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行业处于快速发展中。为了提高经济、达到国家计划目标。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决定召开一次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大会于1956年4月20日展开。

赴会的人来自五湖四海,优秀者逐一上台接受毛主席亲自颁奖。但是这么多领奖人当中,只有一人令毛主席当场激动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衣着朴素简洁,头发梳的一丝不苟,苍老的脸上布满岁月留下的痕迹,双眼炯炯有神。他和成百上千的赴会人员一同看着台上众多领导人,殊不知自己也已经被台上的周总理发现。

“主席您快看,那个人像不像我们以前的老班长?”说话时,周总理言语中透露出激动和惊喜。

老班长三个字让毛主席神色一动,他顺着周总理的视线看过去,那张熟悉的面孔一瞬间勾起所有的回忆。毛主席走过去亲切的叫了一声“班长”,和多年不见的战友叙旧起来。

大家都很好奇,这个被毛主席叫班长的人是谁?为什么毛主席对他如此亲切?一切还要从1929年说起。

加入红军的契机

他的名字叫李开文,是安徽省金寨县人。当时国内局势复杂,大多数地区都陷入内战中,安徽作为一方大省也不能独善其身,李开文也是在这个时候了解到红军。

只不过他当时并没有加入其中,因为李开文没有读过书,文化不高,只能从旁协助红军的工作。

虽然做的工作都不是主要工作,但是李开文从不偷懒敷衍,一直勤勤恳恳力求最好,和他一起共事的人对他称赞有加。

李开文为人开朗和谐,在红军内部也口碑有加,他的勤奋努力很快被红军领导看到,最终被提拔为担架一班的班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2年,李开文所在的团接到上方的命令:需要他们立即撤离转移到指定地点。

命令下达的一瞬间李开文犹豫了一下,因为这里是他生长的地方,家里还有温柔的妻子和一对可爱的孩子。

可是在国家大义面前,他只能狠心留下妻儿跟随部队一起转移

经过家门口的时候,他的儿子一边哭一边跑来挽留,李开文心存不忍,但还是转头离去,这一别就不知道能不能再见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4年,国民党集结兵力倾巢出动围剿共产党。

为了摆脱敌人的围剿和追捕,毛主席和一干领导人商议出一条转移计划,退出他们原本的根据地,和另外两大主力部队汇合,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征”。

李开文作为红军的一员,也加入到长征的队伍中。

长征队伍中基本都是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李开文在其中就仿佛大家的长辈一样,他用心照顾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们”,也亲眼看到自己的战友在战场上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军在长征期间面对的挑战除了敌人之外,还有恶劣的天气和自然环境。

在过雪山草地的时候,大部队的食物资源稀缺,搜集来的柴火因为被雨雪打湿很难生火,很多士兵没能抗住饥饿和寒冷,永远留在了这个地方。

李开文心急如焚,只能想到一个“馊主意”。

他把湿冷的柴草裹在自己腹部,用身体的温度烘干柴草,等到大部队停下来的时候柴草也烘干了,就可以点燃柴草为大家取暖,尽量减少战友的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他知道这么做只是杯水车薪,不是长远之计,可是看到这么多人因为没有火源而受冻,他宁愿牺牲自己一个人来换大家的平安。

这种办法没坚持多久,就被同行的战友发现,大家都被李开文的举动所感动。

红军队伍刚脱离恶劣的自然环境,又迎来国民党的枪林弹雨和炮火。

战机的声音在天上响起,如同一道又一道催命符,身边都是战友牺牲时的模样,李开文看到熟悉的战友在炮火中四分五裂,他想扑上去救人却已经来不及了,枪子从耳边擦过穿透其他战友的身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顾不上已经牺牲的战友,转头不停歇地救其他士兵。直到一个炸弹掉落在附近,炸开的碎石砸到李开文身上,他整个人也被淹没在石堆中。

大家扒开石堆,本以为李开文牺牲了,没想到一探查发现他还有气息,众人见状赶紧把他拉出来。

这场战役中李开文虽然侥幸活了下来,但是身体已然残疾,双耳听力受损,以后都不能参于前线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得知身体无法好转的消息后,李开文以为从此都不能再报效祖国,情绪变得低落,但是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

因为没过多久,中央对他新的任命下来了,有了新的目标李开文眼神逐渐恢复神采。

机缘巧合结识主席

凭借着英勇救人的举动,李开文的名气传到中央,上方领导人得知他因为战争救人落下终身残疾后,决定把他转移到中央炊事班担任班长

炊事班虽然不能直接参与前线的作战任务,但是他认为,后勤对于前线来说也十分重要,士兵们只有吃饱饭才有力气打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达新的工作岗位之后,李开文全身充满干劲,恨不得马上挑水做饭。

他最开始以为,只要把饭最好就算完成自己的职责了,可是在这里做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中央的后勤也存在很多弊端,比如说管理不严格。

原来,李开文小时候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所以没钱上学,只能趁着加入红军后慢慢学习,这天他做完本职工作后,闲来无事翻看了一下炊事班的账本,这一看才发现,他们日常的饮食开销连账本上费用的一半都不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一番调查才发现,原来经常有“别人”跑到他们这里来蹭饭。对于纪律严格的中央来说,这种情况当然不允许发生。

李开文叫来炊事班所有成员,重新制定规则并立即执行,让炊事班的风气焕然一新。与此同时参加前线作战任务的领导们也发现伙食丰富了起来,派人一问才得知原委,纷纷夸赞李开文。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到了炊事班后,李开文开始潜心研究厨艺,各种地方菜他都能拿捏自如。

一天中午,毛主席和往常一样召集几名领导人开会,到了饭点的时候士兵端来饭菜。其中一道红烧肉做的色香味俱全,和以前的菜品大不相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烧肉味道很好,毛主席吃了一口和周总理闲聊起来:“你们炊事班换新的师傅了?”

周总理笑了笑回答:“最近新换来的,叫李开文。”周总理对李开文的印象也非常深刻。

随后周总理又告诉毛主席,李开文是因为在长征期间保护战友导致耳朵受伤,不能参加前线工作,这才调到后勤来。

有了周总理的介绍,毛主席对李开文有了印象。而在之后的一次中央紧急撤退中,让毛主席彻底记住了李开文

当时国民党忽然派军突袭,中央在接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安排大家撤离到安全地区,炊事班自然而然也要跟着一起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当李开文带着炊事班的人到达指定撤退地点之后才发现,他们所带的食物根本不够。

他担心粗略的食物会影响到主席以及其他领导人的生活,于是当晚做出一个冒险的决定,那就是返回原来的根据地偷偷取回腌制好的腊肉、鸡鸭等等。

本以为这件事情没人知道,但是毛主席在吃饭的时候却发现端倪。根据他们以往紧急转移的经验而言,这种情况根本吃不上这么精细的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毛主席叫来李开文一问才得知真实原因,毛主席生气道:“为了我们的区区一顿饭你们就冒这么大的险,我们哪里忍心!就算挨饿,也不能让你们冒险!”

毛主席的一番话让李开文感动不已,同时李开文的名字也让毛主席牢记多年。

拒绝做官返回家乡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刚成立的中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大量岗位缺少经验丰富的人。这时候天津要建设一座制糖厂,但是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适合当副厂长的人。

这时,毛主席忽然想到自己的炊事班班长,于是让新政协委员会秘书长李维汉去向李开文安排职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维汉本以为这件事能够轻轻松松办完,没想到当他把这个消息告知李开文时,李开文却表示拒绝。

他说道:“当初我离开妻儿参加红军,现在已经过去十七年,欠他们的‘债’该回去还了。

原来他这么多年,一直念念不忘的还是自己的家乡和家庭。李开文拒绝的理由是人之常情,李维汉不再劝他,回去之后把这个结果告知给毛主席。

毛主席得知消息之后,对曾经的老班长极为不舍,本想去亲自见一见李开文,没想到李开文先一步来到香山别墅见他。

毛主席热切招待人进来,开口第一句便笑意洋洋地问:“听说你要回老家还债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开文也如实阐述原因,表示还债只是其中一方面。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

他虽然自加入红军之后在不断努力学习,但是学识仍然跟不上那些从小读书的人,还不如把副厂长的位置交给更有能力的人。

李开文是一个深明大义的人,毛主席也很了解他,知道他离家十七年想家了,于是不再挽留。

辗转多年终于回到熟悉的地方的李开文发现,这里和十七年前的模样大不相同了,既陌生又熟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遵循记忆中的路回到生长的山村,怀着忐忑的心情想见见自己的妻儿,想象着妻儿如今的模样,却发现这里已经人去楼空。

李开文大为吃惊,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他多年不归家失去消息,妻子以为他战死前线,已经带着儿子改嫁了。

李开文得知消息之后只能慨叹世事无常,他没有再去寻找妻儿的踪迹,因为不想打扰他们如今平静的生活。但他对这个小山村仍然是怀念的,于是在这里安顿下来,担任附近粮站的站长,平稳的度过了晚年生活。

结语

李开文先生是众多革命人士中的茫茫一员,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后辈学习

同时他也是一个心怀家庭的人,虽然为了祖国大业不得不离开温馨的家庭,却仍然铭记妻儿多年,他对于家庭的忠诚和坚定也很值得我们学习

  • 作者:清欢
  • 编辑:夜雨声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