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房地产马上会迎来一个巨大的变化,以后可能就再也没有刚需房了。

最近很多人都在聊关于房地产市场的情况,比如近期的重磅利好,首付降到了15%,利率降到了最低,而且国家队也开始下场收房了。

关于这个事,很多人的解读是,房价又要涨了,赶紧下单买吧?

但是也有行内人士分析,中国楼市马上迎来一个巨大变化,以后可能没有刚需!此话怎讲?咱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下场收房动真格了

在近期的新闻通稿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要深刻认识房地产工作的人民性、政治性。

其实这话啥意思呢?很多人都不太了解,这话的背后,房地产市场又会迎来哪些变化呢?而且这个变化又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很多人一讲到房子,首先想到的就是房子涨没涨价,销售面积怎么样?,纯粹就是把房子作为一个经济问题来看,换句话来说,就是没有深刻认识到房地产工作的政治性。

过去,房地产市场陷入调整,力度稍微大一点的政策措施基本上都可以挽回。但是这一次调整情况就不同了,这一次是给房企收场,国家队下场收房子,成为了一个现实。

那么,这个措施成为现实以后,下一步可能发生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下一步会发生啥?

国家队下场收房,撇开经济账不说,想象一下这个措施一旦落地,20年之后,房地产行业最理想的状况是什么?

以前中国地产有一个特点,就是贵的房子太便宜,而便宜的房子又太贵。这就是说现在核心地段那些很贵的房子,品质和价格都还不够,还能再贵一点,还有上涨的空间。但是同时日常生活里面,老百姓居住的刚需房,大家买起来很吃力。

所以未来的20年,最好的情况就是能够让便宜的房子再便宜一点,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愿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啥这样的?

总的讲衣食住行,这40年来,我们最先解决的就是粮食问题,然后是轻工业服装,再然后是高铁地铁。

说的再极端一点,现在不论你在中国的哪条街道上去当乞丐要钱,你可能要不到,但是你如果要人给你你买一个馒头,可以这么说,在任何一个城市,你让大家遇上了,肯定能撑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换句话来说,现在的情况是,衣食住行四大件中,衣食和交通这三件已经解决了。剩下的就是解决住的问题了。

那么,能不能把住的问题解决了?咱们且不看经济,就看行业的根本使命,这个就叫做房地产公共事业化。

说白了,20年后,可能就是这样一个情况,你如果想要住豪宅,这就像你想要吃龙虾、乘坐飞机坐头等舱一样,这个得靠你自己想办法挣钱去解决。

但是如果你只是想要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那么国家就可能会帮你想办法让你住得起,给你提供一个基础保障。

那么这有没有可能实现呢?咱们接着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以后可能没有刚需

为啥说以后可能没有刚需了?咱们先看看什么叫刚需,说白了,需要学区房、需要户口的群体,需要买房结婚的群体,他们就是刚需。

但是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教育部门都在慢慢的推进集团发办学和摇号入学,说白了,这就相当于削弱学区的概念,从教育上来支持孩子读书。

不仅如此,近几年来,各地在户口上也给予了更多的支持,比如,前段时间,沈阳已经率先推出租房即落户的新政,不再需要买房,只要有人愿意来,户口便不再是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比如杭州、武汉、成都、长沙、重庆、合肥、郑州等省会城市,近年来都在抢人。主要城市不仅推出人才购房政策,还甩出了落户优惠大礼包。甚至连落户政策一向严苛的上海,这几年落户政策也针对人才进一步放宽。

说白了,各地获得户籍的门槛和难度已经开始下降了。且有行内人士预计,接下来可能还有一些更大的城市户口也会松动。

那么,户口问题解决了,年轻人是不是就不用那么着急买房了,手上积蓄不够的也可以等几年攒够了钱,然后直接购买改善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国家队收房,保障房的供给也开始增加。但是有了这些保障房以后,刚需房该怎么办呢?

给你一个选择,刚需房目前价格两万一平米,马路对面保障房只要5000一平米,当然,保障房你也可以不花钱买,大不了花更低成本无限期租住,你说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一个?到那个时候谁还去买房?所以现在要搞好保障房!怎么样?让这么多的空房子实现平稳过渡,这才是眼下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8年房改至今,我们用了近十年的时间,让大家习惯了买商品房。现在的方向可能也很明确,就是要替换刚需房,在这个过程中,财政和房企会经历一个过渡期,可能是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这个过程具体该怎么操作呢?

这就回到了开头的那一句话:房地产工作的人民性、政治性。

咱们举个例子,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行业一下崩了,就会影响到全局,这个是不是就叫不讲政治?

一旦房企出现问题,就没办法交融,受损失的最终还是老百姓,所以,这一轮国家队收房和以旧换新策略,其实目的并不是要房价再次出现暴涨,毕竟这次收购的很多房子都是原来卖不掉的房子,也不可能靠这一波操作来把房子炒热,说白了,还是为了让整个行业喘一口气,给房企争取一些时间。就算是经营不好的房企要倒闭,也不能是暴力出行,最好是无痛出行。

而且从这一轮策略的资金规模以及力度来看,其实都不是为了一次性的解决这个长期问题,更多的是为缓步实现最终目标而争取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原来的十四五规划是,到2025年,我国保障房建设的规模就要占到新增住房总量的1/4,也就是说,将近有1000万套保障房将会流入市场。

这在历史以来,可是第一次大手笔操作,按照一套房子,三口之家居住,解决的是三四千万人的居住需求。

单从这一点来看,长期供给增加,你说你家那老房子现在究竟是该卖了还是继续持有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我们想说的是,行内人士分析自有它的道理,但是我们也得考虑到因城市而异,毕竟一线城市与众多三四线城市的情况不同,全国好的资源几乎都聚集在一线城市,包括一线城市的产业经济更强,也更具备人口虹吸效应,所以,对于将来的趋势,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1、刚需人群会越来越少

2、在城市租房也可以享受配套资源的情况下,大刚需可能就不再着急买房,有购房需求、经济条件允许的人,也不再从刚需跳到改善型住宅,而是一笔带过,直接购买改善型住宅。而对于那些经济状况不太理想的家庭,保持长期的保障房租住,其实也更划算。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