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娱乐原创

文|小福 编辑|朴芳

从第29届白玉兰奖公布提名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周时间。

有些出乎意料的是,关于候选名单的这点争议不仅没能散去,反而有了愈演愈烈之势。昨日一度引来《追风者》出品方以及王一博、王阳两位当事人先后发声回应。

谁是男主?

《追风者》的争议,本质上是一场关于“究竟谁才是男主?”的辩论。

在白玉兰奖入围名单公布后,位于《追风者》领衔主演一番的王一博并未获得提名,而位于三番领衔主演的王阳则获得了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名单公布后,立刻引发了广大王一博粉丝的不满,在微博、豆瓣等社交平台上持续讨论,近几天频繁登上热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王一博粉丝来说,最大的矛盾点在于王阳作为《追风者》的配角就不该被提报竞争白玉兰最佳男主角奖。抓住这一矛盾,在过去几天对王阳以及剧方展开了猛烈的攻势。

而在昨日上午,作为《追风者》出品方也是负责报送白玉兰评奖的爱奇艺工作室发布情况说明,表示在“白玉兰奖”提报细则允许的前提下,“为每位主演都做了提报以争取荣誉,报奖情况未同步主创和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段声明的信息点有二,其一是为每一位主演都做了提报,潜台词是并未遗漏王一博的报送;其二则是未同步主创和演员,澄清了王一博和王阳两位演员在这件事中均不知情,并未构成竞争。

说明发布后,王一博、王阳两位当事人以及《追风者》总监制陈祉希均相继微博回应,希望能够平息战火。然而王一博粉丝仍然无法接受这个解释,纷纷发出白玉兰报奖细则,表示报奖演员本人不可能不知情,王阳的“不知情”并不成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白玉兰奖项报送规则,男主角、女主角奖项原则上填报1人,如有多男主角或女主角并存的情况,填报人数最多各2人,且皆须在剧中占较重篇幅。从这一角度来看,二人同时报送最佳男主角奖项完全合规。

像同在今年角逐白玉兰的《繁花》,由于有三位女主角,报奖方还向白玉兰组委会特意争取了3个名额,剧方表示报奖名单中有唐嫣、辛芷蕾、马伊琍三位女主角参选,经白玉兰评委会评定,仅唐嫣一人入围。

至于粉丝现在揪着不放的报奖资料需要主演签名剧照5张,在项目宣传期中并不难留存,与演员对报奖不知情也不存在矛盾。只是仅凭剧方和相关主创现有的解释,依旧不足以平息粉丝群体的怒火。

截至目前,这场争论仍然没有划上休止符。

评奖争议乃是常态

今年白玉兰这场争议既不是第一次也不会变成最后一次,真要论起来,唯独特别在卷入了拥有庞大粉丝群体的演员,把争议变成了让演员当事人乃至剧方都无法忽视的现象级话题。

倒不如说,国内影视奖项评选原本也是常年与争议相伴的存在。

早在1962年就已经诞生的电影百花奖,作为与“专家奖”金鸡奖、“政府奖”华表奖并列的电影三大奖项之一,是电影行业最具公信力的“观众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百花奖虽为观众奖,仍然以实力演员作为评选核心标准。

不过随着流量明星兴起和行业转型,许多流量型青年演员纷纷成为电影行业新宠。在压倒性的人气和流量影响下,这些尚未获得足够实力检验的青年演员也获得了来自百花奖的橄榄枝。

在2016年的第33届百花奖上,李易峰和Angelababy打败了段奕宏、张译、姚晨、梁静等一种实力演员,拿下最佳男女配角奖杯。一时间网友沸沸扬扬,为两位获奖者冠上“水帝”、“水后”之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流量演员遭受质疑的相反面,则是被边缘化的喜剧演员。

在2022年举办的第36届百花奖上,与刘烨、易烊千玺、吴京、张译共同竞逐最佳男主角奖项的沈腾在现场投票阶段成为唯一一名获得“0票”的演员。而在近日揭晓的第37届百花奖入围名单中,主演了《满江红》和《飞驰人生2》两部影片的沈腾在两部影片均入围最佳影片初评的情况下,仍然未收获提名。看到喜爱的演员数次与奖项擦肩而过,观众亦会心怀不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独有偶,被视为“专业奖”的金鸡,最近几年也有过“翻车”时刻。

在2021年,青年演员周也凭借《1921》里的角色提名第34届金鸡奖最佳女配角。而与她同时入围的还有丁柳元、朱媛媛、刘佳以及索朗旺姆。虽然并非流量型演员,但周也在《1921》中的出演并未能获得观众广泛认可,尽管她最终也没有获得奖项,仍因入围引发了网友不满。

放在电视剧奖项领域,这些讨论声更是家常便饭。与飞天奖、白玉兰奖并列电视剧三大奖项之一的金鹰奖,一早就被观众挂上“端水”标签。曾出现过多次“双黄蛋”颁奖乃至流量型演员爆冷获得满贯现象。

而作为电视剧领域“专业奖”代表的白玉兰奖,也早在2012年便有过《悬崖》宋佳逆袭战胜《甄嬛传》孙俪夺得最佳女主角的案例。类似于今年《追风者》一样的一番男主无缘竞逐,也在2018年《我的前半生》中上演。当年除了男主角靳东外,同时参演的雷佳音、马伊琍、袁泉、吴越、许娣等演员均获提名。

无独有偶,向流量靠近的情况,白玉兰同样不能免俗。自2011年杨幂凭借《宫》入围最佳女演员起,《步步惊心》《琅琊榜》《芈月传》《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长相思》等一批热播非正剧古装作品参演演员均在过往白玉兰成功入围参与最佳男/女主角的角逐。

从金鹰、百花观众奖“发大水”,到金鸡、白玉兰遍地“遗珠”,影视主流奖项的评选总是伴随着无穷无尽的争论声。十年前如此,到了现在,也没有任何改进之势。

所以问题就出在评选机制上吗?

不可否认,多年以来各个主流奖项评奖机制的不透明,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奖项公信力的流失。像白玉兰奖倾向于沪产剧或在东方电视台播出的作品,一直都是不成文的软性评选规则。百花、金鹰这类观众奖项,更是始终缺乏机制细则,难言完全公正透明。

在无法做到绝对公正的情况下,往日曾有广大普通网民为实力演员落选鸣不平,今日便有流量演员粉丝对奖项申报存质疑。

但犀牛君认为,这本质上是奖项、行业转型所遭遇的不可避免阵痛。

流量演员代表着人气与影响力,而这些由流量演员出演的剧集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主流市场的审美,能够获奖不置可否。另一方面来看,由流量演员出演的作品往往无法兼备艺术属性,像白玉兰、金鸡等专业奖项,显现出刻板的一面亦是在坚守自身调性。就连今年金像奖最佳男主角,也终究忽视“民意”继续选择了保守之道。

伴随观众审美的迭代与产业升级,这些主流奖项近年来也在主动寻求更符合当下观众喜好的平衡点,不断改变着评选标准。譬如2020年《庆余年》在白玉兰收获六项提名,开创网剧参与白玉兰评选之先河,便是在电视剧奖项史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或许是流量演员与实力演员之间的博弈,背后更是不可避免的评奖机制下的商业艺术之争。拥抱市场固然顺应时代潮流,极力保持含金量亦是奖项的选择。

而我们也可以预见,现在所看到的这些无尽纷争,将来也会一直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