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在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之际,上映了一部与长征有关的电影《勃沙特的长征》,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瑞士籍英国人勃沙特奇特的长征之路,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向世人展示了当年红军的艰难历程和顽强精神,在贵阳首映时就好评如潮。

众所周知,在长征队伍中,也有一些外国人的参与,共产国际的李德就是其中之一。这位来自德国的共产主义者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深度参与了中国红军革命进程,虽然在其指挥下,给中国红军造成难以挽回的惨重损失,但在长征路上,周恩来却仍旧指示好好照顾他,称:“李德不远万里来华,精神可嘉”。

那么,这个勃沙特又是何许人也?他为什么会参与红军的长征壮举呢?在此期间又有什么样的动人故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万里传教遇红军

鲁道夫·勃沙特1897年出生在瑞士,后来跟随父母搬到了英国生活。10岁那年,一位英国传教士从中国回到了英国的曼彻斯特,他向包括勃沙特在内的众人介绍了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虽然那时候的中国对于西方人来说不再神秘,也不再像马可波罗描绘的那样是一个遍地黄金的富饶国度,但许多人仍然不曾去过遥远的东方,对异域风情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勃沙特就是如此,他第一次了解到了中国,也对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家产生了无限向往之情。为了以后能到中国传教的需要,勃沙特开始接受各种训练,他开始学习中文,阅读与中国有关的书籍,了解中国的社会人情和乡土风貌,还主动找去过中国的人了解当时中国的真实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越深入研究中国,勃沙特越对这个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国家充满了好感,他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根据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给自己取了一个中国名字“薄复礼”,以表示自己信奉克己复礼的学说。

1922年,年仅二十五岁的勃沙特受到英国基督教会的委派前往中国传教,他也终于来到了神往已久的国度。从此之后,勃沙特就在贵州境内的镇远、黄平、遵义一带传教,并深入民间,彻底了解中国的真实风貌。1934年10月1日是一个令勃沙特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勃沙特在路上遇到了红军,并被俘虏。

从这个角度来说,勃沙特等人一开始是作为可疑分子被红军俘虏的。不过,红军对他们礼遇有加,不仅没有被特别针对,反而还享受到了超出普通红军士兵的待遇,勃沙特后来也跟随红军走过了一年多的长征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勃沙特的长征之旅

勃沙特是第一次同中国红军正面接触,他对红军的第一印象是装备极差, 但士气高昂,最使他印象深刻的是红军不贪财,这与国民党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形成了鲜明对比。而在之后一年多的朝夕相处中,红军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虽然条件艰苦,到那时红军在生活上尽可能地照顾这个外国人,令他特别感动。

他在自己的书中写道,在行军途中,他的鞋破了,有战士将自己的鞋脱下给他穿;住宿时,他睡在用稻草铺垫的床上或寺庙的地板上,而战士们则都睡在潮湿的泥地里;为了照顾他,红军还分配给他一匹宝贵的军马用以代步;在营养上,红军也尽可能地为他单独提供加糖的米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这段特殊的经历,勃沙特还与萧克将军产生了特殊的友谊。被俘第二天勃沙特被请到设在一处破庙里的兵团司令部,萧克将军希望他能够帮助翻译一张法文版的贵州省地图。

当时在一座教堂里,红军缴获了一张大小一平方米左右的贵州省地图。萧克将军如获至宝,因为红六军团刚刚进入贵州地界,不仅缺乏向导,对于道路也十分不熟悉,能有一张标准的地图对于行军打仗来说就是最好的路标。只是,这张地图虽然精准,却是法文标注的。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萧克将军将勃沙特请去,希望他能够进行翻译,勃沙特没有拒绝,十分愉快地接受了这项任务。对于萧克将军,勃沙特印象很深,接受了翻译任务后勃沙特立即就投入到工作中,对于红军来说,早一天掌握地图, 就早一天安心。当天晚上,勃沙特一边翻译,萧克将军一边记录,两人一直工作到大半夜,才将这张地图全部翻译成了中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张地图在此后红六军团转战黔东和红三方面军会师的行动中起了不小的作用,而也正是这次合作,使得勃沙特对红军产生了良好印象。长期在红军中生活, 使得勃沙特能够真正深入地了解红军,他认识到红军是广大穷人的队伍, 是为劳苦人谋利益的救星。

1936年4月,红军到达昆明后决定释放勃沙特,实际上勃沙特也早就不是所谓的“俘虏”了,他是红军队伍中的一员,受到优待,也收获了朋友和友谊。

临行前,萧克将军邀请勃沙特共进晚餐,甚至还亲自下厨做了一道蒸肉为其饯行。从1934年与红军相遇到1936年离开红军队伍,勃沙特与红军战士们同吃同住了足足十八个月,在这漫长的时间中,勃沙特彻底的了解到了红军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有着怎样的信仰,又是为谁而战斗和牺牲的,他深深被红军的伟大精神所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之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勃沙特一边休养一边整理红军时期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最终用三个月的时间,以口述形式完成了这部十万多字的《神灵之手》,这也是第一部由外国人记录并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书籍,比人们熟知的《西行漫记》还要早了一年多。

1950年,勃沙特在离开中国之前动情地说道:“我自认为了解红军,他们有崇高的信仰和坚定的信念,是值得信任的朋友!”

勃沙特在中国前后生活了二十多年,晚年独自生活在曼彻斯特的一栋两层小楼里,安心撰写着他的宗教小册子,还有2名中国留学生房客来照料他的生活,也算是令他非常欣慰。1986年5月,萧克将军还托人给沙伯特带去了一封信,在信中,将军回忆并感谢了五十年前勃沙特帮他翻译地图的往事,感慨往事如烟,令人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