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孝文化传承中,有很多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些甚至还包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就算是民间流传的一些俗语,如果对它们仔细思考,便会发现很多生活哲理。最近在网上看到,很多人对民间俗语“遗物四不烧,留下子孙富”的评论颇多,思考之余,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那么,“遗物四不烧,留下子孙富”,这句话究竟是啥意思?很多人都想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民间俗语中说的“遗物四不烧”,其中的四种遗物,在我们这里指的是老人生前留下的照片、书籍和日记,以及老人的被子和老人睡过的床。当然,由于我国各地风俗不同,说法可能也有差别。有些地方好像对老人生前所用的器皿(比如饭碗等)也很看重,这些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留下这些东西为啥会让他(或她)的后人变得富有?

其次,我们现在就以上面的四种遗物分别来解读一下,古人为什么会说出那样的话?第一,老人遗留的照片。很多人会说,老人遗留的照片有什么用呢?最多也只能凭借一些“全家福”之类的照片去缅怀一下昔日的一些生活场景。殊不知这里面却蕴藏着很深的哲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试想:如果我们每一代人都把上一代老人的照片保留下来,那么,经过一些年代后,如果将这些照片汇合在一起,并对其中的每个人物进行考察研究,那么,整个家族的兴衰史便昭然若揭了!这里面会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学问,比如生殖、遗传、教育和医学等。

比如:有些家族为啥只有一房人丁兴旺?有些家族却房房子孙旺盛?还有些家族为啥会妻贤子孝,而有些家族却常出忤逆之儿。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如果我们通过老人遗留的照片,并对其每位后人作出详细的考察,或许也能从中悟出很多生活哲理。这样的价值,可不是用金钱能够衡量的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老人遗留的书籍和日记。这些东西可都是后人的精神财富。它们里面不仅包含了老人一生的生活经历和经验,甚至还有一些在社会上永远都无法学到的“生活密录”。因为作为他的后人,他们的思想性格、情感嗜好都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或许你现在还用不着,但可能不久的将来,你就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如果烧掉了,谁会手把手地教你呢?

第三,老人生前用过的被子。说到这里,我不知道别的地方是什么情况,我们这里在以前,老人生前用的被子,都是被儿女们分了的,但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已经不再要老人用过的被子了!有些老人去世,很多崭新的被子都被烧光了!这样的做法,我们不从唯心的角度上说对后人不好,但至少也是一种浪费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些人会说,担心用老人的被子心中带疑,可我们的祖先用了几千年,他们为啥不带疑呢?这恐怕还是心态有问题吧!自己的父母,可以说是自己最亲近之人,有什么值得带疑的呢?同时,古人为啥不将老人的被子丢弃呢?这是因为“被”与“辈”同音,人们希望“辈辈相传”,不希望在自己这代因丢“被”而断了香火!

最后,说说老人生前用过的床。有些人现在因为有钱,置办了自己的新床,老人以前用的那种过时的木板床就瞧不起了!我们这里有一户人家,老人去世后,他的床还是被后人保管着的,有一次,他的后人带着孩子回老家,孩子晚上哭得很凶,怎么哄都哄不住,吵得周围人都无法入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后来被邻居一位老人将孩子放到他爷爷生前睡过的床上后,孩子竟立马不哭了!不久便酣然入睡了!这究竟是怎么会事呢?或许有人会怀疑这其中一定有唯心的东西,但是,谁又能肯定不是一种亲情的心灵感应呢?再说,现在民间一些流传久远的老床,其本身便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将它们付之一炬,有多可惜呀!

所以,对于我们现在的人来说,老人去世后,他们的遗物,我们还是要学会继承,这其实也是孝文化的一部分,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