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IPP评论是国家高端智库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官方微信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导语: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电池技术的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开辟了一条新的赛道。IPP研究员李明隽认为,不同于传统汽车线性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能够形成一个新的产业,例如电池产业、智能驾驶产业等。因此,新能源汽车不仅是一个产业,更是一个包含许多行业的产业生态,汽车生产和消费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模式。

自1885 年汽车诞生以来,世界汽车工业经历了130 余年的历史,经历了三次重要变革。

其中第一次变革发生在1910-1920年代,美国汽车产业引入流水线生产模式,将汽车从奢侈品向标准品转变,迎合了大部分普通消费者的需求,汽车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第一次爆发式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亨利·福特引入流水线生产模式。福特公司通过这种生产方式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使汽车从奢侈品变成了普通消费品,推动了汽车产业标准化和国际化。

该图片属于公共领域(open license)‍‍‍‍‍‍‍‍‍‍‍‍‍‍‍‍‍‍‍‍‍‍

第二次变革在1970-198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推动燃油成本高涨,消费者开始追求低油耗的车辆,彼时日韩的汽车产业迎合了大众需求,推动了日韩低油耗汽车的全球发展;‍‍

汽车产业在2000-2010年迎来了第三次变革,德国汽车产业通过平台化和模块化的生产模式,将零部件标准化水平提升,降低生产成本和时间,推动汽车从耐用品向消费品转变。

全球汽车产业的三次变革最终形成了以美国、日韩和德国主导的全球汽车产业模式。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电池技术的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开辟了一条新的赛道。不同于传统汽车线性产业链 [1],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是分裂的,即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能够形成一个新的产业,例如电池产业、智能驾驶产业等。

因此,新能源汽车不仅是一个产业,更是一个包含许多行业的产业生态,汽车生产和消费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模式。第四次全球汽车产业变革正在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涵盖了从电池制造、电机和电力电子设备生产到软件开发和数据处理等多个行业。 图源:新华社

一、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国际化评估

新能源汽车国际化发展必要性

抓住第四次汽车产业变革机遇,在国际汽车产业结构中获得话语权。相比于美国、日韩、德国等外向型汽车强国,我国的汽车产业长期依赖国内市场,其产品定位多是中低端汽车。

随着电动化支撑技术体系的进步和中国汽车产业在新能源领域的成功起步,我国在新一轮的汽车产业国际竞争中取得先机。但是近年来汽车强国和车企开始加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凭借其品牌底蕴、资本及管理优势不断追赶,因此,推动新能源车企全球化,是打响中国品牌,在国际汽车产业领域获得一席之地的重要举措。

推动新能源汽车企业全球化的进程带动了汽车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与传统汽车产业相比,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全新的产业特征。

新能源汽车不仅是一台汽车,更是智能、电动化、能源等产业的集合体,一台新能源汽车开始国际化进程意味着其产业链也步入了全球市场和全球产业链。

因此,推动新能源汽车全球化,可以带动更多企业走出去,其协同效应明显。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优势


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过程中,中国过去十年换道先行,抓住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先机。

产销量来看,2023年,我国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新能源、智能网联渗透率和产品性能表现全球领先。

新能源汽车作为出口“新三样”,2019-2022年出口金额增幅最大,超过16倍,成为我国出口贸易的新兴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登陆2024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 图源:新华网

产业竞争力方面,无论是产业技术创新还是产业链的智能化转型都在世界前列。例如动力电池产业经过5年的发展,成本下降40%,密度提升40%,电池技术处于全球领先位置。再比如,新能源汽车智能化产业生态逐渐完善,自动驾驶、智能导航、车联网等新兴技术都有代表性企业并有所突破。

在发展机遇方面,近年来,我国提出了一系列的国家发展战略,例如“全面高质量发展转型”,“一带一路”倡议等,为企业转型和企业走出去搭建了平台,增强了国内外企业的信息互通和需求对接。

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化发展的挑战

中国汽车国际化发展缺乏针对性的整体规划。我国汽车产业属于后发工业,起步晚、基础薄弱,在进入海外市场方面缺少关键性的外部支撑环境,如激励政策、法规、金融服务等,导致我国汽车企业国际化动力不足,国际化定位不够清晰。

顶层设计的缺失也使得车企自身对国际化发展重视度不够,大部分企业的战略规划更多的关注国内市场,其国际化资源配置水平和国际化管理能力仍处于发展阶段。

中国车企的品牌影响力不足。在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市场中,话语权依然属于传统汽车强国。在传统燃油车时代,我国的传统车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缺乏差异化竞争手段,其产品性能和质量同质化较为明显,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不明显,难以打响中国汽车品牌。

因此,新能源汽车在国际化进程中,国际市场依然存在刻板印象,打破对中国车企的刻板印象是漫长且艰难的。

全球市场保护主义盛行。欧洲的反补贴调查、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等限制产品的进入;还有一系列的环境和社会责任标准,例如欧盟的减碳新法案《净零工业法案》和《关键原材料法案》,对我国的汽车出口甚至海外投资和建厂都带来不小的挑战。

二、车企的全球化发展传统路径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际化模式尚在探索中,传统汽车产业在过去的130年的发展过程中,不乏成功的全球化案例。可以分为三种:因地制宜式发展投资收购式发展以及营销式发展

采用因地制宜式发展走向全球的企业主要是日韩车企,以丰田汽车和现代汽车为例。

在汽车设计方面,丰田一改传统的适应短距离行驶的车型,针对性地研制出适合美国道路条件的新一代丰田日冕轿车,打入美国市场并获得大量市场份额。同时推广节省燃油的小型车,以满足能源危机后美国人的用车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丰田在1960年代初推出了日冕(Toyota Corona)轿车,这是一款专门为美国市场设计的车型。图源:wikimedia commons

现代汽车为迎合美国市场,在进入美国市场前进行了大量调研,了解美国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以及竞争对手的情况,进而帮助现代汽车确定在美国市场的产品定位和竞争策略。

为了吸引消费者,现代汽车不断推出新车型,改善产品质量,并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可以说现代汽车针对美国市场量身打造了一个产品,成功进入了美国市场,并获得了良好的市场表现。

面对贸易壁垒,通过提高社会责任和出口模式避免矛盾激化。美国为保护本土企业,签订了《日美汽车贸易协议》,限制日本对美国的汽车出口数量。

为了不失去美国汽车市场,日本汽车厂家开始把在美国设立生产据点,1982年,日本发表了《对美国出口轿车的措施》,丰田决定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进行合作生产。在占据美国汽车市场份额的同时,解决当地就业问题并期待着通过合作,为恢复美国制造工业的活力做出贡献。

吉利汽车的全球化扩张主要通过投资和收购,利用海外的品牌和渠道,打入国际市场,适应当地规则。2010年,吉利集团收购了瑞典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汽车,是当时中国汽车行业最大的海外收购项目。此次收购不仅提升了吉利汽车的全球知名度,还为吉利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2013年,吉利收购了英国锰铜控股公司的股份,打开了英国市场。同时凭借其在汽车行业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为伦敦出租车带来协同发展效应,提高了伦敦出租车的环保性能并提供商业机会。

2017年,吉利集团收购了马来西亚宝腾汽车49.9%的股份。9这次收购有助于吉利拓展东南亚市场,提高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2017年,吉利集团收购了美国飞行汽车公司Terrafugia,旨在研发和生产未来出行工具。

此外,吉利还持有奔驰母公司戴姆勒股份公司9.69%的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之一。这些收购活动不仅扩大了吉利汽车的业务范围,也提高了其在全球汽车市场的地位。

不同于丰田、现代、吉利为适应海外市场而做出的努力,特斯拉的全球化模式建立在营销和用车理念的塑造上面,通过推广新颖的用车理念,打开全球电动车市场。

特斯拉汽车作为营销式全球化的代表,2006 年,埃隆·马斯克发布了特斯拉“宏伟秘密计划”四部曲,依次是生产量小而昂贵的电动跑车、适量价格适中的车型、量产价格亲民的车型以及发展新能源产业。

总结来说,特斯拉通过高端切入和大规模营销树立高端电动车品牌形象,再通过中低端车型的下探和放量打开全球电动车市场,让电动家用汽车的概念深入到大众消费者心里。

回顾历史,传统车企在制定全球化战略存在一些共性。首先是寻找有需求的市场并进行产品定位,例如通过打响目标市场的品牌知名度、降低产品价格、调整产品设计以适应当地的市场来获得车企的竞争优势,占领市场份额;其次通过战略调整减少贸易壁垒的冲击,获得更多的合法销售或生产渠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斯拉在通过直营店、展示中心以及网路进行产品销售 图源:新华社‍‍

三、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化发展路径探索

在国家战略方面,宣传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积极承担国际社会责任。例如在海外建厂,解决当地就业问题,购买和使用当地零部件等;承担起社会责任,包括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员工权益和社会公益等方面,与当地社区建立良好关系的同时,打响中国的品牌,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在企业战略制定方面,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市场细分,确立自己的产品定位。丰田和现代的出口模式是在原有汽车产业中寻找新的产品赛道。目标市场已经有较为成熟的汽车工业和汽车市场,丰田和现代通过生产小排量汽车,并依靠与美国的合作的同盟关系,在美国和欧洲的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对中国来说,向欧美传统汽车强国的出口战略和向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出口战略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例如对已经有汽车工业基础的汽车强国推广创新型产品,对没有汽车工业基础的国家出口基础型的产品等。

抓住战略机遇期,利用好国家合作平台。以“新四化”和科技革命为基础的新一轮汽车产业变革正推动新一轮汽车产业中心转移。比较来看,欧美日韩车企在传统燃油车上各有所长,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心仍在中国,因此应把握战略机遇期,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例如“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国际化的平台和机遇,参与“一带一路”的国际项目,能有更多机会与沿线国家建立合作和发展,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1] Lüthje B, Wei Z, Wu D, et al. C hina'snew energyvehicle B at teryindustry[J].

★本文作者:李明隽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 研究助理

点击上图链接,阅读更多李明隽文章

编辑|许菲

IPP专访|郑永年:中美围绕人工智能的对话,不要演变成新的“核武器谈判”

李婷:在康鹭,做“日结大神”

‍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赢在何处?

关于IPP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是一个独立、非营利性的知识创新与公共政策研究平台。IPP围绕中国的体制改革、社会政策、中国话语权与国际关系等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知识创新和政策咨询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IPP的愿景是打造开放式的知识创新和政策研究平台,成为领先世界的中国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