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一个成年人,天天不上班,不挣钱,还问父母要钱出去胡吃海喝,享受生活,那外界的第一反应肯定认为此人是啃老族,是趴在父母身上吸血的“蛀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随着时代的发展,“啃老族”也在意识和形态上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新型啃老族”有学历,有文凭,身体健康,却不上班,但是也不问父母要钱,只是呆在家里,不社交,不消费,唯一的消遣就是打游戏,追追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型啃老族”区别于单纯意义上的啃老族,他们又被称为“蹲族”

蹲族诞生的背后原因

大多数人认为,成为蹲族无非就是逃避现实,蜷缩在自己的世界,降低生活欲望,不用努力挣钱,拒绝结婚生子,不用承担家庭压力,甚至有人认为这类人就是懒惰使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其实不能这样简单的一概而论,任何现象的背后都有复杂的原因构成。

从小到大,父母最常唠叨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学习,将来能有一份好工作,不用下苦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达到这个“愿望”,无数父母天天逼着孩子学习,成绩高于一切,不用洗衣做饭,和学习无关的社交锻炼通通被砍掉,这也造就很多孩子只会读书,不擅长人际交往。

在2019年公布的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中,5000份的调查问卷,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表示不会做家务,在大多数00后中,会自己洗衣做饭的更是少之又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某社交平台上,有网友留言说:公司新进来一个00后的小姑娘,因为被要求打扫办公室卫生愤而离职,对此下面的网友评论五花八门。

有人说在中小企业里,很少有专门的保洁,办公区域的卫生都是自己打扫;

也有人说00后都是来整顿职场的,我们是来工作的,又不是来打扫卫生的;

还有人说估计是家里有矿,才能这么任性,说不干就不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管怎样,因为一点小事离职不干,本身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去据理力争,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是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人的正常表现。

而学校的教育轨迹也出现了偏差,在中小学阶段,安全问题大于天,前段时间火爆全网的新闻——消失的课间十分钟就是典型的例子,下课铃声响了,除了喝水上厕所,偌大的操场空无一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专门为此做过一项调查,1900多名家长,其中75.2%的家长认为中小学生的“安静小课间”现象普遍,这种被圈养的管理方式压抑少年天性,导致孩子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

根据权威机构的发布的消息称:中国14.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据总共人数的30.28%,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试想一下,在这样教育环境中成长的学生,将来走上社会之后,他们的抗压能力和受挫能力是否抵得住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现实。

而到了大学阶段,学科设置的不合理,学习的内容和社会严重脱节,比如明明是冷门专业,却扩招几百人,步入社会以后,哪有那么多相匹配的工作岗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高校扩招,大学生数量一年比一年高,而就业形势却一年比一年严峻。2023年,全国有1158万大学生毕业,而2022年大学生1076万。

要想不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处境,大学生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可2023年毕业生尚未找到安稳的落脚行业,2024年的大军便接踵而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各大招聘平台公开的数据来看,2022年毕业的大学生有50%以上半年之内没从事过任何工作,这将近一半的大学生,有在家考公的,有在家继续深造学业的。

但是考公和考研属于金字塔的顶端,名额稀少,成功上岸的又有多少人,所以这里不乏打着学习的名号在家里蹲着的人,成为蹲族的一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没人愿意成为社会的隐形人,但是父母过高的期望,社会的残酷,以及对未来的迷茫让很多人无所适从,也找不到人生价值。

时代的不同,意味着人的追求也不尽相同,上个世纪,吃饱穿暖是人生目标,能吃上一顿肉,穿上一件新衣服就是最开心幸福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现在物质生活无比丰富,吃饱穿暖早已无法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那就需要寻找新的人生意义。

可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在意的却只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却鲜少教孩子们如何在社会生存。

也正是缺少对现实社会的准确认知,导致很多孩子走出校园之后发现,成绩不过只是一时之需,可此时的他们无论怎样后悔,都为时已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带着对命运的质疑,带着对学校、家庭教育的不满,这类人开始对社会产生厌倦甚至是恐惧,他们想尽办法拒绝和社会接触,而没有需求自然也就没有消费的欲望,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为了所谓的 “蹲族”。

参考资料:
读者:2024-03-25:“新型啃老”正在蔓延,70岁大爷的一句话,揭开了上亿人的生存现状
光明网:2021-03-18:大城市“蹲族”,需要怎样的“拯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