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华早报》发表评论文章,提出了一个比较鲜明的观点,欧洲必须在对华政策上,与美国的鹰派思维“决裂”,才可以避免一场全球经济灾难。这个观点在海外媒体可以说是比较新颖的,值得我们关注。

我们都知道,美国和西方有一些人炒作说,要把全球经济分裂为美国主导的、和中国主导的两个对立的阵营,也就是所谓的脱钩。这种想法如果成为现实,恐怕会给已经不太景气的全球经济带来一场灾难。欧洲政治界如果不作为,代价可能会比较沉重。在经济方面,全球通胀可能变得根深蒂固,欧洲地区更是雪上加霜。欧洲现有的生产效率将会降低,成本进一步提高,工资需求也会上升,令欧洲进入一个灾难性的循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欧盟旗帜)
应当承认,中国和美国的竞争,必然是长期客观存在的。那么经济总量处于全球第三位的欧盟,是否可以排除美国的干扰,摆脱少数美国极端政客的胁迫,就成为了全球经济是不是会被撕裂的关键之一。可以说,也只有欧洲这样的体量,才可以对阻止这场灾难产生足够的作用。这使得欧洲的领导人和企业主管面临一个历史性的选择,他们应该看清形势,从欧洲和全球利益出发,选择正确的道路,防止全球经济灾难的全面爆发。

历史早已证明,零和博弈是没有前途的。但是,现在美国的少数人正在按照这种错误的思维,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试图把全球经济分裂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应该承认,现在这种观点在欧美政治界正在逐步成为主流。但是历史也已经一次又一次的证明,这种零和博弈、你死我活的想法,更多的是为了掩盖某些利益集团的“台底交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乌冲突爆发后,欧元的汇率也受到了冲击)
对于欧洲来说,中美竞争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也是一个机遇。我们都知道,到了21世纪的今天,美国推行的强权政治,已经让欧洲也变成了受害者。如果说,美国曾经给欧洲一些国家提供过军事保护和经济援助,那么美国现在的行为,恰恰是与当年美国支援欧洲的一些正面做法背道而驰。比如,我们已经清晰地看到,美国在乌克兰冲突期间,阻止欧洲盟友获取廉价的天然气,迫使他们购买价格贵好几倍的美国天然气,导致欧洲各国,尤其是德国的竞争力开始下降。这已经证明,美国不再是欧洲的可靠盟友了。

所以,欧洲无论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还是从全球经济的角度出发,都应当主动迎接挑战,有自己的思维,摆脱美国的干扰。显然,欧洲第一个相关决策,就应该是拒绝所谓与中国脱钩的想法。大家都看到了,欧洲方面确实也有类似的实际行动,例如德国总理舒尔茨不久前访问了中国,在不少领域敲定了与中国的深入合作。法国总统马克龙、荷兰首相吕特也表示,他们的对华立场,与美国有区别。这都是很正面的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时的画面)
这里需要谈一下英国。英国这个五眼联盟成员之一,因为保守党连续的错误政策,它自己在全球的地位受到损害。但是英国仍然有相当的经济根基,伦敦金融中心的地位目前还比较稳固,它完全可以和欧洲联手,在经济上建立更紧密、更友好的关系。英国是选择共赢的道路,还是盲从美国,这完全取决于英国政治界自身。

如果我们从价值观的角度来看,美国实际上在逼迫欧洲、亚太盟友做二选一的选择。而中国的许多观点,获得了包括欧洲在内的许多国家的普遍认可。比方说,中国强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各国重回合作的共赢思维,获得了欧洲不少人的好感。尤其是在近年,美国使用各种手段,在事实上对欧洲进行“收割”,一点一点地把欧洲国家推到另一个方向上。其实,这也是历史上一再被验证过的,各国只有深入合作,才能携手创造出更好的全球经济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合作共赢,恰恰和美国长期宣扬的价值观相似,这也是美国能够在二战后巩固广泛的西方盟友体系的关键所在。但是,今天的美国却不再是这样了。这不能不让人感叹,美国其实可以通过参与、推进全球合作,继续在国际社会中保持一个较高的地位。但是美国一些利益集团却在绑架自己的国家,要挟自己的盟友。

总而言之,欧洲如果不反抗,不与美国的胁迫行为做出决裂,恐怕也会成为受害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