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几天,因郑州富士康员工徒步返乡的事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大家的焦点都在关注是“天灾”还是“人祸”。

其实,我们更需要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徒步返乡,人性所致

10月,对于郑州来说,正在经历一场疫情大考验,大半月的静默,居家的人们难免烦躁焦虑。虽然物资种类不如往常丰富,但有吃有喝,温饱自足,还有家人的陪伴,略表欣慰。

但对于郑州富士康而言,几十万人的厂区,比普通小区多上百倍的人数规模,无论从防控管理上,还是吃喝供应上,难度可想而知。

对疫情不确定性的焦虑,到心生恐惧,再遇到温饱问题解决不及时,富士康的员工内心防线很容易被击溃,对他们的遭遇深表理解。

看到他们冲破围挡、拿着行李箱,宁愿在高速路上徒步数百里,也要决心返乡的画面,内心有种莫名的酸楚。

人最怕不确定性,当感知生存危机时,每个人都会从骨子里激发出强烈的求生欲,加上一群天涯沦落人的气氛烘托,百里徒步返乡,是人性所致。即便是我,大可能做出一样的决定。

这是2022,不是1942

80年前的1942年,河南大饥荒是人们永远无法磨灭的伤痕。

老百姓家无余粮,只能靠吃榆树皮、大雁粪、观音土等“食物”充饥,这次惨绝人寰的饥荒事件,造成3000万人受灾,300万人饿死。

当下,郑州富士康大量员工徒步返乡,引起网络热议。由于事件发生在河南,不少网友拿出1942年大饥荒来形容,“大逃亡”的字眼更是频频使用。

1942年大饥荒事件,在我们心里,是不忍回首的惨痛记忆。关于生命的话题,是庄重且严肃的,尤其处在和平年代的2022年,过去的不幸绝不会发生。

大难之下,总有温情

富士康员工的徒步“逃离”视频不断刷屏网络,三三两两的队伍,深夜出发,拖着行李在田间、道路、高速上缓慢前行,隔着屏幕都传递着他们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委屈,牵动着我们的心。

但在大难之下,总能激发人性的温情。

高速路上很多的大货司机,纷纷让徒步返乡的他们上车,尽量多拉他们一程,让回家的旅程更近一些,虽然车厢很冷,但却足够暖心。

沿途主干道路的路旁随处可见无人看管的“小摊”,那是热心的老百姓自发买了矿泉水、方便面、火腿肠、面包等,设置富士康返乡人员的免费补给站。虽然路途不能相送,但希望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他们。

河南各地政府纷纷提出援助,派多辆大巴车来接送当地籍的富士康老乡们,包括禹州市、长葛市、沁阳市、西华县、鲁山县以等地区,可能后期还有更多。

我相信,在这么多的温情下,富士康的返乡员工,一定能安全回到家的港湾。

防疫一线,只求理解

所有人在聚焦富士康返乡员工的安置问题时,也请分一些注意力,给一直坚守防疫一线的大白和志愿者们。

疫情反扑,这些一线的“战士”,大多是临危受命、紧急上阵。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平凡的人,有工作、有家庭。

在防疫管控过程中,有不少老百姓会表现的不乐意和厌烦,说一些牢骚怪话,甚至做出伤人的行动,但他们只能强忍心寒和憋屈,咬牙硬挺在没日没夜的战斗中。

说句心里话,为了大家的安康,他们冒着近距离接触病例可能被感染的风险,长期超负荷坚守在一线,他们的苦向谁说呢?

他们不求我们的夸赞和敬佩,只求更多的理解。从今天起,请记住这些人:医生、护士、物业、基层工作者、保供人员、驻守公司的志愿者等。

有幸生活在和平幸福的时代,即便当下陷入困境,苦难是暂时的,一切都将过去。愿所有人经历的苦难,都化成自己一次次成长的礼物,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