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知大家听说过李勇和潘石屹的故事没?讲述的是潘石屹和李勇一起南下打拼的事情,同样的贫苦的出身,但两个人的最终命运却天差地别,借用李勇的话:“一起走深圳闯海南,一起挑过红砖,同吃过一盒饭,同喝过一瓶水。现在:潘石屹成了亿万富翁,我在潘石屹的工地当小工。”

同出身,不同命!潘石屹成为了顶级富豪,而李勇呢,与潘总的财富相比,显然沦为了“穷人”。

大家都乐于探究潘石屹是如何实现逆袭的,却很少有人分析李勇是如何成为穷人的?我认为,成功人走过的路值得学习,而失败者掉入的坑,更值得我们深思。

穷人和富人最大的区别在哪里——思维。

思维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结果定义成就,通俗地讲,成就即财富。

穷是结果,那人是怎么变穷的,那是他们背后的思维在“作怪”。我整理了穷人常见的三大“总以为”思维,看哪一条戳中了你的心?

1、总以为自己做不到

谁都想成为富人,但很多人忍受不了成为富人的苦。“三分钟热度”“半途而废”“自甘堕落”说的就是这类人。

他们想做,但还没坚持多久,就给自己盖棺定论“我做不到!”再用阿Q精神来腐蚀自己。

因为“总以为自己做不到”的心理,才会有社会的普遍现象:总有人干着最累的活,却拿到很少的收入。

2、总以为付出马上有回报

谁都想不劳而获,或者付出很少,获得更多的回报,但事实呢,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回报一定有成倍的付出。

穷人往往有短视心态,一般会做出3种糟糕的决策:

1)做错的事(短时间高回报高风险)

2)做对的事(短期看不到回报,选择不做或中途停止)

3)不敢做对的事(有风险,短期看不到回报,长期有高的回报)

复利效应表明,只要付出,一定有回报。但有个前提,付出需要足够多,才能从量变引发质变,回报才能看得到。

3、总以为世界不会变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你如果满足于现在的生活状态,选择安逸自乐,你选择了停滞不前,但别人却在加速奔跑,等待你的结果就是退步。你的自满自足的平衡感,总有一天被打破。

选择安于现状,最终被时代淘汰的企业,这样的例子不计其数,如柯达胶卷,诺基亚手机。这个理论复制到人的个体,同样适用。

以上是我总结的三大穷人思维,那如果摆脱这样的思维,就能成为富人了吗?哪有那么简单,当你转变思维后,还要落实到行动上,通过行动去改变结果,随着时间的积累,产生复利效应,你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要承认3个事实:

世界的变化,比你想象要快,请保持“终身学习”的心态。

想活得更好,不要给自己设限,请做好“取乎其上,得乎其中”的目标管理。

要比别人看得更远,永远做对的事情,请时刻提升个人的认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