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13日,58同城CEO姚劲波称:“现在每年数百万人考研、考公务员,很多人做了错误的选择,不该把很多时间浪费在这上面,而是应该在某个行业积累一技之长。”

这个观点瞬间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年轻人表示:这个锅,我们背不动!

大学毕业后,多数人选择考研或考公,是因为就业环境竞争激烈,人才需求标准增高,这是社会的大趋势引导他们做出的选择。

1.为什么选择考研

202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076万,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这让市场上岗位竞争日趋激烈。

人才供应过剩,让很多企业不断拔高用人的门槛,211/985学历成为知名公司的硬性标准,而其他中小企业不甘示弱,不是非统招学历的人坚决不要。事业单位的多数岗位要求吸纳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才。

人才富余引发的“唯学历论”,让企业抢人变得内卷,而受伤的则是涉世未深的年轻人。

所以,年轻人不选择考研,去提升自己学历的敲门砖,能行吗?

2.为什么选择考公

宇宙的尽头是编制。这句话放在2022年,真香!

今年经济环境不好,行业不景气,尤其是教培、地产,更是直接陨落,就连互联网也不能独善其身,都采取裁员自保,确保企业活下去。

失业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突然恍然大明白:“总觉得公务员工资待遇低,不足以实现自己所谓的理想,现在才发现自己做了多么错误的决定!”

不说毕业生会把考公作为职业的首选,就连身边失业的朋友,趁自己没过35岁的门槛,也想再博一把,看能否幸运上岸。

当我问朋友:“就算上岸,年龄偏大,很难有晋升的通道,拼不过年轻人啊。”

朋友很幽默地回答:“能上岸就成,要什么手表,要什么自行车,工作稳定和双休,比啥都香!”

我被逗乐了,除了有包袱,还因为考公确实是失业的人当下不错的选择。

其实,姚总说的把时间多放在积累行业技能,是没错的。但这里有个先后的逻辑关系,就是先花时间找好工作,再花时间提升技能。

在当下,学历不代表能力,但学历一定是找到好工作的敲门砖。年轻人选择考研,就是不想让输在社会的起跑线上。

时代的更迭,让人做出不同的选择。

姚总是70后,一群年轻人中,拥有本科学历的,都算是一顶一的高材生。同时,当时社会快速发展,衍生出很多创业的机遇,只要找准机会,努力付出,就能做成事。

而到了90后、00后,行业趋于成熟,机遇不如以前的多,而人才竞争变得空前激烈,这让很多年轻人做选择变得慎重,考研或考公成为首选算是一种自然选择。

无论生活在哪个年代,想做成事都是要“劳其心志,伤其筋骨,饿其体肤”,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观点没有对错,对自己有用就吸收,没用就不予理会。让我们走好自己的路,一起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