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夏季便是吃水果的最佳季节,特别是热带地区才盛产的榴莲,它一直以来供不应求,价格也是居高不下,榴莲也因此被称为水果之王。

但目前来看,榴莲在最大消费市场中国的位置开始岌岌可危了,最突出的表现在价格方面,持续下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榴莲出口国而言,销售价格下跌,是他们最担忧的,特别是马来西亚,最担心榴莲卖不到好价钱。

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适合榴莲生长的地方,他们更是凭借天时地利人和,培育出了猫山王,该品种是众多榴莲当中,价格独处于金字塔的王者。

每年,马来西亚能够靠卖榴莲挣一大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供不应求,为何价格下跌?

其实,喜欢吃榴莲的顾客,对于榴莲价格下跌有多高兴,就意味着外界什么变化都没有,因为榴莲价格高,主要还是中国没有榴莲产区,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盛产榴莲的地方,榴莲一直是平价水果。

所以在中国市场,榴莲的价格之所以会下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供应量上来了,种植榴莲的国家卖得更多,进口价便越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价格的走向来看,截至目前为止,批发市场的榴莲最便宜的干尧品种,已经到了15块钱一斤的批发价,这个价格对比榴莲刚刚上市,腰斩了一半不止。

要知道,在此之前很多人都在预测泰国主产区由于产量下跌,今年的榴莲价格一定会飙升,结果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场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今年能够把榴莲卖到中国的卖方市场,不再仅限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的榴莲都一度进口过来了。

但榴莲的价格不可能持续一直降低,毕竟榴莲作为季节水果,只有在夏季的时候才有果子采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泰国,由于产地干旱的原因导致供应商急于出货,在短期内,泰国一下子把东部榴莲迅速运往中国市场,正在泰国收榴莲的进口商表示每天忙到两、三点钟才能睡觉。

加上今年在泰国进口榴莲到中国客商数量更多了,他们的蜂拥而至导致泰国的榴莲一下子成了抢手货,更是一下子出现在了中国市场上。

例如中国百果园品牌,在4月份的时候就开始抢购泰国榴莲,跟泰国很多农营销市场机构合作,进口了相当多的榴莲,跟他们一块的还有1000多个买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菲律宾同样急于把榴莲脱手到中国市场,由于各种各样的情况,导致中国的食客们对于菲律宾产出来的榴莲有不一样的情绪,所以菲律宾必须得趁低价卖出。

菲律宾的价格战导致同期上市的榴莲价格也只能更低。

在中国消费市场,由于榴莲的弹性价格,购买榴莲的顾客们更是热情高涨,对于买榴莲,中国消费者向来是尊重价格弹性,价低买多,价高买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种种情况来看,马来西亚的猫山王也会跟着价格下跌,所以他们非常着急,短期内的榴莲大量进口,加上哈榴莲的保鲜成本高,马来西亚想要奇货可居,根本不可能。

参考信源:中共网2024年6月3日——榴莲价格为何一路走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榴莲自由越来越近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一直以来没有种植榴莲,因为条件并不是很合适,但由于现代技术的发展,人类也能够制造相对应的气候,榴莲种植在2019年就提上了日程。

2019年中国海南地区投资8000万元,开始了对榴莲种植的试验,如果成功的话,海南每年能够产出4万吨左右的榴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之所以会开展榴莲的种植,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国际贸易的不稳定,特别是疫情期间,泰国榴莲出口到中国的价格暴增了81%以上,他们挣得盆满钵满,中国消费者遇到价格刺客,损失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不仅是海南在种植榴莲,连广西跟云南都开始种植榴莲,这两个地方盛产各种热带水果,以后也一定能够成为榴莲之都。

在广西有这么一句话,所有水果都逃不出10元3斤的命运,希望未来榴莲也会有这么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榴莲的价格起伏不定来看,表面是水果商靠天吃饭,实际上是技术以及成果的较量,对于买方而言。

如果种植榴莲的技术一直掌握在其他国家手上,榴莲价格再怎么跌,都是居高不下,所以中国种植榴莲是势在必行,以后不管是猫山王还是黑刺都会为中国榴莲让步。

参考信源:青瞳视角2024年6月3日——北京榴莲价格出现“1开头” 今年榴莲价格为何能节节下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一开始的车厘子,以及蓝莓,或者是到现在的榴莲,中国都开始了自产自销的道路,可见掌握一项种植技术对于保障中国消费者的权益,有多么的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目前来看,中国作为生产大国,无论是粮食,还是二次加工产品都依旧需要进口,原因是为什么呢?

根据海关的最新数据统计,今年年初1到2月,中国累计进口粮食2678万吨,其中包括小麦,大米,大豆,高粱,大麦这些在中国同样有种植地,有高产量的品种。

其中,小麦的价格在国际上大幅下降,因为供应相当充足,特别是俄罗斯的小麦,卖的越来越廉价,中国进口小麦完全不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剩下来的几样产物,在国际方面的价格并没有大幅变化,供应量稳定,国内同样盛产,为何中国要去进口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国的耕地量多质低!

大部分出口粮食的国家都是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中国却相反,除了几个粮食种植平原以外,大部分都是小规模自家生产,所以供应量可能不稳定,从耕地到餐桌的距离远比从外边进口的距离要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比来看,中国能够用来大规模机械化成片种植的耕地平原加起来的面积只有115万平方公里,俄罗斯有1000万平方公里,美国有482万平方公里,连印度规模化耕地面积都大于中国。

目前,中国的耕地红线是18亿亩,约126平方公里,只占国土面积13%,而我国人口却达到了14亿人,以后数量还会越来越多,所以进口粮食是必备的选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总体而言,掌握种植技术才是治本之策。