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不想走进一段“出轨”的婚姻,遭受背叛带来的心灵创伤。

有人提议,既然“出轨”给人伤害这么大,为啥不列入刑法,杜绝这类事情发生呢?

比如给第三者判坐牢,给背叛另一半的人判定赔偿精神损失费,并在离婚原因上注明出轨之类的。

有了刑法作为枷锁,出轨的事件不是就会大大降低,这样世界不是会更美好?婚姻不也会更稳固吗?

这种想法真的很美好,也真的不现实。

“出轨”为啥不列入刑法?这个问题涉及了法律、道德、情感等等多方面的问题,我相信就算是专家学者也未必几句话就能讲清楚。

这么想,无非是希望用“法律”来帮我们降低婚姻出轨的风险。

可生活中,有风险的事情比比皆是,我们终究无法将所有不想承担的风险都转嫁出去。

与其纠结这个问题,不如专注于如何更好地经营婚姻,如何规避婚姻出轨的风险,如何应对出轨的婚姻,以及如何在失败的婚姻里重获新生来得实在。

人生到处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不能总是乞求外界来帮我们消除“无力感”,而是需要修炼出内心的“掌控感”,最终拥有自给自足的安全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刑法也不能帮你解决婚姻中的“无力感”

如今,很多人对于婚姻和爱情的理解很局限,觉得婚姻只是带来幸福的一个途径,是获取爱的工具,会陷入很多误区:

神化爱情,弱化经营

误以为爱能解决一切,只要有爱,什么都不是问题,对方会一直无条件爱你、包容你的一切。

强调得失,弱化成长

总是把眼光聚焦到对方有没有为了做了什么,是否满足了你的需求,而忽视掉幸福的婚姻,也是需要付出与包容的,也是伴随着痛苦、内省与成长的。

一旦我们用这样的眼光看待婚姻和爱情,就会对伴侣抱有非常高的要求,很容易陷入“应该思维”中,觉得伴侣就“应该”如何对待自己,如果没有得偿所愿,就会觉得这是“不应该”的。

当我们企图让对方做我们认为的“正确”的事情,把婚姻引导到所谓“正确”的方向上时,会发现,伴侣的想法和婚姻的走向,终究是我们无法掌控的。

当我们发现无论我们做了再多努力,婚姻也不会完全按照我们理想中的轨迹发展,这种“不确定性”会让我们痛苦,“无力感”也会随之出现。

为了抵御这种无力感和不确定感,很多人开始把希望寄托于外界,甚至想要搬出法律来为我们负责。

“出轨给人伤害这么大,为啥不列入刑法?”

我们是如此害怕会遭遇一段出轨的婚姻,但主观上似乎又没办法控制这种风险,于是我们就寄希望于法律来帮我们降低风险。

有了法律的监管,似乎这种“无力感”和不确定性就能少很多,对于婚姻也会更加有信心一点。

但这种想法终究是治标不治本的,不但不会消除“无力感”,反而会加剧“无力感”。

因为你会无意中忽略掉很多自己该做的努力、该规避和该承担的风险,忽略掉自己可以发挥的主观能动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把“无力感”转变为“掌控感”,才能抵御婚姻的“风险”

不仅仅是婚姻,任何事情都存在风险:

挑灯夜读,会有落榜的风险;

投资生意,会有失败的风险;

与人交往,会有遇人不淑的风险:

我们没有办法要求这个世界所有的事,都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也没办法要求所有人都做到不欺骗,诚恳、真诚地和我们相处。

人生在世,事与愿违是难免的,很多风险只能由自己承担。

但我们真的是“无力”的吗?

不是的。

虽然我们没办法完全决定事情的结果,但却能一定程度影响事情的走向。

挑灯夜读没考好?没关系,好好总结经验,优化学习方法,查缺补漏,争取下次考好;

生意失败?没关系,总结经验,下次就知道该如何规避风险,避免类似事情再次发生。

遇人不淑?没关系,至少积累了识人的经验,提升了识人的能力,下次就不会那么容易被骗了;

做事情前,提前权衡利弊,做好风险评估;

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推动事情往向好的方向发展;

不幸失败,就调整好心态,总结经验,争取东山再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何做出最有效的努力,如何最大程度上规避风险,如何应对失败,如何总结经验教训,如何拥有触底反弹的能力……这是我们必须学会的能力。

我们不能偷懒儿,把所有事情都交给外界来帮我们监管与负责。

人生中的很多事情,确实有“无力”的那部分,但也有可以“掌控”的那部分。

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能控制的那部分,忽视不能控制的那部分。

但很多人往往是,做不好自己能控制的那部分,却把全部眼光都放在不能控制的那部分,焦虑和痛苦随之而来。

在生活的不确定性中,真正的安全感不是乞求外界给你某种“确定”的结果,而是来自于你自己的“主心骨”给的确定感。

我不抱怨责怪其他人和事,乞求让外界为我负责,而是清晰地明白,我自己才是自己的依靠。

我知道挫折和不确定性才是人生的常态,所有才更加茁壮自己的心力,不被任何挫折所击倒。

我能够在每一次和挫折的斗争中,调动所有主观能动性去做好能做的那部分,不断地总结经验,迭代自己的能力,不断地变强再变强。

这就是人生的“掌控感”。

婚姻也是有风险的。

我们常说,出轨不是婚姻失败的原因,而是结果。

大多数时候,出轨前的婚姻,往往已经有了裂痕,出轨只是“问题婚姻”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不能说,因为自己没有经营好婚姻,就怪婚姻伤害自己,还企图搬出法律来负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婚姻,我们需要做好自己能“掌控”的那部分:

走进婚姻前,认真地选择伴侣,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对婚姻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不神化爱情也不盲目悲观,明白婚姻是需要经营的。

在婚姻里,真诚地对待对方,愿意付出且并不带怨言地承受代价,能看到对方的无能为力,也能看到自己的局限,活出一个更好更强大的自己,最终真正爱上自己。

即使婚姻出现了问题,也不沮丧,愿意认清复杂幽微的人性,愿意及时修正偏离正轨的婚姻,即使最终结果不尽人意,也永远拥有转身的勇气。

这就是婚姻里的“掌控感”。

人生在世,我们不可能什么都要求别人来为我们负责,而是要把“掌控权”牢牢地握在自己手里,我们总要在一些经历中,去体验什么获得什么体会什么,同时也得到成长。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明白婚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也才能在婚姻中获得真正的幸福。

03如何获得婚姻中的“掌控感”?

过于乐观或者过于悲观的看待婚姻,都会让我们丧失掉“掌控感”。

过于乐观,会神化爱情的力量,觉得只要有爱,就什么都不是问题;

过于悲观,会弱化自己的力量,觉得“失败”才是婚姻的常态,我们做什么都无济于事。

只有对婚姻抱有正确的态度,才能拥有婚姻的“掌控感”。

心理学上有个词语叫“防御性悲观”,是由斯坦福心理学博士、著名心理学家Nancy Cantor在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的,指的是人在面对问题时,考虑和分析可能出现的最坏的结果,做出应对计划。

防御性悲观,是一种未雨绸缪的心态,是一种预测消极后果,并采取相应措施的积极心理策略。

它不是绝对的悲观,而是适当的悲观,不是恐惧可能发生的危险,而是做好准备,防范风险,即使危险真的发生,也可以有条不紊地面对和处理。

悲观者抱怨风大,乐观者期待风停,而防御性悲观者则会调整风帆。

在婚姻里,我们不妨做个“防御性悲观”者,提前评估好所有的风险,同时,拥有面对一切的勇气。

防御性悲观者的安全感,不是来自于没有危险,而是来自于充分相信自己应对危险的能力,从而允许危险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像《少有人走的路》里所说的那样:

“人生唯一的安全感,来自于对人生不安全感的充分体验。”

想要拥有“掌控感”,除了拥有“防御性悲观”的态度,还需要遵循两个原则:

01少说“应该”,多说“无需”

“应该思维”不但为我们带来无尽的痛苦,反而会丧失掉自我主动性,让我们永远在“对方应怎样”的僵固思维里打转。

没有什么是“应该”的,即使对方做出了多么人神共愤的事情,那也只是对方的事情。

对方没做什么“不应该”的事情,他只是做了我们不希望发生的事情,但没关系,他无需满足我们的需求。

我们无法改变别人,只能改变自己。

摆脱“应该思维”,可以让我们好好地接纳一切“事与愿违”的发生,也能让我们从“无力感”中跳脱出来。

我们需要对现在发生的一切负责,并在现有的情况下,采取最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去做好自己能掌控的那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少问为什么,多问怎么办

把精力放在好好地解决问题上,而不是一味地纠结原因上。

适度的内省可以,但很多人对于原因的分析,只是在抱怨和抒发“无力感”。

“为什么他会出轨?”

“为什么他要如此伤害我?”

“为什么出轨对人伤害这么大,却不犯法?”

在纠结无数个“为什么”时,我们的“无力感”会加剧,无法直面问题,浪费解决问题的精力。

与其纠结与抱怨,不如好好想想,我们能做些什么?该怎么做?

面对事与愿违时,内心强大的人不会不停地追问“为什么”,而是投入全部精力,运用所有的主观能动性让事情往向好的方向发展,最大程度地为自己负责。

真正的安全感,从来不来自外界,而是来源于内心的独立和强大。祈求外在安稳,不如修炼自己,愿我们都能内在富足,拥有自给自足的安全感。

本文首发知乎平台:陈曼、王筱、张妍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