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许多城市每到雨季就开启看海模式,城市内涝成为城市治水管理的一大难题。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深入人心,城市开启了一种全新的治水模式—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为解决城市内涝提供了新思路。

什么是“海绵城市”?海绵城市就是要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弹性,下雨的时候吸水、净水、蓄水,需要的时候再将雨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西省萍乡市在海绵城市改造过程中使用的一种透水砖(来源:新华网)

那么如何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发挥作用呢?核心在于构建“海绵体”。首先,我们要对城市硬质表面进行绿色改造,引入透水铺装、植草沟、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一系列“小海绵”设施,这些就像是家里的吸水地垫,雨水落下时,一部分蓄存在雨水滞纳区,一部分渗透地下,补充地下水,其余则通过雨水管网进入地下水道。通过有效控制外排的雨水径流,从源头分散雨洪压力。

尽管我国一直在持续推动海绵城市建设,但城市内涝时有发生,大家不禁疑问海绵城市建设“失效”了吗?其实,海绵城市建设容量有限,面对超出设计标准的极端暴雨,就像吸饱了水的海绵,水肯定会溢出来。

所以,靠雨水源头减排和传统的浅层地下排水系统难以根治内涝,还需要同时建设管网泵站、地下深隧工程和大型调蓄工程等排水排涝“中海绵”,使雨水排放或滞蓄。但由于投资和实施难度大,多数城市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皇岛市海港区拍摄的一个新改造完工的小区广场可透水地面(来源:新华社)

最后,我们还要从流域尺度上,整治城市水系、河道等“大海绵”,上承雨水管网的雨水,下达排涝闸站排泄涝水,更好的发挥城市海绵作用。

通过大中小海绵的结合,我们的城市不仅能够有效地阻击内涝,还能够促进雨水的资源化利用,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2021-2023年,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通过竞争性选拔先后确定三批共60个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它们在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在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水利科研人将不断支撑流域综合治理,踔厉奋发,共同谱写新时代治水兴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