一些,葡萄糖进入血液的速率比较平缓,不容易引起GLU水平异常波动。

再有就是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焦虑,上面我们也有提到越焦虑越容易使GLU水平升高,要有良好的休息和睡眠。

《Ann Intern Med》上一项研究发现,具有晚睡晚起习惯的人群,相比于正常合理睡眠的群体发生Ⅱ型DM的风险增加约十分之七,而且这部分群体生活方式不健康的可能性高出了一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而言之,糖尿病前期症状通常都不明显,往往容易被忽视,进而出现严重的后果。日常生活中,一旦发现精神压力大、疲惫不堪,食欲、食量变大但体重却下降,口渴、喝水次数多且小便很频繁,手脚时常感觉麻木、刺痛等身体异常情况,一定要提高警惕,观察一段时间,症状依然没有改变的就需要及时就医,以排除患病的可能性。同时生活上可以通过均衡饮食,少食多餐,适量运动,避免熬夜、吸烟酗酒等方式来有效控制血糖稳定。

参考文献:

[1]张文川.脚上感觉"蚂蚁爬"警惕糖尿病的前期症状[J].自我保健, 2019(8):1.
[2]向红丁.谈谈糖尿病的三多一少[J].养生大世界, 2015(11):1.DOI:CNKI:SUN:YSSJ.0.2015-11-005.
[3]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22年30卷1期, 2-51页, ISTIC PKU CSCD, 2022.DOI:10.3969/j.issn.1006-6187.2022.01.002.
[4]张咪,梁静蔚,陈国芳,等.极低热量饮食与2型糖尿病缓解:从研究到指南[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4, 16(04):469-473.DOI:10.3760/cma.j.cn115791-20231011-0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