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杨 建 每经编辑:彭水萍

近期,港股市场反弹引发外资机构关注。6月5日,港交所披露的数据显示,摩根大通抄底不手软,近期在港股市场大手笔增持了多只股票,1天之内扫货金额超过33亿港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视觉中国图

近期,摩根大通公开表示,自2023年10月底起,就开始全面看好中国股票,如果中国企业的业绩好转,外资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对中国股票的配置。5月份外资密集调研上市公司,摩根士丹利等79家QFII机构密集调研上市公司合计95家。

港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近期,A股市场指数虽没有大跌,但个股却惨不忍睹,而港股市场经过调整之后,迎来了外资机构的抄底。6月5日,港交所披露的数据显示,摩根大通近期在港股市场大举增持了多只股票,1天之内扫货金额超过33亿港元。

5月30日,摩根大通增持香港交易所647.1767万股,增持总金额约17.07亿港元。同日摩根大通增持招商银行H股4000万股,增持总金额高达14.14亿港元;增持中国中免H股73.9187万股,增持总金额约4809.03万港元;增持哔哩哔哩H股143.6454万股,增持总金额约为1.54亿港元。

实际上,追捧港股市场的资金并非只有外资,内资机构追买港股也很凶猛,今年以来内资净买入港股的速度极快,甚至接近2020年基民们跨过香江抢夺定价权时期的速度!对此,同威投资董事长李驰告诉记者,过去几年港股经历了美联储加息等多重负面因素影响而大幅下跌,恒生指数已经多次跌至历史最低估值分位数附近。本轮资金南下,首先是港股中的部分互联网、金融、公共事业龙头股,在当前内部经济形势下有非常大的配置必要,且与A股相比具备非常明显的估值优势;其次是2024年中美关系有缓和迹象,部分资金重新开始配置港股;第三是海外降息在即,亦会有部分资金抢跑布局。

排排网财富研究员卜益力告诉记者,近期资金强势流入港股的背后,主要是港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同一家公司港股比A股更加便宜。投资者对高股息资产和成长股的追捧,使得港股的吸引力大幅提升。

富达基金股票基金经理周文群认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港股公司加大了回购规模,净资产收益率有所改善,叠加估值低位,因此整体性价比提升。海外方面,近期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下滑以及失业率小幅上升,因此9月份开始降息的预期概率陡增,流动性预期改善;此外以日元为代表的亚洲多数地区货币贬值,全球投资者配置港股或可对冲汇兑风险。

科技股成外资关注焦点

摩根大通扫货中国资产是有迹可循的,近日摩根大通首席亚洲及中国股票策略师刘鸣镝公开表示,自2023年10月底起,摩根大通就开始全面看好中国股票。同时,包括瑞银、摩根士丹利、花旗、汇丰等在内的多家外资机构近期纷纷唱多中国股票。

此外,外资机构也在密集调研上市公司。据Choice数据,5月份,摩根士丹利、汇丰环球资产、南方东英资产、法国巴黎资产、贝莱德资产、野村资产等79家QFII机构密集调研上市公司合计95家。从调研标的来看,芯原股份、盛美上海、华润微等科技股成为外资关注的焦点。

周文群表示,今年以来,国内经济仍处于不断复苏的进程中,经济活动正在反弹,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展望下半年,重点关注财政政策端进一步发力对内需的支撑,看好稳健的高股息板块。未来,随着美联储加息见顶,海外流动性对A股的冲击大概率较2023年会有明显改善。海外经济偏强将利好中国的出口出海企业,看好工程机械、家电等领域。此外,看好符合经济转型方向的成长板块,如消费电子、半导体、汽车电子、AI算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