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号,我国“嫦娥六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开始了人类首次在月背采集样本的任务。历时三天时间,嫦娥六号已经成功完成快速采样,并已将样本安全装入预定的贮存设施中。当下,嫦娥六号已经成功从月背起飞,踏上了“回家路”。

可以说,中方这边,一切都在按计划顺利推进当中。

而与此同时,眼看中方进展顺利,俄方一边也迅速展开了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合影)

日前,俄罗斯方面就透露称,俄联邦委员会将支持批准一份协议,而这份协议,事关中俄共同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进程。

事实上,在这个项目上开展合作,中俄早在2020年就确定了,2021年3月,两国又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同年4月发表了联合声明,标志着中俄在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中的合作,正式达成了。

但自此之后,中俄两国在这一项目上的消息就比较少出现了,直到今年3月份的时候,俄方政府才表示,已经向国家杜马提交了协议法案,如今再等到审批,也是三个月之后了。可以说,进程是较为缓慢的。

如今,俄方在这个时间点上宣布审批,很难不怀疑这没有受中方探月工程顺利进行的影响。

此外,对于俄罗斯而言,之所以在这个项目上推进缓慢,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必定有俄乌冲突影响。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俄方一大部分的发展重心都集中在了经济和军事层面,推动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就无法成为俄方当务之急。再加上西方国家的制裁和外国投资的撤出,俄罗斯的经济面临压力,就导致政府减少了对航空航天项目的资金支持,这样一来,进程就一定程度上放缓了。

而另一方面,就和中俄在CR929大飞机上的合作类似了,即俄方想在合作中占据主导权。在合作达成之处,俄方对这一项目的介绍就是,这个项目将有利于俄方在探月项目,以及其他太空探索领域巩固主导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

我们需要承认的是,中国航天领域的发展,起步确实是晚于俄罗斯,或者说是苏联的。

1957年的时候,苏联就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就乘坐“东方一号”飞船,成为了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

而相比之下,我国在1970年才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2003年执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任务,成为了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发送人类进入太空的国家。

所以在俄方看来,自己起步早于中方,所以技术水平也应由于中方,那么主导权自然而然就该握在俄方手中。

而如今中方探月工程刚刚顺利完成,俄方就立刻加速推进合作进程,其实也是因为CR929的教训,俄方不想再吃第二次了。

此前中俄达成合作,决定共同研发一款远程宽体客机,于是CR929合作项目就此诞生。然而在合作过程中,俄方能提供的技术支持占比越来越小,并且还不愿意开放关键核心专利,这就导致这款飞机进度较C919慢了许多,加上俄乌冲突影响,最终项目以俄方退出而结束。

在俄方确定退出后不久,C929就迅速取得了进展。前不久中方就表示,这款飞机的初步设计正在稳步推进当中,不久后就能看到原型机,甚至距离试飞也非常快了。

在此背景下,俄方便再次找上中国,称做好了与中国再次合作的机会,并愿意为该项目提供俄方的发动机。而对此,中方还尚未给出回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CR929飞机模型)

所以,CR929项目的失败,对于俄方来说就是一个赤裸裸的教训,在和中方合作中一味争取主导权,最终结果只能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对于俄方而言,和中国共建月球科研站,是存在多方面的好处的。

首先就是科研能力的提升,近年来俄方忙于前线,而中方在载人航天和遥感技术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若能和中国合作,就有望为俄方在技术上进行提升和学习,以便俄方在国际社会中,继续保持其传统的航天强国地位。

其次,共同开发意味着可以分担项目成本,对于经济相对紧张的俄罗斯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好处。这也意味着俄罗斯可以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继续参与宏大的空间探索项目。

再者,月球上拥有丰富的资源,在未来的能源和材料供应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所以若能与中国共建月球科研站,将为俄罗斯未来在月球资源利用方面奠定基础。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当下中美俄的激烈竞争,已经扩展到了太空领域。而在美国尚未取得领先优势时的情况下,同中方合作,将有助于俄罗斯保持其在军事、通信和导航技术研发方面的竞争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挖出的“中”)

总之,看清形势,避免因小失大,是俄方当前最应该注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