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印象中,周恩来温文尔雅,但温文尔雅的人也有雷霆之怒,他曾经两次掀桌三次拍桌,两次掀桌子面对的是国民党,表现了革命者不屈的斗志;三次拍桌子,则是对内,体现了担当与气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次掀桌子是在广州

1926年3月,广州的国民政府通过一次南征和两次东征,统一了广东。与此同时,革命中的暗礁浮出水面。收割了革命韭菜的蒋介石开始豪横,上演起了宫斗戏,霸道总裁霸气侧露,要逼中国共产党退出国共合作。面对蒋介石制造的“中山舰事件”,周恩来强烈抗争,被扣留在广州黄华路的铸币厂。

被扣的周恩来跟蒋介石打电话,质问他为什么要“反革命”,蒋介石支支吾吾陷入尬聊。周恩来气不过,打完电话愤怒地掀翻了桌子,这是周恩来平生第一次掀桌子。“周公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愤怒的周恩来第二年到上海发动领导了工人武装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次掀桌子就发生在上海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总共有3次,周恩来是第三次起义的总指挥,起义成功后,周恩来坐镇商务印书馆,上海总工会委员长汪寿华坐镇湖州会馆,他们分别掌握着两个工人武装的最大据点。

1927年的“四一二”政变是蒋介石与白崇禧预先商定好的,蒋介石先回南京,留下急先锋白崇禧当打手。4月11日晚上,周恩来与汪寿华分别被诱骗出去,白崇禧指使第26军第2师师长斯烈,把周恩来诱骗到上海宝山路天主教堂的第2师师部,假装谈判,调虎离山,为发动“四一二”事变拖延时间。

凌晨时分,周恩来忽然听到密集的枪声呼啸而过,立即意识到这是一场骗局,他怒不可遏,不仅掀翻了桌子,还摔碎了茶杯、花瓶,怒斥斯烈反人民决不会有好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怕流氓飙脏话,就怕流氓有文化。这次被不讲武德的“气质流氓”诱骗,周恩来后来有过反思,认为那时候年轻,一腔热血单刀赴会,只想到革命的“诗与远方”,忽略了敌人的“苟且”与阴险。天黑路滑,社会复杂,此次上当以后心亮,周恩来后来不论是敌人巧言令色还是组团忽悠,他再也没有上过奸人的当了。

周恩来被骗到2师师部,汪寿华则被骗到了杜月笙的家里,杜月笙让人把汪寿华装进麻袋打死丢到野外,一代工人领袖就这样死于流氓之手。鉴于周恩来在黄埔系统乃至整个国民军中的威望与影响,他们暂时还不敢轻易动手。

另外,斯烈弟弟斯励是黄埔三期周恩来的学生,又是秘密党员,在斯励、罗亦农等人协调下,周恩来被“礼送”出来。出来后,看到苦心经营的工人武装被解除,看到昔日战友血流成河,周恩来流下了痛苦的眼泪。不久他就领导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代小说“三言两拍”拍案惊奇,周恩来是“两掀三拍”拍案而起。两次掀桌周恩来怒不可遏,三次拍桌周恩来怒发冲冠,第一次拍桌子就在南昌起义前夕。

风在吼,马在啸,宝剑已出鞘,起义进入倒计时,这个时候张国焘突然从武汉到达南昌,以共产国际的名义阻止起义。一向沉着的周恩来拍了桌子,大声说:“如果此时不行动,我只有辞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了这个插曲,南昌起义推迟了2天,不然的话,也许“八一”建军节就应该是“七三O”建军节了。张国焘因为南昌的行为,日后有了“假传共产国际旨意反对南昌起义”的罪名,他喊冤喊好多年,在回忆录里对这件事也是耿耿于怀,拼命为自己洗白。尽管后来张国焘当了叛徒,但不喷不黑实话实说,共产国际确实对起义持消极态度,张国焘并没有假传“圣旨”,只是加上了个人倾向性意见,所以说他反对南昌起义其实也不冤。

周恩来还有一次拍桌子是在1973年,江青诬称周恩来“右倾投降主义”,“右倾投降”这个词对周恩来来说,既雷人又扎心,周恩来拍案而起,说我一生犯了不少错误,唯有这顶帽子扣不到我头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次拍桌子中,影响最大的是长征黎平会议之后给李德拍的那一次

黎平会议上,毛主席不赞同博古、李德到湘西与贺龙会合的计划,提出往贵州北边走,以遵义为中心,建立川黔边根据地。周恩来赞同,提出渡乌江北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般写长征的书都是这样写的,李德没有参加黎平会议,为什么这样写?因为李德也许感到狼狈,他的回忆录里说他没有参加。但李德的翻译王智涛坚定地说,在黎平会议上我就与李德坐在一起,李德不仅参加了黎平会议,还受到了周总理的严厉斥责,周总理说他是“不见棺材不掉泪”。李德和博古被周总理的发言所震慑,尴尬地沉默不语,由此周总理断然宣布接受毛主席的建议。

会后,周总理将政治局决定翻译成的译文给李德看。周总理的警卫员范金标回忆说,面对李德的大声质问,周总理愤怒地拍了桌子,拍得桌子上的马灯都跳了起来,把灯都拍灭了。1956年“八大”之前的一次会议上,毛主席说:“总理那次拍了桌子,一下子就把局面扭转过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冲冠一怒为转兵,周公一拍安天下

遵义会议前,周恩来主持召开了包括黎平会议在内的三个会议,均采纳了毛主席的建议,限制了博古、李德的权力,为毛主席重新出山做好铺垫,也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吹响了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