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要高考了,今年有1342万人参加,其中就有一个被大家称为“最强高考钉子户”,他就是梁实。
今年57岁的他已经是第28次参加高考,当代范进,年年考,年年分数上不去。
对于高考,梁实究竟为何如此执着呢?
1967年,梁实生于四川,在五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四。梁实的父母都是老师,因此他从小就感受到人们对于知识分子的尊重和爱戴。
所以在梁实很小的时候他心里就埋下了一颗种子:立志要上大学,做有知识的人。
但事与愿违,梁实的成绩并不突出,而且他的哥哥姐姐都没考上大学。
在那个年代,教育资源是十分匮乏的,考大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能考上大学的人也是凤毛麟角。
那个时候谁考上大学,说出去都是有档次、有身份的事情,感觉一下子从农民变成了知识分子,可以天天穿着白衬衫,非常拽。
带着对大学的无限憧憬和渴望,1983年高中毕业的梁实满怀希望的参加了人生当中的第一次高考。
当时梁实所在的班级一共有五十多名学生,最终顺利进入大学的只有三四个人。
梁实的成绩排在中下游,基本上没有学校可以上,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就业机会,许多落榜的考生只能选择回到老家去种地。
但梁实的父母一直是拿工资的,老家没有田地可种,于是梁实只能在家待业。
没有一技之长,也没有漂亮的履历,工作肯定不好找,而且梁实的内心也并没有放下对大学的期盼。
在家待了一段时间之后,梁实决定找父母商量在家备考一年,来年再战。
看到梁实的决心很大,父母当然会同意他的想法。
于是第二年的考场上梁实又出现了,但是最终他依然无缘于大学。
既然已经付出了这么多的精力和时间,如果能迈进理想的大学,那么再来一年又何妨。
抱着这样的想法,在父母的支持下,梁实又全力准备了一年。
第三次参加高考梁实非常紧张,他认认真真的答完所有试题,回家等待成绩,不曾想依旧落榜。
不仅如此,梁家的五个孩子都无缘大学。
梁实既为自己可惜,也为当老师的父母而感到可惜,从此高考成了他心中一道无法逾越的门槛,他想着总有一天要迈过去。
但几次高考失利之后,梁实也老大不小了,于是他不再全职备考,而是在家附近的木材厂找到一份工作,选择一边工作一边备考。
当时的高考还有年龄限制,规定考生不能超过25周岁。
眼见梁实到了限制的年龄,还是没有如愿的迈进大学校门,作为一名超龄的考生,梁实不得不放弃了考大学的念头。
自那之后,他像同龄人一样成家立业,学习上不太行的梁实,却是一个做生意的好手,不久就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老板,赚了不少钱,31岁的时候就实现了财富自由。
但生意上的成功却始终弥补不了梁实心里缺失的大学梦,此时他的儿子也上高中了,为了让孩子能够顺利的考上大学,他十分看重孩子的教育。
时间过得很快,2001年教育局发布文件,参加高考的年龄限制被取消。
梁实得到这一个消息之后,他突然又看到了自己圆梦的希望。
他经过一番慎重的考虑,便向家人说出了自己想要再战高考的想法。
家人都明白这件事已经成为梁实的一个心结,只有让他放手去做,才能自己把这个心结给打开,所以大家都同意了。
于是梁实又久违的出现在了当年的高考考场,进去的时候,他已经略显沧桑了,工作人员伸手将他拦下来说,家长不允许进入考场的。
梁实稍显窘迫,赶紧打开自己的准考证说我是考生,是来参加考试的,周围的人都纷纷为他加油鼓励。
时隔多年,再次坐在考场之上,梁实非常紧张,连握笔的手都在颤抖。
两天的高考,梁实感觉比这么多年做生意都难。
高考成绩下来之后,梁实的总成绩只有370多分,他非常难过,但他并没有沮丧,乐观的看待自己高考的成绩。
自那以后,梁实就从没放弃过参加每年的高考,虽然最高的时候总分才500多分,但仍旧阻挡不了他进考场的决心。
就这样,屡败屡战,屡战屡败,进间一晃就过去了20多年,梁实也步入老年,头发花白,他儿子早已完成了美国硕士学业,但是他依然坚持着参加高考。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几年梁实也没少受到一些人的批评,说他占用高考资源,也有一部分认为梁实是要通过这件事炒作自己。
有记者曾直言不讳的问梁实,高考对于你来说早已不是刚需,为何依然要坚持呢?
梁实听到记者的问题,情绪有一些激动,他说:
“高考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刚需,对于我来说同样也是,我虽然不指望高考给我带来工作的机会,但是只有通过了高考我才能感到幸福,我在追求幸福。”
这么一看,梁实似乎也没有什么做的不妥的地方。
说到炒作,坚持数十年的炒似乎也不合理,更何况他也始终没拿这件事去换取利益。
如此看来,或许高考对于梁实来说,还真的就是一场未完成的梦想,你总不能阻止别人去追梦吧。
不知道这次高考梁实会取得什么样的成绩,不管如何,也一起祝愿吧,愿明天所有参加高考的学子们,都能获得满意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