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练好“讲土话”的基本功

“天上哪会掉馅饼,馅饼里面有陷阱。”……打开短视频平台,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鸣山乡马涧社区居委会主任袁玉英,正用方言、土话把最新的政策讲给大家听。(《人民日报》6月5日)

群众最喜欢说大实话,也最喜欢听大实话,一些文绉绉、绕弯弯的话会让群众一头雾水,不喜欢也不习惯去听。那么,作为干部来说,在面对群众时,要学会讲土话,用群众语言与群众交流,用群众能够听懂的方式宣传政策也好,处理问题也罢,这也是党员干部的一门“基本功”和“必修课”。

一些机关干部有时到基层往往不会说方言,不会讲土话,还像在机关与干部交流一样,这样交流和说话虽然看起来很“文明”“礼貌”,有些话不说透,只是点到为止;有些事项不明说,往往“只靠意会不去言传”,凡此种种,不仅不会增进与群众之间的友情交情,往往还会疏远了二者之间的距离,让群众感觉干部与自己不是“一家人”,难说“一家话”。

当然,讲土话并不意味着“土得掉渣”,土话并不代表着庸俗和低俗,讲土话不代表没文化,讲土话要土得接地气,让群众一听就懂,一点就透。有时,在处理问题时,一句土话往往胜过无数句冠冕堂皇的“文明用语”更实在、更直接,几句方言就能轻松将问题说开、说透,让群众知晓干部真正想要表达什么观点和意见。

干部要将讲土话作为自己为民服务的基本功,经常与当地群众多接触,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干,知晓群众整天在忙什么、在说什么、在看什么,最喜欢用哪种方式交流。干部要用群众最喜欢听的话,能够直接说到群众心里去,一开口就能直接拉近干群之间的距离,让群众感觉像是遇到“亲人”一样,可以与干部畅所欲言。在与群众亲切交流的过程中,既要将党的政策等进行及时的宣传讲解,更要了解群众在生产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善于将群众的急难愁盼及时处理和解决,以讲土话作为“敲门砖”定能开启干群关系更加融洽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