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传统到流行:

减压新时尚?

“赶海”的风还是吹到了深圳,在一些网红社交媒体平台上,各类最强赶海攻略来袭,并声称“免费赶海圣地推荐,遛娃好去处!”“赶海不一定为实现海鲜自由,只图一时挖的乐趣,也许这就是深圳人的减压方式”……

原本作为渔民生计的“赶海”,成为都市人“上头”的减压新时尚之后,你可能并不了解,过度赶海、扎堆赶海等一些不当的亲海行为,正在影响海滩生物生存,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负担。

潮间带:

独特的生态系统

赶海的区域称为“潮间带”,也就是平均最高和最低潮位之间潮汐可以影响的地带。它是陆地与海洋的交界地带,也是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潮间带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因而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潮间带更是人类认识海洋直接途径。

我们熟知的沙滩、礁石、红树林等,都是潮间带的具体呈现形式,它为多种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在防波固堤、净化海水、净化空气、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都拥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深圳潮间带里有什么?

深圳“潮间带”生活着螃蟹、跳跳鱼、贝类等海洋生物,还有海草、红树林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对于海洋环境、生态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滑动查看潮间带海洋生物

热闹背后却有隐忧:

赶海的双面性

随着“赶海”视频的火爆,人们对海洋的好奇心越来越强烈,“赶海”也吸引者越来越多人的参与。

一方面,“赶海”让更多人体会到海洋的奇妙。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来到人们的眼前,让人们意识到万千生命的力量、潮汐更替的奇妙。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成千上万游客的涌入,对潮间带的原住民和栖息地影响巨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潮间带生物通过埋栖、穴居等方式隐藏在泥沙或者礁石下,而在滩涂上踩踏,肆意翻动礁石,可能直接伤害这些生物,如果采捕过量,还威胁食物链上下游生物,会破坏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误碰有毒海洋生物,还会伤害自己甚至威胁到自己的生命,这些显然违背了鼓励人们探索海洋的初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图片来源-智渔。

生态亲海:

一种全新的海洋体验方式

“生态亲海”,相关专家提出呼吁,他们希望“赶海”活动能够从向大海索取食物转向观察和记录有趣的海洋生物,让“赶海”成为一种更好的认识海洋、感受海洋的方式,让人们的好奇心成为人类与海洋之间的桥梁,而非肆意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理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联合倡议:

做生态亲海的践行者

第16个世界海洋日第17个全国海洋宣传日到来之际,为响应世界海洋日“新深度唤醒”(Awaken New Depths)主题,唤醒社会各界对海洋的理解、同情、合作和承诺,倡导公众通过生态亲海认识海洋的美好、重要性以及保护的必要性,实现人与海洋之间的良性对话。做生态亲海的践行者,带动全社会积极参与海洋保护,助力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我们共同发出以下倡议!

生态亲海倡议书

查潮汐看海况,安全近海

捡垃圾清塑料,新潮探海

不乱挖不带走,文明观海

拍照片细观察,生态亲海

联合倡议单位:

广东大亚湾水产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深圳市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

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人民检察院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

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

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

南方科技大学致新书院

南方科技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

南方科技大学-深圳海洋大学筹备办联合国“海洋十年”实施伙伴

腾讯技术公益

深圳山海连城自然教育联盟

深圳市大鹏新区坝光自然学校

深圳市大鹏新区珊瑚保育志愿联合会

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莆田绿萌滨海湿地研究中心

深圳市蓝色海洋环保保护协会

红树林基金会(MCF)

大鹏半岛海洋图书馆

南山区珊海连城青少年海洋生态文化交流中心

深圳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

惠州大亚湾区蓝色海湾公益协会

深圳市鸟兽虫木自然保育中心

漫野自然教育工作室

宇你同行为自然发声

海南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

海口无境深蓝海洋生态保护中心

涠洲岛海洋教育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了解到自己视为“减压”的小小举动,会给潮间带生物生存带来极大影响,甚至会破坏滩涂生态环境,给海洋生态修复带来不可低估的危害,相信热爱海洋、爱护生态环境的深圳人,一定会坚决说NO,行动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容来源: 潜爱DIV E4LOVE

公众号介绍

“深圳自然教育”公众号服务于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牵头发起的深圳山海连城自然教育联盟,目的是推动联盟成员合作交流,搭建共建共享的自然教育合作平台,打造深圳市自然教育新生态。同时,“深圳自然教育”公众号面向广大市民提供自然知识科普、自然教育活动推介等内容,搭建市民了解、参与自然教育的桥梁,推动更多自然爱好者、从业者和志愿者加入到联盟中来,让深圳自然教育成果惠及广大市民。

01

0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