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平地惊起一声“雷”。日本政府宣布将实施核废水排海一举,并得到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支持,顺利通过了相关法案。消息一经确定,迅速引发国际社会广泛热议,谴责之声四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核废水从何而来?是昔日福岛核电站因地震而发生泄露所产生的。曾几何时,日本享受着福岛核电站输出的源源电力,好不惬意!如今,福岛核电站一朝泄露,日本却将一国之责推至世界各国,好没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面对重重阻碍,日本仍一意孤行,坚持将核废水排入海洋。日本认为,这本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却没有料到仅过去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已衍生出无数麻烦。核废水排海带来了那些连锁反应呢?日本又该何去何从?让我们一起往下看看吧!

自私决定,贻害无穷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对于原子能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开发程度也越来越高。核电站的建设,就是原子能开发的一处生动写照。特别是清洁能源需要的攀升,让原子能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青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相关资料显示,全球目前共有超400座核电站。它们,占据着全球能源供应的绝对领导地位,成为了各个国家能源供应的“中流砥柱”。不得不提的是,核电站既是一座“宝库”,也是一个“定时炸弹”。稍有不慎,便会危害四方。

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是截至目前最为严重的核电站事故。事故现场之惨烈,让无数国家和民众震惊不已,也让全球民众深刻认识到了核电站的威力。为了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世界各国在管理核电站时无不小心谨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遗憾的是,又一核电站事故还是于2013年3月发生了。当时,日本遭遇9级地震,各处建筑皆难逃一劫。福岛核电站也受地震影响发生了核泄漏,严重污染了福岛周边环境。瞬息之间,福岛周边地区生机了无,满目疮痍。

更让人们感到焦虑的是,福岛核电站的危害远不止肉眼可见的那一瞬间。因为核能的特殊性质,福岛核电站所产生的污染物质经久不散,恐将持续危害生态数十年。这对于国力有限的日本而言,无异于灭顶之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解决核污染问题,日本政府也曾积极应对,实验过许多科学措施。只可惜,日本政府的举措终究是“杯水车薪”,难以根治核污染问题,反而让事态不断恶化。直到福岛核电站泄露10周年之际,日本政府仍没有妥善处理核污染问题。

连年升高的核污染处理费用,让日本政府不堪重负。如何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核污染问题,成为了摆在日本政府面前最为棘手的事情。眼看着凭借一国之力承担核污染处理问题已“捉襟见肘”,日本便想要将世界各国皆“拉下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日本宣布将核废水排入太平洋。此话一出,震惊四座。要知道,核污染物除非经过特殊处理,否则很难在自然环境中被分解。这也就表明,日本将核废水排入海洋,等同于将全球都拉入“核污染”的圈套之中。短时间内核污染的危害或许不明显,但也经不起长时间检验。

日本如此赤裸裸的损害国际利益,怎能得到周边邻国的支持?很快,多个国家都针对日本核废水排海一事做出了回应,纷纷指责日本是在“为祸全球”。或许有人会感到好奇,日本将核废水排入海洋当真是无奈之举吗?实则不然。

人祸横生,天灾不断

时至今日,日本已陆续完成了5次核废水排海任务,累积排入海洋的核废水超过3万吨。尽管已排放了如此巨量的核废水,但这也仅仅只是日本排污的一个开始而已。超130万吨的核废水仍旧存储在日本,且每年还会继续生成超90万吨核废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日本政府的消息透露,核废水排海一事恐将持续30年之久。届时,日本周围海域都将被核废水包围,太平洋也将深受核污染之害。到那时,将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置身之外,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幸免于难。日本政府已成功将日本的灾难“嫁祸”给了全球,手段之下作,令人不齿。

事实上,核废水排海也并不是治理核污染的最佳举措。仅从耗时30年之久就能够看出,这种方法太过费时费力。有专家分析认为,直接清理核废渣是最高效的举措。从源头处直接将核污染物分解掉,后续的问题也就能够迎刃而解了。但是,这将耗费大量的资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日本真的没有能力去处理核废水,国际社会绝不会坐视不管。然而,事实却是日本仅仅是为了省钱,就公然拉踩全球。有媒体消息称,日本政府完全能够在本国之内处理核废水。但面对巨额资金,日本政府选择了退缩。

此前,日本政府曾言之凿凿的表示,核污染问题将于本世纪中叶到来之前彻底解决。但当真正面对问题时,日本却是一退再退,迟迟拿不出实际行动。正是在日本政府的刻意拖延之下,福岛核电站泄露所产生的危害才越来越大。最终,让日本政府失去了污染处理的控制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日本因决定核废水排海而备受谴责之时,日本国内也频繁发生了一些事故。据日本媒体近日爆料,核废水处理机构的一名工人无故晕倒,整个核废水处理设施也全部陷入停电状态。目前,外界对停电的真实原因还不清楚。

除此之外,有关核废水的事故在日本更是屡见不鲜。此前,核废水处理设施就曾多次被爆料发生过核废水以及核污染物泄露,还曾因地震而被紧急暂停。层出不穷的各种意外,很难不让人们联想到是否是天意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遭遇种种阻碍,日本仍是坚持将核废水排入了海洋。可是,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连锁反应就让日本“傻了眼”。核废水排海一事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反而将日本彻底拉入“无尽的深渊”。

连锁反应,令人心惊

在日本决定排放核废水之处,曾有各种关于排放后果的科学性论断。虽然科学家言辞犀利的指出了核废水排海的严重危害,但那时的日本政府却并不相信。或者说,日本政府不愿意去相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日本看来,短期受益便已足够,何必纠结长期影响呢?这,就是日本政府鼠目寸光之处。根据相关专家的推断,日本排放入海的核废水将在海洋中不断堆积。这些污染物质一进入海水中,必然少不了污染鱼类。

要是不吃鱼,是否可以免遭污染物质之害呢?答案是否定的。虽然核废水一开始污染的是海洋,但众所周知海洋对于全球生态的重要作用。当海洋中的核污染物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便会散布至全球各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污染物可以通过食物、雨水,乃至空气来到人们的身边,危害人们的健康。试问,谁能永远不喝水呢?又或者永远不呼吸呢?一旦暴露在核污染物中,轻则身体不适,重则突患恶疾。最为令人担忧的是,核污染还可能造成基因突变,损害子孙后代。

海洋作为日本排放核废水的直接受害者,最先做出了反应。2023年12月,仅拒绝日本排放核废水入海几个月的时间,部分海洋生物就遭到了灭顶之灾。在日本的一处海滩,无数沙丁鱼的尸体陈列其上,令人痛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的渔业部门最后打捞死亡沙丁鱼超过85吨。如此大规模的沙丁鱼死亡事件,是极为反常的。显而易见,这与日本核废水排海必然有关关联。不过,日本政府对此却闪烁其词,始终不愿意面对。

与此同时,日本周边海域也频繁打捞出各种奇形怪状的鱼类。它们,都是因核辐射而产生了变异的鱼。令人作呕的特殊外形,“诉说”着它们遭遇的核污染多么可怕。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日本政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渔业,一直以来都是日本的支柱性产业。日本许多民众都依赖渔业为生,与海洋朝夕相伴。眼下,受核废水排海影响,日本的海产品遭到多国市场抵制,渔业贸易一落千丈。日本政府的税收,也必然将受到相应程度的消极影响。

许多日本渔民没了生计,不得已多次声讨政府。对于渔民的不满,日本政府拿出了短期补助用于安抚。可是,日本政府的补助能够维持多久呢?治标不治本之策,难以长久。等到渔民“弹尽粮绝”之时,日本政府逃不过再次面临民怨沸腾之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核废水排放问题而产生的,还有日本民众的健康问题。受到核污染迫害的,远不止日本附近海域中的鱼。所有的生物,都难以躲过核辐射的伤害。

数天之前,一支来自联合国的调查队伍曾到访过日本。当调查人员对日本进行核污染调查时,他们吃惊的发现不少日本民众血液中辐射物质的含量已经超标。日本政府的不作为,终究还是日本民众“抗下了所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日本国内“一片狼藉”的时候,日本政府所承担的国际压力也是与日俱增。针对日本核废水排海一事,多个国家都明确表示了反对态度。中国、俄罗斯、韩国等日本邻近国家,更是态度强硬,坚决抵制。

面对内外双重压力,日本政府还是没有停止污染海洋的行动。只能说,日本政府当真是执迷不悟。它试图将核废水的处理压力转嫁全球,却忘了日本也是全球的一份子。日本即便能解一时燃眉之急,也必然会自食恶果。

结语

日本排放核废水入海,所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极其糟糕的。无论是连日累加的海洋污染,还是日本民众的怨声载道,亦或是国际社会的舆论谴责,都让日本政府深受其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所谓,自作孽,不可活。日本之所以会处于今时今日的尴尬地步,与其自身的自私与逃避密不可分。为今之计,日本只能“悬崖勒马”,回头是岸。只有停止排放核废水入海,日本才能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