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了十天十夜也没能想明白,尼赫鲁为什么要搞我们”、“敌人非但不向我三人投降,甚至敢纠集上百人发动反击”···

提起1962年那场速战速决的“对印自卫反击战”想必大家脑海中首先涌现的,是这些段子一样的历史实。

然而,在这看似轻松诙谐的背后,是老一辈领导人的运筹帷幄;是美苏英印对新中国的虎视眈眈;是解放军战士们数十天不舍昼夜的英勇奋战;更是在劣势之下凭借夜间行动让自大如印度高官都自愧不如的鹰击长空!

那么,印度究竟为何发动战争?美苏英三大巨头何以助纣为虐?身处劣势的中国空军,最后如何凭借夜间行动打得印军毫无还手之力?

扬威之战

如果说将美军和十七国联军锤了个遍的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那么发生在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就是我国的扬威之战。

说来也怪。中印两国,一个刚从朝鲜战场的炮火声中浴血而出,另一个在经历了几百年的殖民统治之后更是新政初立。

按理来讲,不论中国还是印度,都应该休养生息,优先发展经济才符合国家发展,日渐强大的逻辑。然而尼赫鲁对印度吞并锡金控制不丹,拳打脚踢巴勒斯坦后仅仅称霸南亚次大陆的战绩颇为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次次的完胜,让这位被尊为“印度国父”的一代枭雄失去了理智。时间来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野心日益膨胀的尼赫鲁已然有了称霸亚洲,于世界挥斥方遒的野心。

尼赫鲁乃至整个印度的蠢蠢欲动,让中国西南边境陷入极不稳定的状态。在尼赫鲁主导的“前进政策下”下,印度趁着我西南国防空虚趁虚而入,侵吞中印边境传统习惯线以北九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正所谓是可忍孰不可忍!在几番和平交涉都无功而返后,国家尊严、领土主权都遭遇严重践踏的新中国终于出动了解放军精锐部队,对印度人的大举进犯开始反击!

1962年10月18日,毛主席一声令下,四个整编团解放军精锐战士雷霆出击,正式宣告了“对印自卫反击战”拉开序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依靠着“非暴力不合作”和平独立的印度,尸山血海中搏杀出来的解放军战士,不论在单兵素质还是技战术打法上,可谓占尽了优势。

全面反击开展当晚,印度所谓“前进政策”数年成果,苦心经营在中印边境克朗、加勒万河谷安插的上百个据点,都被解放军战士一扫而空。

其中中路部队最狠,一路猛冲猛打过去,直接在覆灭敌第七旅的同时把少将旅长达维尔给抓了俘虏。

至此,对印自卫反击战为其一礼拜耳朵第一阶段结束。解放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骄傲自满的印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来呢,中国政府想着教训也给了,中印都是第三世界国家,点到为止就罢了。然而,尼赫鲁却坚决拒绝了中国递出的橄榄枝。

于是乎求仁得仁,休整了一个月之后,对印自卫反击战第二阶段于11月24日拉开帷幕。这一仗,比第一阶段还要摧枯拉朽。

仅仅三天时间,印军所谓“反华王牌”考儿中将亲自组织构建的防线就被解放军将士一举打穿,战线迅速从中国境内推进到了“历史习惯线”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此,战略目的完全达到的中国不再浪费时间与印军多做纠缠,选择班师回朝。至此,对印自卫反击战终于落下帷幕。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从行文上来看解放军在战争中并未在敌人那里遇到什么麻烦。然而苦寒的地理环境,随时会出现高反的海拔,乃至随着战线推进日渐捉襟见肘的补给输送···

这一切的一切,让对印自卫反击战的胜利殊为来之不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英法苏联合绞杀?

说起来,印度国父尼赫鲁其人虽然最后败在毛主席手下。但就他印度建国之后弹压各方势力同时为印度开疆拓土的文治武功,是担得起一个枭雄名头的。

既是枭雄,又是一国之主,对中国、对解放军战力的认知程度势必不会肤浅。那么,究竟是什么支撑起了他的野心,敢于主动对新中国亮剑呢?答案很简单,美苏英三大巨头的联袂支持,让尼赫鲁底气十足。

彼时冷战已经拉开帷幕,由安东尼·艾登这个“反共魔怔人”主导的英国也好,艾森豪威尔麾下对朝鲜战争之失败耿耿于怀的美国也罢,对于新生的共产主义中国想要除之而后快,这都可以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苏联呢?作为社会主义老大哥的苏联,怎么也站在了中国的对立面?

正所谓国际局势瞬息万变。这条铁律即便到了亲如兄弟的中苏面前,也是不可违逆的。

自新中国成立,苏联那边还是斯大林时代开始,苏联想要干涉中国内政、操纵中国的野心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老子党”自居的苏共先后向毛主席提出“分享长波电台”“组建联合舰队”等要求,都因为被毛主席窥探到“欲操控新生共和国”的险恶本质而被严词拒绝。后来赫鲁晓夫当政。干脆直接撕破了脸。

英美反动派,对社会主义新中国恨之入骨;北边的“老大哥”还对新中国不够俯首帖耳而耿耿于怀;再加上南亚次大陆霸主的虎视眈眈···彼时新中国外部政治、外交环境之险恶,可见一斑。每念及此,对革命前辈的敬佩之心就深一分。

当然,如果尼赫鲁得到的只是一个“同仇敌忾”的态度或者“不会中途介入”的保证,他未必真敢出兵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英美苏三国真金白银、真枪实弹的援助,是让尼赫鲁挺直腰板的真正本钱。

中印边境冲突发生后,美国政府“慷慨解囊”,其喷气式运输机每天向印度运送大批的自动步枪、 重迫击炮、无后座力炮等山地作战武器和通信器材,甚至还有航空母舰及舰载机倾囊相援。

要知道,上一个被美国政府如此器重,以如此之大力度扶持的,还是彼时已经败退台湾的蒋介石政权。

苏联这边的援助更是不遑多让。仅1959— 1962三年援助的时间,苏联就向印度出售了114 架,其中仅米格-21战斗机就有 32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算是在中苏关系最为“蜜里调油”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别说免费援助的米格战机了,就是中国巴巴的想要花钱买,苏联这里也是一口回绝不予提供。

英国这边就更不用讲了!作为前“宗主国”英国在军事上和独立出去的印度可谓藕断丝连。从印度独立到中印冲突爆发的十几年间,英国一直以“半卖半送”的形式向印方提供各式战机、轰炸机。

那么问题来了,英美苏合力相助的印度空军比之航空航天事业尚在起步阶段颇为孱弱的中国,可谓占尽优势。那为何在整个对印自卫反击战期间,印度空军没有任何出彩表现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高官?心服口服!

“印度拦截机没有夜间雷达,一旦中国空军夜间行动,印度毫无还手能力。”——对印自卫反击战期间时任情报部门最高负责人马利克

1962年对垒中国的失败,让印度从始至终耿耿于怀。那么,印度对这一败绩的重视程度究竟到了什么地步呢?一贯在世界面前以盲目自大示人的他们,居然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深刻反思。这就很能说明问题嘛!

当然,反思是反思了,但这位情报部门负责人的反思方向,似乎出现了一些错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空军在对印自卫反击战中空军优势丧失的原因很多,“拦截机没有夜间雷达”这一点,毫无疑问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

然而在整场战争中印度空军优势必然得不到发挥这事儿,是早在开战之初,甚至开战以前就已经注定的了。

就像我们前文中说的,想必于初生的中国空军,在世界各大军事强国援助之下,印度空军的纸面实力要比新中国高出不少。然而这些战机先进归先进,对于印度飞行员来说,却是揠苗助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连最基本的战斗机驾驶技巧都没掌握,就让他们上手最新最先进的飞机,这相当于让一个刚学会爬的孩子站起来奔跑!无异于天方夜谭嘛!

另外还有一点,正所谓“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软”依靠着外部援助发展起来的印度空军在军事行动方面,自然而然要被英美等国掣肘。

正所谓军情紧急,倘若空军失去自主作战的机会和自由,每次发动进攻前都要打报告、协调各方态度的话,怎么抓得住稍纵即逝的战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把握不住最佳时机,那再先进的战斗机、轰炸机不也就勉强起个武力威慑作用。一旦被看破外强中干的本质,就会遭遇难以避免的失败。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经过与印度及其背后势力的缠斗,我党我军“独立自主”的决心愈发坚定起来。

如此说来,解放军战力能在几十年间突飞猛进弯道超车,曾经作为对手的印度,也算是功不可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文献
对印自卫反击战决策内幕-
试析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的作战目的-王学军
尼赫鲁时期的印苏关系研究(1947-1964)-刘名望
中印边界冲突背景下英国对印度国防建设的援助(1962-1963)-刘恒
肯尼迪政府时期美英对印“空中保护伞”述论-温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