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居家办公的西花厅,坐落在中南海大院西北角,是乾隆年间修建的老式平房四合院,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摄政王载沣曾在此居住。北洋军阀时期是北洋政府国务院,后来又成了国民政府北平特别市政府所在地。

中南海西花厅不允许随便进出,但天津周总理和邓颖超的纪念馆,有个一比一比例的西花厅,格局布置一模一样。如果你去参加,你会发现,西花厅外院有个荷花池,池边有座小亭子,冯国璋手书“不染亭”。当时有人写打油诗讽刺道:“清风明月西花厅,亭虽不染主人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成了西花厅的主人,新主人新面貌,曾在西花厅周总理身边工作过的一位工作人员,对周总理的作风概括了16个字:“身居高位,两袖清风,总理职务,平民生活”。新旧主人对比,正可谓——海棠依旧西花厅,清风明月大不同。

《人民日报》曾有位著名的女记者叫金凤,也是个著名作家,《邓颖超》传记的作者。上世纪50年代,因一篇重要稿件需周总理亲自把关,她第一次来到西花厅。天突然下起了雨,她就在周总理秘书办公室等候。忽然听到滴滴答答的声音,抬头一看,原来是陈旧的屋顶漏雨了。秘书赶快找了一个旧脸盆接水,然后又找了一个旧脸盆,直奔周总理办公室。不一会儿,秘书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凤问:“难道总理办公室也漏雨吗?”秘书点点头,金凤大吃一惊,她说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怎么能相信,几亿人口的大国总理会身居“漏”室呢?她在后来的文章中深情写道——“那雨水滴在脸盆里的声音,一滴一滴地,那样清晰,真像滴在我的心上。我默默地坐着,心想,如果大家知道的话,这雨水声也会滴在全国人民的心上。”

西花厅由于年代久远,不仅漏雨,而且廊柱已暗淡陈旧,雕梁画栋也已斑驳褪色,早已不复昔日王府豪华气派,尤其是地面返潮,周总理因此得了关节炎。但居此“漏”室,周总理却常常居之不安,不断告诫大家“不要忘了延安” ——买衣服时,他嘱咐“不要忘了延安”,尽量买便宜的;做饭时他嘱咐“不要忘了延安”,做的简单些;住房时,他嘱咐“不要忘了延安”,住得尽量简朴些……

在他看来,陈旧潮湿的西花厅比延安窑洞强多了。但在延安工作过的一些同志却表示,这还不如延安窑洞,延安窑洞还冬暖夏凉不漏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房屋漏雨秘书修,周总理震怒气不消

1959年底,周总理和邓颖超要到广东学习。行政秘书何谦向周总理办公室主任请示,说自己留在北京主持修一下房子,得到批准。

在维修过程中,把返潮的地砖换成了地板,更换了腐朽的梁柱,简单地油漆和刷墙,把厨房和北房打通。为了光线好一点,在周总理办公室加了一个吊灯,换下了旧窗帘。另外从钓鱼台国宾馆要了一张闲置的床,换下了老旧的木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年谱》记载:1960年3月6日,周总理从广东回到北京后,发现身边工作人员趁他离京期间将他的住房进行了维修,当晚就离开暂住钓鱼台,要求把室内原来的家具(含旧窗帘)换回来。

工作人员看到周总理生气很紧张,赶紧把旧家具换回,新窗帘撤掉。周总理余怒未消仍不回来。工作人员无奈请陈毅元帅去劝说,陈毅称人家工作人员也是为你好,你都得关节炎了,铺好的木地板不能让再撬掉吧?那不更浪费了。

周总理气消回来后对工作人员说:“搬回来吧,我心不安;不回来吧,你们心不安”。“有的老百姓三代人住在狭窄的房子里,你们把我的房子修得这样好,我住里面能安心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周总理的侄子,也就是邓在军的丈夫周尔均劝周总理说,西花厅也是文物,维修一下也是为了保护文物。周总理则让他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并感慨地说,安得广厦千万间,想起百姓心不安!

周总理曾问何谦秘书:“我在银行里有多少存款?”他本来想用自己的存款把修房子的费用还上,但存款不够,他叹了口气无可奈何地说:“赔又赔不起。”接着又自责地说:“这次修房子,那样一个修法我不知道,责任在你;但在修缮过程中,我没回去看看,这是我的错。”

听到这里,何谦秘书的眼泪夺眶而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谦秘书是一位红军老战士,1940年就跟周总理当副官,负责警卫、行政、生活,一直跟随周总理20年。他在日记中总结周总理对他的批评有4点:

一、维修房子我不反对,为什么一定要修那么好?

二、你知道我要求得严,你没有掌握这条原则;

三、你跟我一起工作20年了,我的一切要求你了解;

四、国务院办公的地方都没修,把我住的地方修那么好,这怎么能使我安心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谦后来回忆说:“我20多年跟随周总理工作,第一次受到周总理严肃批评。”为了修房这件事,周总理曾2次在国务院会议上作自我检讨,说:“我住的房子修了,你们去看看,我要求勤俭节约,自己没有做到。”“我的房子修了,带了个头,这是个很坏的头,我心中不安。”

1973年,西花厅池子岸石塌落,房屋的明柱和窗木失修,油漆起皮脱落。装修部门提出要维修,得到的回答是:请示总理,不让修

对自己的住房维修严格要求,作为国家领导人,周总理对建设办公大楼也严格把关。1958年以前,周总理还兼着外交部长,他曾对外交部的同志讲:“在我当外交部长的时候,不得建造新的外交大楼,也不许增添更多房子和办公用具,一定要勤俭办外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筹备庆祝建国10周年十大建筑过程中,有人提出修建政府行政办公大楼计划,周总理坚决反对,表示只要我还当总理,国务院就不盖办公大楼。

直到1976年去世,周总理都践行着这条诺言。

古人云:“公生明,廉生威”,“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周总理以自身的初心风范,印证了公明廉威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