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一批“益心华泰”志愿者从长三角来到长江源,开启华泰证券“一个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公益项目,他们开展自然观察、垃圾回收等工作,还从沱沱河边的“长江1号邮局”寄出明信片,发出长江大保护的邀约。

6年后,活跃在青藏高原、秦岭、江苏滨海湿地等地的生态环境守护者齐聚南京,参加由华泰证券举办的“一个长江”六周年世界环境日特别活动。活动还邀请到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环保集团、Wind,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公益基金会、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红树林基金会(MCF)、爱德基金会、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等机构共谋生态环境保护的愿景和路径,也向更多人发出邀约。

与长江的约定

华泰证券的创立和发展,离不开长江这条母亲河的滋养。六年前,华泰证券主动服务国家“长江大保护”战略和“东西部协作”的政策倡导,创设“一个长江”项目。

六年来,华泰证券不仅在长江流域支持雪豹、黑颈鹤、江豚、勺嘴鹬等关键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也高度关注社区发展,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周边社区积极探索以保护促发展、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创新方式;不仅通过研修班、奖学金、小额资助计划为青年环保人才搭建有梯度的支持体系,更充分发挥金融专业能力,推动资本市场和生态保护领域不同背景的专业人士交流、合作,希望通过ESG和绿色金融为保护调动更多专业能力与资源;通过纪录片、科普读物、展览为公众创造更多机会亲近自然、理解保护并付诸行动。

2021年,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一个长江”项目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

世界的另一面

“保护长江不仅是为了保护那些远离我们视线的美丽生灵,更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创始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吕植在演讲中指出,熊猫、雪豹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代表了世界的一角美丽,它们因为人类的保护而过得更好,人类也因此拥有了更稳定的生态系统。

“这一面的人类社会与另一面的野生动物,都是同一个世界。我们正在努力让每一个物种都过得更好。通过把普通人变成保护者,让保护成为每个人都愿意主动参与的事情。”只有将生态保护的价值观融入每个人的生活和决策中,才能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社会的经济繁荣的另一面是绿色生态,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红树林基金会 (MCF )理事长、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教授雷光春,结合自己40年自然保护工作的体会强调,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其实在于城市。 仅靠现有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无法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湿地保护和修复需要成为主流,制度化,并关注小微湿地和自然教育。

“通过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可以创建韧性城市、生态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园林城市,让居民在享受安全感、幸福感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

续写新的故事

6月,江苏盐城条子泥湿地上,大量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嘴鸥的雏鸟们破壳而出,蹒跚学步、唧唧索食。这里是诸多国际候鸟迁飞路线的中心地带、全球最重要的滨海湿地之一,也是“一个长江”项目的新一站。活动现场,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上海证券交易所公益基金会与来自保护机构的专家在绘有长江流域的画卷上,贴上勺嘴鹬等条子泥湿地的代表物种,与华泰证券共同见证江苏滨海湿地保护示范项目的启动。华泰证券通过华泰公益基金会与红树林基金会(MCF)共同推进在盐城条子泥湿地的保护行动,包括滨海湿地修复、迁徙水鸟保护、自然教育等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进一步延展与长江的“缘分”,华泰证券还将更多种子播撒在青年中。纪录片导演扎琼衣扎出生在若尔盖草原,是第二届“一个长江”青年环保行动者“跬步”支持计划的受益者, 2012年,他从城市回到草原,却发现儿时的美丽草场已变成一片沙漠。研究草原沙化的原因、思考“种子埋下之后”的管理、改良条播工具、用镜头观察真实的草原生态、用纪录片让牧民更接纳家乡和自己……这位藏族青年,听从内心的召唤,投身草原生态治理。

“跬步”计划自2022年设立以来,已经支持了40位在生态保护领域长期发展、并已在一线做出一定实际贡献的、有潜力的优秀青年骨干。他们中有人扎根于中国的边陲秘境,关注长臂猿、犀鸟等濒危物种的研究与保护;有人致力于气候变化与过度放牧影响下的退化草地恢复,如愚公移山般坚持不懈;也有人长期奔赴于污染一线,为清洁的水源和空气而努力。在世界环境日当天,第三期“跬步”计划开放申请,期待为更多环保一线青年行动者送去鼓励与光。

你可能会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