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七大是历史上一次承前启后的极其重要的代表大会,它确定了毛主席在党内的核心地位,而且这次大会是在抗战即将结束时召开,距离六大已经过去了17年,当时全国已有党员121万,共有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参加了七大。但新的中央委员会名额有限,其中有两位干部在最后阶段被毛主席从候补委员的预选名单中划去,他们都是作为有着十几年党龄的老党员,这就是时任抗日军政大学政委的李井泉和前115师代理师长陈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井泉

李井泉的生平

李井泉1927年加入共青团,同年参加南昌起义,1930年甚至在红一方面军做过毛主席秘书,是主席最为信任的人之一,在土地革命时期,他很罕见的在三大方面军都做过军、师级别的领导。抗日战争期间,他任120师358旅副旅长、政委。1942年,任抗日军政大学总校政委,他是我军很优秀的政工代表之一。

在召开七大时,李井泉在中央候补委员预选名单中,按照资历与能力,他是比较符合条件的,后来当选的候补委员中宋任穷、陈少敏、刘澜涛等政工代表也并不一定比李井泉出色。但毛主席却亲手划去了他的名字,其原因是,这次规模空前的会议名额实在有限,红一方面军、井冈山根据地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的名额,毛主席想给其他系统部队让出参与机会。而且李井泉曾作过毛主席秘书,毛主席看着他成长起来的,知根知底,因此,他划掉了李井泉的名字,也是想到来日方长,也是出于对李井泉的一份信任。

李井泉知道这个消息后,内心极度不平静,但他还是采取了理解的态度,在随后的革命事业中,他先是作为晋绥军区和晋绥野战军政治委员,配合贺龙元帅工作,同时也为西北的解放立下汗马功劳。在解放后他担任四川省委第一书记,长期主持四川工作。并且随后出任西南局第一书记兼成都军区第一政委,成为西南地区最有权力的领导。在1956年的八大上,李井泉当选中央委员,更是在1958年的八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副国级领导。可见李井泉用行动证明,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光

陈光的生平

反观陈光的命运就没有李井泉那么顺利了。陈光1926年参加革命,参加过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时期他一直在一方面军一军团,所在的是红军中最根正苗红的部队,特别是长征中他担任一军团红二师师长,负责整个前卫战斗,参加了强渡乌江、进攻遵义、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攻占腊子口等战斗,可以说为长征的胜利立有大功。西安事变的时候,林彪赴西安参与谈判,陈光代理红一军团军团长。

抗战期间,他先任115师343旅旅长,这个旅也是由红一军团改编而成,林彪1938年负伤后,陈光代理115师师长,到达了他在军事生涯的巅峰。虽然他在代理115师师长职位上指挥战斗并不能完全服众,特别是陆房战斗引起了很多115师官兵对他的不满,但八路军的师级干部大部分在1955年授衔都是元帅军衔,所以可见这个职务含金量之高。陈光也是我党我军典型的军事干部之一。

回到本文的开头,当他知道自己被从七大候补委员的预选名单中划去的时候心里忿忿不平,他想其他八路军的师级干部至少都是候补委员级别,而自己又是井冈山下来的红一军团根正苗红的代表,是无论如何应该进中央委员会的。陈光到处跟人抱怨,写信给毛主席列举自己的功劳,甚至当着很多人的面质问毛主席:我是不是哪里对不起你?毛主席没有因此而生气,还给陈光回信,肯定了他在战争时期的功绩,并说后期有机会会考虑他。

解放战争,陈光随大部队去了东北,他先后任东满军区、辽吉军区副司令员,随后担任6纵司令员,虽然这不是东北民主联军的领导岗位,但6纵是南昌起义也就是115师343旅的老底子,战斗力强,陈光如果能把6纵带好,凭借前期的资历,他还是有保底上将争取大将的可能。但在东北期间,陈光与林彪曾多次发生冲突,他的职位也一路向下,等到东野入关后,他只任四野兼华中军区副参谋长,这个职位顶多只是一个中将的水平,短短几年时间,陈光从115师代师长变成了四野副参谋长,下滑速度之快令人感到惋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光和夫人

解放后陈光担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其实如果他能就此安稳下去,至少也能是善终,授衔也很有可能凭借前期资历获封上将,可惜他在掌握港、澳、台的情报工作政策时,表现得主观和不够审慎,以致出现一些较大的错误,与时任华南第一领导人叶参座产生矛盾,最终“反党”罪名被软禁,随后被开除党籍,1954年自焚身亡。最终1988年4月,中共中央为陈光平反,恢复党籍和名誉。可以说陈光的后半生是悲剧的人生,1945年七大未能成功当选中央候补委员似乎成为了他悲剧的起点。

其实陈光和李井泉都是从小参加革命,对我党的解放事业都奉献出了毕生的心血。但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真的没错,陈光就是因为自己的性格因素与多位老帅、老领导产生冲突,可能这才是他最后落得悲剧命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