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连锁药店为代表的院外市场,正在迎来变革时刻。

6月2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公告约谈“中国四大连锁药店”之一,一心堂。这是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首次约谈连锁药店。国家医保局在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连锁药店的通病以及改进措施,“敲山震虎”之意明显。

随后,一份《关于开展“上网店,查药价,比数据,抓治理”专项行动的函》文件更是直接将连锁药店纳入“药价治理”这一盘大旗的范围之中

随着门诊统筹计划的推进,面临突增的千亿市场份额,连锁药店们争相开店以抢占更多的份额,但也暴露了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线下价格远高于线上等问题。

在日益严格的监管中,院外市场将逐步走向规范,无论是对于医保基金的使用,还是价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3日,一心堂一度跌停,截至收盘,股价跌8.53%,单日市值蒸发10.55亿元。同一天,“四大连锁巨头”中的另外3家,也都纷纷收跌,大参林跌3.09%,益丰药房跌2.70%,老百姓跌0.63%。

为什么一心堂的被约谈,会造成整个医药零售板块的震荡?

01、首次约谈,“敲山震虎”


约谈公告指出,医保部门在基金监管工作中发现,一心堂旗下一些定点连锁门店存在串换药品、超量开药、为暂停医保结算的定点零售门店代为进行医保结算、药品购销存记录不匹配、处方药销售不规范等问题,造成医保基金损失。

约谈要求,一心堂要迅速组织自查自纠,督促旗下门店及时退回类似问题造成的医保基金损失;同时要完善公司内控制度,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等。一心堂将于6月底前,向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司提交整改情况报告。

在医保基金问题上,一心堂不是第一次犯错了。

2018年4月,海南三亚市“一心堂”连锁药店出现医保卡当消费卡购买非药品,以及开具虚假名称发票,涉嫌套取社保资金等种种问题。随后,监管部门依法依规撤销10家违规医保定点药店的药品GSP认证证书,并分别对每家药店处罚款2万元,共计罚款20万元。

一心堂昆明吴井路连锁一店、四川一心堂隆昌金鹅康复中路店、四川一心堂筠连筠州北路店、四川一心堂绵阳游仙路二店等都曾被监管部门通报违规使用医保基金。

对于展开约谈的原因,国家医保局在《相关情况答记者问》中明确指出:“从各地医保基金监管情况看,一心堂旗下一些定点连锁门店存在较为典型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行为。考虑到一心堂旗下门店多、医保基金用量大,为了防止出现更大的问题,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司对一心堂进行了约谈,督促提醒其加强管理、规范行为,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更好地维护医保基金安全。

这个说法其实颇耐人寻味。

一方面,一心堂并非是当前门店最多的连锁药店。

起步于云南,2014年7月登陆深交所主板的一心堂,被称为“A股连锁药房第一股”。2015年-2017年,益丰药房、老百姓、大参林相继上市,形成中国头部连锁药房“四巨头”。按门店数量来算,一心堂曾占据连锁药店的榜首,但随着扩张的加速推进,2020年一心堂被老百姓反超,后来,大参林和益丰药房又先后超越老百姓。

到了2023年末,大参林以14074家门店稳居第一,老百姓第二(13574家),益丰药房第三(13250家)。一心堂首次突破“万店”(10255家),仅排行第四,云南省内门店数量占比52.63%。

另一方面,在答记者问中,国家医保局明确指出,定点零售药店在医保基金使用管理方面普遍存在虚假开药、串换药品、超量开药、为其他药店代为进行医保结算、管理问题。同时也对于定点零售药店合法合理规范使用医保基金提出了具体要求、违反处罚(包括罚款、暂停服务、依法处理等),还提出了医保部门将进一步强化对定点零售药店监管的五项举措。

最重要的是,“下一步,国家医保局还将结合今年飞行检查、专项整治情况,对检查发现问题比较严重的相关机构开展约谈。

“敲山震虎”之意,昭然若揭。

02、盘子大了,监管强了

连锁药店的强监管,其实早就“注定”了。

2023年2月,国家医保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将符合条件的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

这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从数据来看。

截至2023年底,全国基本医保基金累计结存总额47855亿元,其中职工统筹基金、职工个人账户和城乡居民医保累计结存分别为26406亿元、13860亿元和7589亿元。一个变化是,2023年的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收入同比下降18%至6245亿元,少的1389亿元被计入职工统筹基金,使用范围为定点药店、医院门诊

连锁药店理论上所能够分配到的基金额度多了上千亿。

在公布的2023年年报中,“四大连锁巨头”中,除了一心堂因为补缴税款以及税收滞纳金2.40亿元等原因业绩“突然垮了”之外,大参林、益丰药房、老百姓三家的营收以及净利润都呈现了双位数增长。

在2023年年报中,大参林、益丰药房、老百姓均披露了统筹门诊药店推进情况,三家的门诊统筹医保药房的数量依次为1231家、4260家、超4200家。一心堂年报未披露相关数据,但截至2023年9月末,一心堂披露的门诊统筹定点药店数量为735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除了承接医保门诊统筹,很多定点零售药店还可以进行“双通道”购药、慢性病购药、家庭账户和异地就医等医保各项结算业务,不仅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老百姓就近购药报销,也让药店本身得以快速立足。

如果仔细观察社区周围的街道,就会发现,街边店铺不断更替,但零售药店不仅屹立不倒,且呈遍地开花之势。

定点零售药店覆盖范围也正逐步扩大。截至2023年8月,全国定点医药机构达107.8万家,其中定点零售药店48.4万家,占比达到44.90%。此外,医保支付范围扩大到线上药品零售市场的变革,更是让院外市场发展迅猛。5月26日,北京市医保局发布消息:正组织京东和美团两家购药平台展开非处方药线上支付系统测试工作,力争在今年7月1日接入200家以上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向参保人员提供服务。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江西、广东、陕西、山西等地,均以不同方式支持医保线上购药业务。随着医保基金在定点零售药店支出占比越来越大,医保基金不合规问题也越来越多。监管的强度也随之拉升。不过,强监管之势并非从“一心堂”约谈才出现的去年开始,国家医保局就将定点零售药店纳入年度飞行检查范围,今年,监管进一步加强。

2024年4月,国家医保局联合财政部、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日前印发的《2024年医疗保障基金飞行检查工作方案》显示,飞行检查力度加大:

  1. 增加了定点连锁药店的抽查比重,抽查数量是去年的若干倍;提前开展数据分析、带着线索检查,对大数据筛查发现疑点问题比较突出的定点零售药店,将直接指定检查。
  2. 针对定点零售药店的飞检重点包括:一是虚假购药,二是参与倒卖医保药品,三是串换药品。其中,“倒卖医保药品”属于新增内容。
  3. 今年首次开展“回头看”,也就是从往年已经飞行检查过的定点医疗机构中,抽取一定比例进行“回头看”,避免已经查过的机构认为几年内不会再查,产生懈怠。

2024年5月27日,国家卫健委等14部门印发《2024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为医药医疗“纠风”划重点。《通知》共5部分15条内容。在“切实维护医保基金安全”板块,通知明确,强化医保基金监管,保持打击欺诈骗保高压态势。零售药店显然也在强化监管的范围之内。

03、“即送价”成为锚点

除了对于院外市场使用医保基金进行强监管之外,国家医保局对于连锁药店的重拳也砸向大众最为关心的“价格”

近一周,一份《关于开展“上网店,查药价,比数据,抓治理”专项行动的函》在业内广为流传。文件指出,国家医保局决定开展专项行动,在药品价格信息监测中引入网络售药平台药品“外卖价”、“小时达”、“即时达”等当日同城即时配送价格(“即送价”)作为锚点,比对其他渠道药品价格。

国家医保局向媒体证实了文件的真实性,并指出文件已发到各地医保局招采处

这一文件针对的痛点是在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常常遇到的“药房刺客”。

近年来,多地媒体报道过“线下零售药店购药比线上贵多倍”的事件。比如,同款双黄连口服液,网络购买27元/盒,医保药店需要82元/盒;线下购买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时一盒22.5元,同一家店同一药品O2O平台售价仅6.9元……

根据专项行动的函,该项活动目前主要分为三步:

  1. 1. 查找网络售药平台即送价”。优先从网络售药平台中销售量大、销售金额高的大型连锁互联网药店(包括线上药店和依托网络平台销售的线下药店)查询当日同城即时配送模式价格。
  2. 2. 以网络售药平台“即送价”为锚点进行比价。比价对象囊括省级集采平台挂网价格、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价格、定点零售药店药品价格
  3. 3. 治理不合理高价。出现明显高于网络售药平台“即送价”情况,特别是涉及到医保基金支付的,应采取函询约谈、信用评价、部门协同、信息披露等方式引导、督促医药企业和定点药店纠正不公平、歧视性高价,主动调整药品价格至合理水平,并将结果报送国家医保局,同时抄送各省级医保局同步调整对应品种价格。

文件还指出,请各省级医保局价格招采处创新方式方法,初期每个省份每月至少上报5个典型案例。

预计经过一段时间的总结提炼,相关的药价治理“长效机制”将出台。届时,一场由院外市场撬动的药价治理将就此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