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伊朗正在规划总统莱希访华的事宜,如果访问行程确定,这将是时隔5年以来,伊朗总统再次访华。

但值得一提的是,伊朗并没有透露莱西访华的具体时间和具体行程,只是说该访问行程是基于两国之间已经签署的合作协议。该协议指的就是中伊两国在2021年签署的“25年合作协议”。

根据该协议的内容,中国将在未来25年里,在总计10个领域中对伊朗加大投资,总投资金额高达4000亿美元。

自2018年特朗普政府撕毁《伊核协议》以来,欧美国家就已经对伊朗竖起了制裁镰刀,该项投资协议如果能够落地,将能抵消欧美制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对伊朗而言无异于雪中送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伊朗总统莱希

为了让这笔投资顺利落地,在不久前伊朗就放出过口风,伊朗议会主席萨利米公开表示,中伊“25年合作协议”对伊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要排除可能的障碍。

在经历欧美大规模制裁的同时,伊朗和俄罗斯一样都在积极推动“向东看”战略,那中国就是两国怎么也绕不过去的坎,再者进入2023年之后,美西方国家在乌克兰和俄罗斯打得火热的同时,并没有放松对伊朗的束缚,伊朗的处境反而进一步恶化。

在西方彻底把大门堵死之后,俄罗斯自顾不暇,伊朗也没有别的选择,而“中伊25年协议”则成为了伊朗满怀期待的“救命稻草”。所以伊朗积极尝试推动“中伊25年协议”,目的已经是不言而喻。站在这个角度去看,尽管伊朗的做法并无什么不妥之处,但按实际情况来看,伊朗操作起来却显得有些操之过急。

前段时间,伊朗经济部副部长公开表示,自2021年以来,中国在伊朗的投资只有1.85亿美元,与俄罗斯投资60亿美元相比有些微不足道。除此之外,伊朗政界也有声音称“中伊25年协议”中的众多项目,至今还未动工,例如伊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伊朗自贸区建设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伊朗炼油厂

就经济投资而言,中国投资未能进入伊朗存在着诸多客观原因,而这些原因绝大多数来自伊朗国内,一方面伊朗内部问题较大,营商环境并不足以支撑如此大的投资规模;另一方面伊朗国家财政情况和经济严峻形势不容乐观,而在伊朗民间,受到美西方舆论影响,部分民众对中国持有偏见,这都给中国的投资增加阻力,毕竟数千亿美元的资金,必须要保持谨慎。

在这些问题彻底解决前,中国对伊朗的投资将会趋缓。而伊朗的这种过去急迫的行为,只能说明伊朗政府只看见了短期利益,未能看到中伊未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长期遭受孤立制裁的大背景下,伊朗此举本身无可厚非,但这对我们而言则不那么美好。因为在这背后,伊朗对中国的诉求不仅仅是“中伊25年协议”,在政治层面伊朗依旧有诉求,而且这种诉求是伊朗单方面的。在美国挑动的东西对抗的大背景下,中俄伊反霸权“铁三角”形成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在这点上早已奠定基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俄伊三国

但问题在于,伊朗过于迫切组建“反美同盟”,尤其想要在政治经济甚至军事上和中俄两国形成战略捆绑,用于缓和伊朗所面临的压力。而中国的外交立场一直秉承中立,俄罗斯又在乌克兰问题上陷入泥潭,伊朗的这种做法无疑会正中美国下怀,美国借此进一步推动世界进入“新冷战”,这对于中国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中伊之间在抵抗美国霸权问题上,没有共同话题,反而可以合作的领域比较广阔,关键是找准问题的关键,摆正位置。

前段时间,随着伊朗国内兵工厂遭到以色列无人机的大规模袭击,此举无疑让伊朗的想法从不切实际变得更加现实。

我们知道,伊朗在历史问题、宗教问题以及当下的“伊核问题”上,都和以色列有着直接的冲突,双方一度陷入剑拔弩张的状态。这也意味着在这个问题上,伊朗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如果依旧前怕虎后怕狼,伊朗最后甚至连选择的余地都没有,只能落得和伊拉克一个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塔尼亚胡

内塔尼亚胡二度开花重新掌权以来,针对“伊核问题”发出了大量战争威胁的信号,经常性地把对伊朗发动特别军事行动挂在嘴边,这次无人机袭击只是以色列的试探,伊朗在此试探下明显表现不佳,可以预见以后伊朗所面临的地区局势和困难将会更加严峻。

这也让伊朗认识到,面对目前的中东局势以及所面临的欧美压力,伊朗必须坚持“向东看”战略,必须要脚踏实地,否则很难得到中国和俄罗斯的认可。

这一点体现在伊朗的具体行动上就是2月7日伊朗总统府发表声明,称伊朗总统莱希已经签署了加入上合组织的法案,并将该法案交给伊朗外交部实施,这等于伊朗将以冲刺的速度加入上合组织。

该声明还强调,上合组织将会在经济和安全领域发挥作用,将对于维护伊朗利益起着更为有效的作用。这也意味着伊朗中国的诉求更加切合实际,毕竟作为一个组织成员国相互协作,要比“结盟对抗”要柔和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合组织

尽管伊朗在某些问题上和中俄之间存在分歧,但在都遭到美国排挤打压的背景下,借助上合组织逐渐走到一起,组建中俄伊反霸权“铁三角”也是水到渠成,但这种关系很难以“盟友”的身份走到一起,可能更多地是依靠上合这样的国际组织来进行协调。

但这已经能够对美国在亚欧大陆的地缘政治产生颠覆性的影响。这一点美国前国安顾问、国际关系专家热津斯基就有过明确的表示。热津斯基称:“对美国最大的潜在威胁,就是中俄伊结成联盟”。但热津斯基也提出,这种“联盟”并非美国意识形态和军事上的“结盟”,而是三国间相互补充,这种情况出现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在对中国采取敌对政策的同时,对俄罗斯和伊朗也采取敌对政策。而在现在中俄伊与美国的关系,和这一观点完美契合。

这也可以被理解为,以美西方为代表的海权国家和以中俄伊为代表的陆权国家之间的对抗。在这场对抗中,陆权国家目前处于守势,而海权国家则是攻势。这不仅是由实力所决定的,同时也有性质因素。

美西方国家作为典型的海权国家,其两百多年来的发家史无一例外全是靠入侵和掠夺实现,而陆权国家一直都是被侵略、被掠夺的一方。但这也意味着在21世纪美西方想继续实现这个目标,只有两个方向选择,一是对陆权国家保持绝对的武力优势,以战争手段击败陆权国家,这一点对中俄伊显然不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美俄三国

二是从内部瓦解对方,苏联就是前车之鉴,但以目前的形势来看,美西方国家依旧很难做到这一点。

而今俄罗斯作为一个强大的陆权国家、中国作为一个海陆兼备的世界大国,伊朗作为地区性的陆权国家,只要三国在对抗美西方国家统一战线,美国将很难在欧亚大陆上翻起太大风浪。

这也意味着只要中俄伊三国关系稳定,相互协作,即便是保持守势,海权国家在博弈的过程中也会逐渐失去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霸权

在一定程度上而言,一旦中俄伊形成反抗霸权的“铁三角”,而又有上合组织作为媒介,那对于美西方的地缘政治将会产生巨大影响,到那时即便是美国在欧洲搞北约,在东北亚搞美日韩同盟,在西太平洋搞奥库斯联盟,也无法挽回自身霸权的衰落,以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前行。

因为中俄伊三国将整个亚欧大陆的核心地带包裹在内,无论美西方从哪个方向介入,必定受到其中一方的阻力,美西方也就无法实现让中东、亚洲国家重新进入碎片化,美国也就没有太多可以介入亚洲事务的抓手,而在经济中心转移至亚洲的背景下,失去在经济、金融掌控力,美元霸权也将无法维持,从而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海权国家也将就此走向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