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巴以冲突已经进入了第四天,局势非但没有缓和,还因为各方介入而变得愈加复杂。之前,在美印的牵头下,提出过一个“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项目,旨在抗衡“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影响,但照眼下的情况来看,恐怕是要泡汤了。

这次冲突发生以后,哈马斯的表现可以说打破了人们的常规印象,在第一天就发射了5000枚火箭弹,把以色列打懵了。不仅将世界顶尖情报机构摩萨德拉下了神坛,还让“铁穹”防空系统成了摆设。而以色列这边,自然是咽不下这口气,扬言要将哈马斯藏身的地方,变成瓦砾。

但这次,哈马斯也不是孤军奋战,刚开始得到了伊朗、黎巴嫩真主党和叙利亚的公开力挺,不少中东国家民众也发起抗议,声讨以色列。在各方势力的交织下,美国也不随意出手。至于哈马斯,更是没有收手的打算,坚持要在战场上见分晓,看来中东且得再乱一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哈马斯突袭以色列】

都说战争是财富的绞肉机,若中东再掀腥风血雨,势必也会冲击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在刚结束不久的G20峰会上,美国和印度联手,提出了“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项目,也被称为“现代香料之路”。而欧盟、沙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现场就签署了谅解备忘录。

这个提议的主要内容,就是将中东与南亚的铁路和港口连接起来,实现亚洲、阿拉伯湾和欧洲的经济一体化。此外,还打算新修一条铁路,建立完善的运输网络,便于货物的流通。美国总统拜登认为,这是一项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大事件,而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则评价道,这是跨越大陆文明的绿色数码桥梁,从这些表态中不难看出,各方都对这个项目寄予了厚望。

而今年,正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10周年,不少外媒在报道时,也直言不讳的指出,虽然这项计划旨在促进贸易,但主要目的还是制衡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影响。同时,美国也是有小心思在里面的,那就是希望以合作为纽带,让以色列和沙特恢复接触,实现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正常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印牵头签署“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项目】

如此雄心勃勃的计划,无疑是印度作为今年G20轮值主席国一大政绩。但现在,巴以大打出手,一切都无从谈起了。更糟糕的是,在局势愈演愈烈之际,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致电了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希望沙特能出面谴责哈马斯。但沙特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仅没有照办,反而宣布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并承诺将不留余力地帮助巴勒斯坦恢复和平稳定

同时,沙特还宣布,要终止所有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谈判。之后,布林肯还私下联系了几个和以色列签订和平协议的阿拉伯国家,但也是碰了一鼻子灰回来。这样一来,在巴以冲突这件事上,西方和阿拉伯国家几乎就站在对立阵营

不巧的是,在这个经济走廊项目中,以色列偏偏充当的是“十字路口”的角色,是连接欧洲和中东的重要通道。其先进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贡献高效的运输和通信服务。但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从眼下的情况来看,各方说好要建经济走廊的事,恐怕就得从长计议了。本来是合作,结果连最起码的“合”都没做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年举办的中阿峰会现场】

其实话说回来,即便没有巴以大打出手,印度和美国的这项提议,本来就漏洞百出。首先,当初印度和美国让以色列入伙,本来就是有风险的,因为印欧经济走廊辐射范围很广,涉及到诸多政治、宗教和民族纷争,起码以色列和阿拉伯的矛盾就是定时炸弹。虽然设想的很好,但操作起来难度极大。

此外, 建设的资金也是来源不明。就拿修建基础设施来说,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收益来的又很慢。虽然这项计划是美印提出的,但美国的日子也不好过,刚经历过一次债务危机。至于印度,向来只想占便宜。如果没有明确的经费来源,这项计划很难落地

最后,中国的影响力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在去年年底举办的中阿峰会上,双方达成共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一致意见。而美印这项计划,其实是印太战略的产物,本身就具有一定程度的排他性和政治目的,再加上美国本身的立场问题,合作起来中东国家不可能不忌惮。

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能和中东国家心合意同,首先得益于中国树立起来的和平缔造者的形象,在合作中不附加政治条件,不针对第三方。但我们做事的目的,也不是要和谁比较。现在巴以局势未定,刚刚和解的伊朗和沙特也被牵涉其中,我们接下来也需做好风险评估,同时贡献政治智慧,争取让巴以早日恢复和平。

#时事热点头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